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宋版書刊刻精美,裝幀考究,版式活潑多變,富有美感,具有極高的欣賞、研究、收藏價值。
“說到底,宋版之所以珍貴,除了稀少,那就是講究。”
宋代參與刻書的人群也很特殊,主要是皇家、官員、文士。較高的文化修養使得這些人有較好的審美水平,因此在書的版式、裝幀、紙墨方麵都會有較高的追求,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講究’。
宋代寫工大多寫得一手好書法,刻工大多技藝世代相傳,因此宋版書很好地保留了唐代的各種楷書的形態。
其次是用紙用墨的講究。宋代造紙技術已相當成熟,因此宋書在紙張上也會選擇儘可能品質更好的紙張。
在墨方麵,“濃黑無光”的鬆煙墨就誕生在宋代。字大如錢、墨黑若漆、紙白似玉的宋版書,每一處都體現了大雅至簡的宋代審美。
就是裝幀方麵的講究。在書還是手抄的時代,可以一頁頁續寫,反正最後連接在一起就可以了,因此有卷軸裝或者經折裝。
宋書使用了非常漂亮的“蝴蝶裝”:將印有文字的紙麵朝裡對折,再以中縫為準,把所有頁碼對齊,用糨糊粘貼在另一包背紙上,最後裁齊成書。
一群人聽了,目瞪口呆,第一次聽說,書頁都這麼值錢的。
大家看向攤上的那些書頁,就多了幾分重視。萬一,運氣好,遇到一兩頁宋版,那就發財啦!
“那明清時期的書頁,難道就遠不及宋版書嗎?”有人忍不住問道。
要知道,明清時期,文化發展程度比宋朝更加高,尤其是明朝的文學,並不比宋朝差。清朝就不說啦!清朝搞的文字獄,算是中國曆史上比較暗黑的一個時期。
胡楊想了想,說道:“明朝的印刷本還可以,清朝的不值錢。明清時期,書本逐漸商業化,開始走進老百姓的家中,這總得來說是好事。
宋朝的時候,書本還很珍貴,一般的百姓用不了,所以宋朝的書本走的是精品路線。
到了明清,讀書成了很多家庭平常事,那就不可能再全部玩高端的,書本逐漸世俗化。
在這個時期,、戲劇、插圖、繡像書籍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著作者也不局限在精英階層,基本上有錢就能刻書。
所以,不僅僅是印刷上沒有那麼講究,內容質量也跟不上了。
那麼,明清時期的書本,自然是遠不及宋版。其實,明清都有在模仿宋版,但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對於宋版書,中國人有一種情結。從元代明初的“覆宋”、到明嘉靖後的“影宋”、到明末的“翻宋”,嘉慶時期的“影宋”、民國“石印影印本”,到前幾年的“中華再造善本”,再到最近華寶齋的高清“仿製”,都是在模仿宋版書。
大家這才知道,原來宋版書籍這麼牛逼。
對於宋朝,大家的感情是很複雜的。宋朝能拿出手的,除了經濟,就是文學,軍事能力弱得大家都懶得吐槽。
可你要說宋朝軍事弱,偏偏名將不少,像嶽飛這種留名千古的民族英雄,就是大家口中的弱宋的。
宋朝尊定了中國瓷器近兩千年的輝煌基調等,都是宋朝給後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