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作為閣老的宋大人也並非一點福利也沒有,這不是主考官的待選名單都知道了麼?
還沒下衙呢,宋大人就忙著搜集名單上的幾位大學士和老大人從前寫過的文章,打聽他們平素的喜好,一回家就把宋辰海和宋辰旭叫到書房來。
“這些文章,你們多看幾遍,熟悉熟悉。”
兩個兒子一聽就知道這些文章跟今年的主考官人選有關,但這話宋大人不能明說。
又跟他們道明幾位大人分彆有什麼偏好,比如某位姓袁的大人,偏好辭藻華麗的,某位姓秦的大人就不喜歡廢話太多的,總之這些信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到了考場方能隨機應變,作出既言之有物,又合乎考官口味的文章來。
要說自己這倆兒子肚子裡有多少東西,宋大人是十分自信的,他在廣州府的時候,就一直把兩個大兒子帶在身邊打雜。就說通曉時政、熟知律法這兩條,宋大人就堅信自家兒子可以秒殺大部分的同屆考生。
之前的鄉試之所以兩個兒子的名次都不理想,就是因為宋大人根本沒管他們,隨他們自己考,在應試方麵的功夫下得太少了。
這回是會試,名次不理想可是要影響未來前程的!宋大人可不能再不管了。
沒過幾日,宋家嫡支那邊有人上門拜訪宋大人。
宋大人知道,這是為了今年的春闈來的,立刻把人叫到了書房,把昨天跟兩個兒子說過的話,又跟今天過來的這幾位毫無保留地說了一遍,其中有位應屆考生年紀跟宋大人差不多,算起來還比宋大人長了一輩,坐在書房裡聽宋閣老在這兒侃侃而談,頗有些不自在。
宋建鳴就當沒注意到,本來嘛,五十少進士,進士本來就不是一般人能考中的。
光在精神上做應試準備還不夠,還要在肉體上做好準備。
宋大人在自家茅房周圍模仿貢院,搭建了一圈幾乎一模一樣的考號,讓兩個兒子和宋家嫡支那邊幾位本屆考生過來提前感受感受,做做模擬。
雖說他作為閣老,覺得禮部那邊不至於真讓自家兒子在考試的時候抽到茅房邊上的“臭號”,但保不準有人從中作梗。
畢竟自己這大半年來得罪了太多人,觸碰了太多人的利益,某些人拿他沒辦法,報複到他兒子身上卻是可能的。
這不,離著今年春闈還有兩個月,京城越發熱鬨起來,不管是“那邊宋府”,還是宋閣老的宋府,都來了幾位進京趕考的親戚,有宋家本家的,有梁家過來的,還有跟宋家本家沾親帶故的,今年曹姨娘家裡居然也出了位舉人老爺進京趕考來了,真是可喜可賀!
宋閣老原本就不算大的府上變得更加擁擠不堪,客院都住滿了,甚至有位從江陵過來的宋家子弟因為晚來了幾天,家裡實在住不下了,讓他去“那邊宋家”問問。
這位滿心想著要在宋閣老麵前刷刷臉的宋家子弟隻能失望地跑去“那邊宋家”暫住。
辭官回家丁憂的宋大老爺在書房聽著管家給各位進京趕考的諸位宋家子弟以及親眷舊故的安排,皺眉道:“倒是比往年少了一半,江陵那邊怎麼回事?可是族裡有人貪了族學的銀子?”
管家囁嚅著不敢說是因為大家今年都往小宋閣老那邊跑,實在擠不進那邊宋家門的,才跑到這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