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零八十三章 秦星河的驚喜(2 / 2)

軍工科技 止天戈 3462 字 2個月前

而現在,他們有了新的原則,完全可以利用這種多用途軌道飛行器去在軌維修這些損壞故障衛星,甚至還可以將它們帶到地球來,修好了重新發射上去。

這樣一來,無形之中將會減少很多損失。

再比如前麵吳浩所提到的,很多衛星和航天器壽終正寢,結束使命往往不是主動的,而是被動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隻有兩個,要麼是衛星或者航天器故障損壞了,不得不結束使命,退役。而要麼呢則就是衛星本身所攜帶的燃料和或者電池電量用完了,所以就隻能退役結束使命了。

我們知道衛星在太空中是依靠慣性圍繞地球軌道飛行的,即便是在赤道上空的靜止軌道衛星,也隻是相對於地球靜止,並非是說它自身是靜止不動的。

通常情況下,這些衛星依靠慣性圍繞地球軌道飛行,所以並不需要依靠動力。但是呢,地球存在引力,即便是在環繞地球軌道上麵,也是有引力的,隻不過引力相對較弱罷了。

因此這些衛星和航天器在環繞地球軌道飛行的時候,會受到這種微弱重力影響,從而逐漸下降高度,最終呢墜落到大氣層中燒毀。

除此之外,這些衛星和航天器也會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也會改變自身的飛行姿態,軌道參數等等。所以這就需要這些衛星擁有一定的動力,可以不時進行點火調整飛行姿態軌道熟知,或者是點火提升軌道高度。

就好比我們的空間站,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點火提升一下軌道高度,以對抗地球引力對它的影響。

又或者是遇到一些太空垃圾碎片的時候,需要主動變軌避讓,這些都需要消耗燃料。

可能對於一些高軌道衛星和航天器來說,所收到的影響可能並不明顯。就拿我們國家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來說,它本身是不攜帶任何動力的,完全依靠自身旋轉和慣性飛行。隻不過它所存在的軌道比較高,所以這幾十年來雖然軌道高度在不斷下降,但依然還在太空之上,隻不過其本身沒有攜帶什麼發電裝置,全靠電池支撐,因此發射進入太空三個月後就已經停止工作了。

而現在,如果吳浩他們這艘多用途軌道飛行器真的能夠為這些燃料耗儘而退役,或者是即將燃料耗儘退役的衛星和航天器加注燃料的話,將無疑延長這些衛星的工作使用壽命,這所帶來的收益比絕對是巨大的。

可能在一些低成本中小衛星和航天器上麵表現的不明顯,但是對於一些大型衛星和重要高價值衛星和航天器來說,這項技術如果能夠實施成功那麼所帶來的效益無疑是巨大的。

甚至如何可能的話,可以支撐這些衛星和航天器長久的工作下去,直到人為主動退役又或者說是徹底損壞沒有維修價值了。

因為這艘多用途軌道飛行器不僅僅可以為這些衛星和航天器加注燃料,進行能源補充,還可以對其進行外科手術式的維修保養,比如維修損壞的零部件,更換更新的零部件和設備,為其進行軟硬件升級等等。

如果真的能行的話,這可比新發射衛星和航天器要劃算多了。

更有意義的是現在太空軌道上麵的衛星和航天器越來越多了,如果能夠攻克這方麵的技術,成功應用的話,將會拯救大量的衛星和航天器,為這些衛星和航天器所擁有的國家和公司挽回一大筆損失,增添效益。

除此之外,還能夠極大的減少太空中垃圾碎片的產生,保護太空軌道環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