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第159章劉文吉並沒有第一……(1 / 2)

尚公主 伊人睽睽 12882 字 9個月前

劉文吉並沒有第一時間答應和南蠻合作。

他先將來使穩定下來,在自己的私宅住下。他敷衍著對方,說要考慮幾日。

來使一聲冷笑,知道劉文吉想看看戰報再做決定。來使身為南蠻人,心中本能瞧不起大魏的兵力。南蠻人在戰場上豈會輸給大魏?這位劉公公想看,便看吧。

接下來數日,傳入長安的戰報,皆是兩方戰場有關。河西站場是大魏的主力兵,那裡常年提防鄰國遊牧民族,精兵常年以待。

南蠻短期內沒有從河西戰場上討到好處。

多年來,因地勢優劣緣故,河西戰場一直是大魏和周邊遊牧民族交戰的主戰場。往年大魏和烏蠻開戰時,戰場也在河西。此次,大魏雖借楊三郎的眼睛提前看出南蠻情況有變,但朝中認為南蠻若想進攻大魏,主戰場當仍是河西。

即使到現在,大魏中除了劉文吉和南蠻來使交談過後有了猜測,其他人仍沒意識到這一次,南蠻主兵力放在了劍南戰場上。

大魏總共隻有隴右道、劍南道和南蠻相鄰,隴右道地勢有優,劍南地形峻險……誰會放著河西不要,而去糾結劍南呢?

除非,南蠻此戰的目的,是得到劍南。

劍南之前和烏蠻相鄰,烏蠻與大魏打仗時在劍南也吃了不少虧。烏蠻回歸南蠻後,阿勒王看中劍南的心臟位置,心知若是有劍南在,南蠻難以衝入關內,衝入大魏真正繁華的地段。

隻有將劍南變成自己的……日後想和大魏開戰,會容易很多。

自然,河西也重要。若是得到河西,破玉門關,萬裡平原直下,直奪長安,生擒大魏天子……好處也一樣。

南蠻阿勒王此次野心勃勃,征集全國所有兵力,稱有四十萬大軍,兵分兩句,哪方戰場先有突破,就先扶持哪方戰場。

戰報連日來不斷在長安的官員間傳閱,戰事當前,兵部成為如今的熱門。不隻劉相公催問不停,連劉文吉都一日三遍地問兵部戰報,這都讓兵部尚書壓力甚大。

壓力更大的,是戰報結果並不好。

阿勒王自己親自坐鎮,要一舉拿下劍南。劍南邊關最先生事,連日來,來自劍南的戰報全是敗,讓劉相公臉如黑鍋,整日陰沉。不斷的敗仗中偶爾帶著幾次少數打贏的戰事,就讓人十分關注了——

廷議中,內宦和士人們也不吵了,一起坐下研究戰事。

劉相公若有所思地看著戰報中的“贏”場:“誰帶的兵?把這幾場戰勝的將領提拔上來,封官封爵,上主戰場!”

兵部尚書擦汗,十分尷尬:“這幾場打贏的,隻是僥幸,當不得常態……”

劉相公問:“誰帶的兵?”

尚書顧左右而言他:“雖然我等一時吃虧,但我軍糧草充裕……”

劉相公重複:“誰帶的兵?”

劉文吉在旁輕笑一聲,陰陽怪氣:“羅尚書,兵部這般沒本事,難道打著拿兵卒性命去填補戰場的打算?糧草再充裕,也會用完啊。何況大魏其他事情便不用花錢了,戶部全供兵部麼?

“據我所知,前兩日河北來報,河北大地龍蘇醒,死了不少人;雨季到了,今年淮南、江南洪水衝堤,淹了不少房子,當地官衙都被水衝沒了。

“遠的不說,就說近的。宮裡的殿宇因年代久遠而漏水,前日嫻妃娘娘宮裡塌了幾個房,壓死了幾個宮女和內宦,連大皇子都受驚被送去了其他妃嬪那裡養著。宮中也要錢,要重新修葺啊。今日隻是砸死了幾個宮女,哪日砸死了嫻妃、砸死了陛下……這可不好說了。

“還有陛下想要出長安巡遊,中書省一直不批,陛下這兩日可不高興。

“你看,樁樁件件,都要戶部出銀子。即便戰事緊急,我等的事往後拖一拖也無妨,但是戰事再吃緊,若是一味空投,卻看不到結果,似乎也沒意思吧?”

兵部那邊官員各自怒目而視。

劉相公轉向劉文吉,語氣冷淡:“如此,劉公公有什麼指教?難道是公公自己有驚世之才,對戰事有獨到見解?”

劉文吉笑:“不敢。戰事不力,主將撤職。臣隻是覺得,兵部尚書若是當不好這個官的話,改讓旁人上也無妨。再不然……大魏當真打不贏戰的話,求和也無妨。”

一時間,士人間掀起嘩然,陷入新一輪的爭執。

所有大臣們開始就此事爭吵,混亂中,隻有禮部的一位郎中,韋家七郎韋樹安安靜靜,不言不語。

韋樹沉靜無比地看著他們爭吵,他若有所思地看看劉相公為領頭人的士人團,看這時候世家和寒門竟然聯手,一起攻擊內宦;他再看看劉文吉,劉文吉言辭很厲,很快。

韋樹睫毛微晃,垂下眼,無意識地摩挲著憑幾案木:劉文吉目中有焦灼色。

他焦灼什麼?

什麼事情會來不及?

難道劉文吉格外希望大魏贏了這場仗?

韋樹蹙眉,覺得這不像是他認識的劉文吉。當然,他和劉文吉總共隻說過幾次話,還是在他十四五歲的時候。時間過了這麼久,劉文吉變了這麼多,韋樹已經完全不認識這個人了。

但是有一個人會比他了解劉文吉。

韋樹決定回去給言尚寫信,告知劉文吉的異常,請教言尚是否能看出什麼。

--

這一日的廷議,以兵部尚書憤而請辭為結果。劉文吉眼睛眨也不眨,就把和自己關係極好的趙家當權者趙公推上了兵部尚書的位置。士人們無法,他們總不能看著大魏求和。

可是打敗仗的是士人團,大內宦劉文吉死咬不放,必須有人為此負責。

看一眼那個唯劉文吉馬首是瞻的趙公,劉相公懶得多看一眼,拂袖而走。

出殿後,平複了些心情,劉相公問身後一內宦:“陛下這兩日在做什麼?”

內宦低著頭:“陛下為戰事憂慮,去皇陵祭拜諸位先祖,回來後,又連日閉殿,吃齋為我大魏祈福。”

劉相公當即冷笑——連廷議都不參加的陛下,說自己在吃齋念佛給大魏祈福,誰信?

但是劉相公心煩地揮揮手,想隻要皇帝乖乖呆在宮裡、不亂折騰,愛怎樣就怎樣吧。

劉相公下丹墀時,忽想起一事,他回頭想問兵部尚書,但是回首間,官員們三三兩兩,遍是莊嚴的官服,紫袍朱服,氣勢赫赫。劉相公卻想起來兵部尚書剛剛請辭,已經不在這群官員的行列中了。

立在丹墀上,明明遍地是人,劉相公卻一時感到空茫,覺得身邊空無一人。

一官員關心問:“相公這是哪裡不適?”

劉相公回神:“年紀大了,走神了。”

官員當作沒看大奧劉相公一瞬間露出疲態的眼睛,隻說:“相公保重身體,我等都靠您呢。”

劉相公頷首,他問正好過來的兵部右侍郎:“方才你們尚書沒有說,打了幾次勝仗的人到底是誰。他吞吞吐吐,到底是何緣故?”

右侍郎小心地回頭看一眼背後金鑾殿,小聲:“沒有其它緣故,是因為那位身有謀反之罪,陛下在看著呢,我等不好提拔——是楊三郎楊嗣。”

劉相公沉默,一時間明白了緣故——陛下心眼小,恐看到舊日隨太子一起謀反的人被脫罪,會不舒服。

劉相公歎口氣,打算回去給言尚寫信,把楊三郎這件事,交給言尚去辦。

他下台階的步履蹣跚,背越彎越佝僂。他也許真的是年紀大了,最近常失眠,常會覺得累……他想等這場戰爭結束,該是他辭官的時候了。隻是到時候,需要將言素臣調回長安來。

他的幾位學生中,還是言素臣最讓他放心。並非其他學生的政治手段輸於言尚,而是言尚深陷政局、卻能守住他自己的那般難得。到時候他的學生們、劉家等世家一道支持言尚,言尚將內宦壓下去,劉相公就能放心離開了。

他年紀大了,也該享享清福了。

待他辭官,他就離開長安,去找他最喜歡的小孫女、孫女婿一起住。前年小孫女給添了重孫子,他都未曾見過呢……想到自己一手教出來的劉若竹,劉相公目中也浮起溫和色。

同時還有許多憂慮。

因他的孫女婿如今在河西任職,劉若竹隨她夫君一起在那裡。如今河西戰事緊張,私人書信都為軍情讓路……劉相公許久沒聯絡上自己的孫女。

他很擔心他們。

可他是大魏宰相。皇帝無能,宰相當政——他不能把私人情感淩駕於國事之上。

隻在夜深人靜時,祈禱孫女一家平安渡過難關。

--

河西四郡是河西最重要的四個關卡。戰事一開始,整個隴右都進入了戰爭時期。隴右因常年與外國相鄰,曆來軍官話語權便高。當南蠻進攻隴右時,隴右所有的文官團體都為武官讓路。

武官打仗,文官轉移百姓,這已經是隴右發展這麼多年後、雙方配合得極為熟練的合作。

劉若竹的夫君,林道便是這樣一個文官。

當他所管轄的涼州被戰火吞並時,他便與其他官員一道將百姓們向關內轉。百姓們不願離開故土,舍不得家中房糧,這都需要官員強硬驅趕。在林道這裡,他和劉若竹剛發現情況不對時,就已經讓家中姆媽和侍從們帶著幼子往關內逃。

劉若竹沒法走。

因為比起尋常百姓,她還要保存那些好不容易收集多年、從各國搶救下來的珍貴書籍文物。

那些書帖典籍,是千百年遺留下來的瑰寶。若被戰火所吞,一切都沒了。劉若竹和林道在河西收集多年,才保存下來的典籍,夫妻二人如何舍得拋棄?

是以,他們隻能帶著家中那些藏下來的兩車書一起逃亡。中途遇上百姓,夫妻二人順道救援百姓。此一路雖然偶爾遇上戰火,會丟失一些書籍,但比起全然丟棄,已然好了很多。

隴右地貌多變,既有沙漠萬裡,又有沃野彌望。

午後,劉若竹和林道躲在一沙丘後。吃了點兒乾糧,他們和百姓們躲在背風處休憩。林道眉頭攏著,看著他們運送書籍的車馬。

劉若竹握住他的手,他看向妻子。劉若竹柔聲:“夫君放心,我爺爺在朝中,一定不會看著河西淪入南蠻之手。我們隻要到秦嶺下,就能平安了。這些書,我們一定能保存下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