第 132 章 一派胡言(1 / 2)

蕭君澤在南朝的宮廷裡聽著歌吹著笛,處理著各地的事務。

有蕭衍在,他需要解決的事情非常少——南朝其實是處於一種各大家族在本土自治的局麵,世家向朝廷出人手,朝廷保護世家大族,所以,各地上書來需要蕭君澤解決的事情,更多的是讓皇帝做為仲裁官,解決世家大族間矛盾。

比如蕭衍最新送上來的案子,就是驃騎司馬、魚複縣伯陳伯之在治下肆意妄為,截留稅賦,搶掠行商,蕭衍責斥後,依然如故,所以蕭衍要求治他罪,剝奪他的爵位和官職,殺雞儆猴。

蕭君澤同意了蕭衍的辦法。

所以啊,蕭衍在為相時,就能很好地處理貪腐,但當他當上皇帝時,整個國家後期幾乎就是在他的心軟放縱下進了坑裡——他當皇帝時,他弟弟的數百間大屋子不讓人進,被舉報是藏兵器要造反,於是他親自去突擊檢查,發現上百間屋子裡都是裝滿了他掠奪來的錢財。蕭衍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說弟弟你的日子過得不錯啊,然後兩兄弟關係更好。

蕭君澤這次來南朝,就是想打破南朝的莊園經濟與家族自治,把工業沙子,滲透到這裡。

奪得王位,都是附帶的。

所以,要怎麼做呢?

蕭君澤站在窗前,看著窗外細雨秋風,細細盤算。

南朝的經濟素來死氣沉沉,平民都被世家大族束縛在莊園裡,普通的黎民反而不多,經濟發達一點的地方,隻有建康城附近,世家大族寧願把布帛放在府庫裡任老鼠咬爛,也不會把這些財物拿出來消費。

所以,南朝的消費源頭,就在於世家大族的子弟。

用來做敲門磚的話,那最好用的東西,莫過於奢侈品。

玻璃、鐘表這些都是表象,他們更需要的是攀比,是與眾不同,是顯示財富與權力。

所以,他需要的,是時尚的話語權,這樣,他說什麼東西好,才會有人爭相模仿,一些輕工業產品,才能從這些人手中,打開銷路。

確定了這一點後,蕭君澤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於是他又拿起另外一封奏書,這一封也是蕭衍送上來了的,他上書說這些年禮樂荒廢,國朝上下,仁義禮誌信皆無,所以,他要求設立重設五經館、教授五經,廣邀寒門士子前來求學。

蕭君澤同意了這個提議,但也加了新的提議,那就是重開太學,讓世家大族的子弟,前來建康求學,以後就算是各州察舉而來的孝廉,也要在太學學習一番,才能成為朝廷官吏。

蕭衍也支持這個決定。

於是這個小小的改製,便很快推行下去,世家大族們也沒有什麼感覺,讓家子出眾的子嗣去京城見見世麵,結交人脈,也是好事。

什麼,北朝還在南下?

多大點事,這一百年來,南下多少次了,哪次成功過,總會過去的,總不能那邊打仗,他們就不能好好過日子了。

……

在蕭君澤絞儘腦汁挖南朝的地基時,元

宏這邊一開始的推進還算順利。

——

?九州月下提醒您《這書我不穿了!》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唯一讓元宏遺憾的是,南朝對他們的新製的投石機似乎已經早有防備,城牆外又修繕了一層軟土牆,投石炮丟來石頭,隻是把這軟土牆給砸緊了,至於更厲害的火/藥,元宏手上的存貨也不多,效果也不是很好,暫時沒法當成主攻手段。

至於徐州這邊,則順利得讓人心驚,那崔慧景不過是與北朝交手數次,便如以前一般,被打得潰不成軍,縮在城中,向陳顯達求援。

陳顯達雖然也是老將,但大軍也是敗多勝少,隻能勉強維持著淮河防線,南朝四十餘城都燃起戰火,馬頭、壽陽先後失陷,看起來,南朝一副岌岌可危的模樣。

好在,局麵也不全是無法轉寰,在大浪淘沙,在這場大戰之中,一些牛逼的人物,自然而然地展現出強大的能力,比如三十七歲的馮道根,這位跟著陳顯達的軍師這次獲得單獨帶兵的機會後,先是在守城戰中用兩百人精騎,擊敗魏軍兩萬,然後又連夜築起草城,利用淝水水勢水淹北魏大軍,大破三萬餘軍隊。

江陵的韋睿也十分凶悍,元英以為自己吃到一塊肥肉,卻被韋睿幾次施計,雙方互有損失。

這次戰事還冒出一位有名將之資的少年小將,一個叫陳青之的十六歲少年,本是蕭衍書童,因為送信偶遇北魏一隻騎兵,居然用身邊的數十名鄉人,伏擊了這支騎兵,獲得軍馬三十餘匹,靠著這點家底,他晉升校尉,居然燒了元英的糧草。

元宏因為戰事焦灼,又征來近十萬人,準備把勝利果實穩住。

他還寫信給蕭君澤抱怨,說怎麼南朝平時都是些廢物,他一打過來,勇將卻到處都是……

蕭君澤的回信是,要不然你回去吧,就當南下遊玩了。

氣得元宏不再給他寫信。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