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傑出貢獻獎章(2 / 2)

可以說,宋辰海就是弟弟們的半個爹。

除了主意大性子又跳脫的宋辰旭,從老四辰瑞到老八辰輝對大哥哥都是十分依賴的。

現在大哥哥要走了,弟弟們都很難受,特彆是老四宋辰瑞,平日裡嘻嘻哈哈的大男孩,如今眼睛都哭紅了。

“好了!又不是不回來了!”

宋辰海安慰弟弟們。

“是會回來,可大哥回來的時候,還不知道我在不在京城呢。”宋辰瑞嘟噥。

宋辰瑞如今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了。

收益最高的卻不是羊毛和酸黃瓜還有酸白菜,而是棉花!

三妹妹說得不錯,陝南實在是個種棉花的好地方。

他在陝南又買下了好幾塊土地,專門種棉花,還在漢中府辦了一個棉紗工廠,按照三妹妹的模式,收七歲到十五歲的孩子們,每天給兩頓飯,還給他們上一個時辰的課,工錢按成品計算。

他現在基本不在京城,這次若不是梁氏寫信給他,說是大哥要去貴州了,他還在漢中府呆著呢,這不接到信就撒丫子往回趕,前天才到京城,可算是趕上了。

梁氏對小兒子無心科考這件事雖然遺憾,但是如今宋辰瑞的生意,一年可以入賬十萬多兩銀子,連宋清月都誇四哥厲害,梁氏還有什麼好說的?

宋大人呢,向來是開明的,並未強求老四一定要去科考。

說實在的,就算老四考出來了,有前頭父親和兩個兄長在前頭,除非他能比宋辰海和宋辰旭還要能乾,否則就算他本事再大,皇帝也會壓著他,不會讓他太出頭的。

不可能叫宋家一家子全是大官的。

宋辰瑞大約也是想明白了這一層,乾脆隻考了個秀才就不再考下去了。

宋大人雖然不強求兒子做什麼,但他擔心如今宋家樹大招風,宋辰瑞性子又是個跳脫的,活潑有餘穩重不足,若有人給宋辰瑞的生意使絆子,怕他上當。宋大人常常寫信給他,通報一下朝中大事,順帶著囑咐他一定要小心謹慎,切莫叫人給陷害了。

一大群人一直將宋辰海送出京城三十裡才依依不舍地駐了足。

宋大人、張侍郎還有宋辰旭幾個男丁還要再往前送一段路。

張家夫人褚氏摟住垂淚的女兒,柔聲勸慰:“也就兩年,等孩子一歲了,你就帶著孩子一齊去南邊,阿海是個正直孩子,不會做那負心漢的,你放心。”

宋清月也在一旁幫腔,揮舞著拳頭道:“嫂子放心,大哥在外邊亂來,妹妹我到時候跟著你去南邊揍他!”

幾句話將張洛依說得破涕為笑,梁氏無奈笑著搖頭,卻也道:“月兒說得不錯,阿海若是做了那等負心漢,我這個做娘的就不認他做兒子。”

張洛依拉著梁氏的手,十分感激地說道:“母親,兒媳,兒媳要是走了,就沒法在您跟前孝敬您了。”

梁氏拍著她的手背,道:“兒孫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了,便是對咱們老人家最大的孝敬了。母親我是過來人,親家母當年也一樣,你的心情咱們比誰都懂。”

褚氏聽了這話真是又替女兒高興,又為自己感到心酸。她比梁氏還可憐,梁氏當年雖然與丈夫分彆,可宋家上無公婆,下無妯娌的,六年之後就跟丈夫團聚了。

而張侍郎屬於張家的嫡係血脈。

張家情況比宋建鳴這兒複雜多了。

當年張侍郎外放的時候,褚氏被迫留在京中侍奉公婆,整整十二年,她跟丈夫相處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半年,等丈夫終於調回京城為官的時候,她早跟丈夫成了陌生人。

如今女兒頁麵對自己當年相同的處境,她是真害怕親家母為難自家女兒!

好在梁氏是個極為通情達理的人,連大皇子妃也幫著自家女兒說話,褚氏感激地直抹眼淚。

宋清月站在一旁默默看著她們,自己心裡也怪不好受的。

回京城的路上,她便一直陷在那樣的情緒裡。

李昭將她拉上自己跟父皇這輛馬車,摟著她,寬慰道:“人各有命,你先顧好自己。”

皇帝也在一旁寬慰道:“阿昭說得沒錯,老大媳婦照顧好自己,就是對宋親家最大的孝順了。”

李昭道:“哪裡隻是孝順她爹爹,也是孝順父皇您。”

皇帝笑嗬嗬地點頭:“昭兒說的是。朕還指望著老大媳婦時不時給朕出些好主意呢!你這丫頭,鬼機靈鬼機靈的,就是心思太重。人各有命,不能指望自己一個人把所有人都照顧好。照顧好宋家人,乃是你爹跟你嫡母的事。你隻管好好把自己養胖些,再給朕生個大胖孫子!”

宋清月傲嬌地哼哼,把頭靠在李昭肩膀上。

車子快到城門口的時候,馮進帶著一隊錦衣衛路過,皇帝和李昭下車去跟馮四公子說了幾句話。

宋清月留在車裡沒下去。

馮進聽著皇帝的囑咐,心思卻飄進邊上的馬車裡。

他知道宋三姑娘就在裡麵,可惜臨走也沒能再見上一麵。

宋清月在車裡等了半盞茶的功夫,李昭跟皇帝就又回來了。

皇帝看起來心情不錯,提議去柳泉居吃一頓。

“老大媳婦,你是不知道,宮裡禦廚做得簡直就是豬食!嘴裡能淡出鳥來!”皇帝連聲哀歎,“咱今兒去柳泉居,吃那什麼水煮牛肉片!朕最近一直想著那道菜呢!”

朝廷禁止殺牛吃肉,除非是耕不動地的老牛,再殺之前還要得到官府的批準。

但對某些富戶來說,自個兒偷偷養牛,偷偷宰了吃肉,隻要沒有舉報便也沒什麼事。

但皇帝不同啊!

皇帝是天下人的君父,亦是天下人的表率,還有個天天跟在皇帝屁股後麵寫帝王起居注的家夥,李炟雖然是個混不吝吧,但是原則性問題他可是從來不含糊的。

什麼是原則性問題呢?

比如稅收,比如農桑,比如兵工廠。

宋清月就喜歡公公李炟這個脾氣。

宋清月笑著安慰公爹道:“父皇,辣吃多了傷胃,鹽吃多了對心臟不好,肥油吃多了對全身都不好,禦廚也是為了父皇的健康著想。不過偶爾下一頓館子換換口味也是無可厚非的!”

“老大媳婦說得好!”皇帝點頭,壓低聲音道:“等會一定彆讓寫起居注那家夥看到咱吃了什麼!”

席間,皇帝忽然說起要給幾個兒子封爵位的事情來。

這事已經拖了好久了。

幾個兒子都已經有點等得不耐煩了,皇帝已經看到好幾封讓他給皇子們封王的奏折了。

可皇帝不想花那個錢!

封一個親王至少要花四十萬兩,還要給宅子,給親兵,不算上兒子們借各種名目要的零花錢,往後每年還有至少兩萬石的爵祿要發!

皇帝一邊對著各色黑椒牛柳、水煮牛肉片、香煎牛排等等跟牛有關的菜大快朵頤,一邊吐槽自家的小廢物們。

“一群混吃等死的小廢物,老子讓你們活著就不錯了,居然還要封王?”

他一想到居然要花這麼多錢養一群廢物兒子,就覺得心痛!

宋清月作為兒媳不好說什麼,其實原本肅王府的教育資源還是挺不錯的,習武先生曾經是武科舉的榜眼,教兵法的事前線退下來的將軍,至於四書五經,有宮裡的先生們教。

那群先生可都是學識淵博的翰林。

隻不過,教學資源豐富,但肅王從前從來不管教兒子們學習。

念得不好沒有懲罰,念得好了也沒什麼獎勵,到是公子們各自的母親總督促著自己兒子好好努力,好好上進。

可以一個家裡,若是男主人對孩子們的學習無所謂的話,母親們再怎麼督促也起不到什麼大作用。

好在大家遺傳了老爹李炟至少一半的基因,腦子都挺聰明,就算不怎麼用功,總歸可以對付宮學裡的老先生。

其中唯一成材了的,隻有李昭這個經常挨老爹揍的大兒子。

所以說啊,小屁孩還是要揍的啊!

聽聞老爹吐槽弟弟們,李昭笑道:“不如給弟弟們找點事做?”

“事?那群小廢物能做什麼事?”

“不如……讓弟弟們去做道員?”

所謂道員,就是朝廷在省和府之間設立的一級檢察員,這些道員也是有分工的,比如嶺西道,就是監察肇慶、茂名等一大片區域內的官員,可以監督他們的生活作風、貪汙受賄情況、斷案是否公允、修路甚至建水利工程修建得是否牢固等等,還有一種兵備道,是專門監察軍事事務的。

皇帝聞言,沉吟一陣,想著讓兒子們離開京城,出去長長見識,了解一下民生,似乎不是壞主意,到時候派錦衣衛和東廠看著,也不怕會出大問題,便點頭道:“這個主意成,朕回去以後再找禦史台的人來商量商量。另外,就是爵位,阿昭你怎麼看?”

皇帝的意思是,現在國庫空虛,他連郡王都不想封,讓李昭想想法子,看看有什麼理由可以拖延一下。

反正李昭的親王爵位肯定是穩的,弟弟們如何他都無所謂,便隨口道:“老二封個親王,剩下的老三、老四、老五、老六都封郡王?”

皇帝皺眉,顯然不滿意。

宋清月現在也不吝給公爹出點損招,道:“不如父皇設個比郡王爵更低的爵位?比如半郡王、縣王之類的,可以少給點爵祿嘛。”

“縣王?!”皇帝皺眉不滿意,“聽著太寒磣。”

“那就,貝勒貝子……貝……貝王!”宋清月抖著小機靈。

皇帝微微點頭,覺得這個稱呼聽起來尚可,由此想到後宮是不是也要多設幾個等級,日後大家晉位的時候,可以少花點錢?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