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太不習慣用叉子,可筷子太長,放不進飯盒裡,但她不喜歡用小叉子,於是老宋頭給做的小筷子。
木叉子而已,還真沒人去注意。
但是,有一個急匆匆走過來的乘警看到了。
他的眼睛就是一亮。
站在了宋玉暖的身前,客氣的問道:“那個……小同學,你的木叉子還有多餘的嗎?”
宋玉暖默默的從拎包裡拿過一個鐵盒,打開,裡麵有十幾個打磨光滑的木叉。
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
於是這個場景喊來了,站在門口說話的幾個同事。
然後他們就非常驚喜,不過其中一個乘務員比較艮,就非要問宋玉暖:“你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木叉,吃麵條用筷子不好嗎?”
宋玉暖:“我用筷子不舍得扔,木叉我用一次就可以讓扔掉了。”
另一個人拍了一下他的後背,會不會說話?
人家小姑娘是江湖救急,你在這問來問去的找抽是吧。
還不趕緊告訴列車長一聲,他正聯係下一站,看看能不能聯係上還給送個叉子來。
於是,他們用乾淨的餐盤裝了十個木叉子,走之前和宋玉暖說要給她錢,宋玉暖忙擺手:“不用啦,這是我爺爺抽空做出來的,如今能解燃眉之急,他老人家不知道該有多高興呢。”
不要錢也不好硬給,列車長來給宋玉暖道謝,跟她說,那個阿麗婭很喜歡木叉,還說木叉做的好像工藝品。
宋玉暖就順勢介紹了一波:“……我爺爺是南城工藝品廠的顧問,廠子裡的草編收納箱等都是出口的,其實這個木叉有些粗糙的,不過臨時用一用沒問題的。”
列車長也順勢誇了幾句老宋頭,等要離開的時候,宋玉暖管他叫劉伯伯,老劉直接喊上小暖了,還說以後買票不要找彆人,直接去窗口買就行,他給南山火車站打招呼。
還問宋玉暖什麼時候回來,如果是他的車,買不到硬臥沒關係,先買一張硬座,然後上車來找他就好。
這年代的火車票也一樣不好買,尤其是臥鋪票。
宋老太覺得她孫女這個本事,可不是誰都能學到的。
-----------------
吃過晚飯,宋婷和石景蘭聊了一會,石媽媽在一旁給兩人削蘋果,眼裡再沒有前些時日的擔憂和發愁。
石景蘭檢查過了,有些小問題,但並不嚴重。
應該是送來的及時。
治療一個月,就可以重返單位了。
宋婷從石景蘭的嘴裡問出了當時站在她身後的幾個人。
石景蘭擔憂的說道:“婷婷,要不然就算了吧,這幾個人關係特彆好,你不但問不出什麼來,她們還會反過來嘲諷你,我沒證據,當時就是恍惚的感覺了一下啊,也不確定是不是有人在背後推我。經過這麼長時間我更不確定了。”
宋婷:“……我不一定找她們,不過你半個月之後就能回去上班,我得找老師跟她說一下,還有住進我宿舍的柳霞,讓她搬出去,半個月之後咱倆還住一個宿舍。”
宋婷出了實驗基地,站在大門口,看到季老笑眯眯的看她,還很欣慰的說:“這就對了,你要總是跟我們這麼見外,我和你姐心裡也不好受,你得學學小暖,聽到沒有?”
宋婷笑了。
不知道為什麼,她將景蘭送到二叔這裡之後,就感覺好像做成了一件很了不得的大事兒。
她仔細的回想自己前幾次和景蘭說這事時候的心態和神情。
可能是自己都沒有信心,然後敏感的景蘭也不相信。
直到她在此之前和二叔打電話,二叔說他可以到石家給景蘭看病。
她就一下子有了信心。
當然更多的是小暖要來。
似乎一下子就有了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