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2 / 2)

話音剛落,又一個爬上擂台:“俺種的糧食畝產能打幾千斤。”

台下的人情也一陣更比一陣高。

這個說:“俺種的芝麻勝似棗。”

那個說:“你那算啥,俺種的豆子比瓜大。”

還有人說:“俺養的豬管比大象重。”

至於到底大象長啥樣,有沒有豬重,誰知道呢?

反正大家都是這麼說的。

那種糧的還能畝產上千斤呢。

也有幾個冷靜的人懷疑地說:“咱們種了那麼些年的地了,哪裡見過畝產上千斤喲?太飄啦!”

以前沒有見過?這根本不是問題。

從前,還沒見過衛星上天呢!人家蘇聯人還不是搞出來了!

彆的國家可以,咱們又不是孬種,為啥不行?

再說,農業大社成立了,就應該像衛星上天的速度那樣快的發展,要不咋能叫大社呢!

然後,又是一股的改名風波,各個農業大社名字裡都要帶上衛星兩個字,西陽集體農莊又改名為西陽衛星集體農莊。

中州是農業大市,每年要為國家貢獻超過50%的糧食,要是中州地區的糧食能高產高產再高產,那說不定整個國家的人都不用再餓肚子了。

如果,天天能吃上香甜的白麵饃饃,包豬肉餃子吃,該有多好!

中州地區的乾部瞬間就該覺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有多麼的重!

種糧食當然不能蠻乾,得講究科學。

種冬麥的時候,縣裡給每個集體農莊派駐了一個技術員,專門指導社員們如何科學地種地,最主要的是如何實現明年試驗田的產量大突破。

技術員姓石,叫石秋實,大概40來歲,據說曾經在省城的大學進修過農業科技專業知識,這次被派駐到了西陽衛星集體農莊。

大隊長領著技術員在村裡的田地上進行勘查土壤和水源狀況。

柳光耀還有三個生產隊的生產隊長都陪著技術員在田裡觀察。

吳二有率先忍不住:“石技術員,你看俺們大隊,這地咋樣啊?夠不夠肥?還能不能增加產量?”

石秋實抓了把土,仔細的放在手心看了看,笑著說:“大隊長,走了一圈,你們這村子的地啊,大部分可都不錯,又抓肥又留水,種的糧食啊,不高產都難。”

後頭陪著幾個大隊乾部,都嗬嗬地笑:“高產好啊,俺們老農民做夢都盼著糧食高產,家裡能天天吃白麵饃饃。”

柳光耀吸了口煙,“石技術員,那你看,俺們大隊哪一塊地最肥,俺們劃出來當試驗田。”

3畝的試驗田最終選在東邊一塊挨著河的田地,“就這塊吧,又得風又得日頭,而且挨著小河,澆地放水都方便。”

“要實現糧食的增產增收,並不容易。首先來說,要科學的種植小麥。

比如說小麥種植的密度,並是種的越密越高產,因為如果小麥種植過密,會導致小麥田裡的空氣流通和陽光直射都不是很好,那麼多的小麥都爭著搶風和日頭,有一部分麥苗就活不了,麥穗的質量就會降低。

然後就是小麥的播種,這個很關鍵。

播種太早,過冬的時候小麥個子長得高,容易被凍死;播種太晚,過冬後小麥可能直接碎在地裡。

還有一點關鍵的就是澆水,啥時候該澆水,啥時候肯定不能澆水,咱們老百姓心裡都有數,這個我就不說了。

隻要把上麵我說的都做好,天氣也好的話,糧食產量增加不是啥難事。”

“所以,這糧食到底能增加多少哩,你估摸個數,讓俺們心裡也有個底。”

“差不多10%-20%吧,哦,就是能多收1成到2成的麥子。”

等其它乾部都走了,柳光耀蹲在那塊試驗田靜靜地望了好久。

石秋實是個工作很務實的人,他來柳河村的時候跟著社員們一起上工,指導社員們犁地要犁多深最好,農家肥一畝地要施多少才行,一畝地播多少種合適,也村裡的社員都喜歡他。

這一天,柳河村的社員們左等右等都不見石秋實過來。

“大隊長,這石技術員怎麼還不來啊,他上回跟咱們說的是今天過來吧?”

柳光耀皺著眉看著南邊的土路,每天石技術員都是搭車從那條路來柳河村的,卻隻看見光禿禿的一片樹影。

“咋回事兒呀?要不,咱們先種著?反正那天石技術員也說了,這塊地跟上塊地情況差不多,俺看上塊地咋種,這塊地咱們還是那麼種就成。”

“是啊,大隊長,這麼多社員都等著呢,總不能讓大家白等吧。”

“是啊,大隊長,這種麥子可等不了人啊,石技術員不是也說了麼?種麥子的時間很關鍵,要是耽擱了,咱們大隊這些些人明年一年可吃啥呀?總不能餓著肚子吧。”

柳光耀眉頭緊皺,又看了眼路邊,發現還是沒人,才大喊了一聲:“都去接著播種去,按照前幾次石技術員的吩咐,該怎麼種怎麼種。”

作者有話要說:我也是夠佛性的了,編輯節前通知我身份證件的格式有問題,讓我重新上傳,但我哈哈哈,現在還沒改過來,一直在閨蜜家躲甲醛。

入不入V,我也是隨緣了,主要因為是第一次寫,沒有經驗啦。

兩個好基友這幾天連門都沒出,昏天暗地的睡和吃,所以,這幾天更新不準哈,不過,都是免費章節,希望大家不要介意~~~麼麼噠!

這幾天在寫另一個文的文案和大綱,初名叫《燈伴暉時》,沒錯就是從那個“燈半昏時,月半明時”硬拗過去的哈哈哈,我是起名和文案廢,過幾天開預收,希望大家多多捧場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