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西北局勢牽動著很多人的心,比如胤禎。
他就在心裡詛咒延信和年羹堯戰敗,這樣他就能出山了,而且還得上胤禛求著他出山。
不少人心裡都和胤禎是一個想法:文官去統領大軍打仗,能打贏?哈哈哈,開什麼玩笑,肯定是打不贏呀!
事情的發展也如很多人預料的那樣,羅卜藏丹津都已經亮劍反清了,自然是叛心已定不會因為一道聖旨就歇了,於是他將前去過來宣旨的常壽拘禁起來,然後率兵急攻西寧及其周邊地區。
這個消息傳到京城後,胤禛為了確保西北大軍的兵權,於是正式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率軍赴西寧救援,與羅卜藏丹津作戰。
就此,川、陝、甘、雲四省的政權和兵權名義上的老大皆是年羹堯。
年羹堯算是達到了權利的頂峰,手上,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兵有兵。
被胤禛如此委以重任的年羹堯,自然有人注意到了他的情況下,畢竟這種狀況,那還是在後金時代,滿人尚未入關的時候,宗室和大部落的首領才有得情況。
可那些人是什麼人?
年羹堯又是什麼人?
哪怕胤禛給年羹堯抬了旗,也依然是漢軍八旗,在滿軍八旗眼裡,年羹堯那就是漢人。
因此以隆科多為首的滿洲大臣和宗室對年羹堯這種情況極為不見待,自從聖旨下達後,多次秘密向胤禛進言,要求派人去簽字年羹堯,以防他倒戈造反。
尤其是在年羹堯困守西寧的那段時間,隆科多等人更是頻頻上奏,懷疑年羹堯養賊自重,請求皇上換主帥,或者是再派一個將軍過去。
老實說,隆科多等人的說辭還是有一定的道理,並不是在瞎說。
不過這些人提出來去轄製年羹堯的人,竟然是恂郡王胤禎。
胤禛會同意才怪。
另外怡親王胤祥也堅決反對這個意見,他是懂兵的,認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竟然胤禛已經將大軍交給了年羹堯,就要相信他,派人掣肘對戰事指揮不利。
在怡親王胤祥等人的支持下,胤禛堅定了決心,決定要相信年羹堯。
就算要改,那也得等到第一次戰報出來後,要是年羹堯大敗了,再改,現在改算什麼呀!
因為戰事,也因為戰事底下各方的算計和小心思,京城彌漫在一片緊張的氣氛裡。
在這樣的時候,迎來了先帝去逝的一周年忌辰。
胤禛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西北戰事上,這場戰爭贏了,胤禛不說可以肆意妄為,但肯定也比現在有底氣多了。他手上有能指揮十幾萬人的統帥,就不怕彆人動歪心思。
所以對於先帝一周年的忌辰,胤禛沒心情親自去景陵祭拜,於是就派了四阿哥弘昴替他去祭景陵。
在特殊的日子去祭拜先祖,皇上有事不能自己親自去,派皇子或者是派大臣去代替他祭拜,也算是老傳統,順治帝和康熙帝都這樣做過,所以胤禛做起來也毫無心裡壓力。
對於這事,眾人聽到消息後,都是一副果不其然的神色。
難不成要孝期搞大小妾肚子的三阿哥弘時去祭景陵嗎?
那就不是對先帝的尊敬,而是對先帝的侮辱了。
怕是原本就有得位不正的傳聞,經此之後,會傳得更廣了。
如果胤禛不派兄弟去,最佳人選就隻有四阿哥弘昴。
所以對於四阿哥弘昴去祭拜景陵這事,大家都是覺得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對於弘昴本人來說,這卻是自己一個人獨自辦差事,還是祭祀的差事,這可不容有失,心裡難免有一點點的緊張。
雖說弘昴之前也辦過差事,但前麵都有領頭的,他隻需要按照吩咐做就是了。
可這一次卻是他領頭,一切事情都需要他來做決定。
其實景陵離在皇宮並不遠,也就三天的路程,一去一回,再加上祭拜的儀式,也就十天時間。
但第一次,一點點的緊張可以理解。
蕙蘭對於這事也不意外,上輩子三阿哥弘時來了那麼一處後,這事就落到了乾隆的頭上,還被乾隆吹噓成胤禛剛剛登基就選定他繼承皇位的證據,不然怎麼會偏偏選他去祭拜先帝。
實則,但凡了解三阿哥弘時小妾懷孕的事後,都明白,這不是胤禛看好乾隆,而是沒有其他兒子可以選,當時就隻有乾隆一個人最合適,隻能讓他去。
弘昴來翊坤宮拜彆蕙蘭的時候,蕙蘭對他叮囑了幾句。
其實祭陵的事情很簡單,因為一旁有禮部的官員和奴才提醒,弘昴隻需要去當個工具人按流程走就行。
不過畢竟是孩子第一次出遠門,蕙蘭自然要叮囑幾句。
如果像胤禛當皇子的後期,經常被先帝派到各處出差,蕙蘭就不會叮囑了,因為習以為常了。
十天的時間眨眼就過,弘昴回來了,順利的獨自一人完成了胤禛交給他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