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田的農村老家,自家用土灶大鐵鍋煮出來的米飯,最底下的那一層焦黃的鍋巴也叫咯吱。
就像是有人喜歡吃煮的軟軟的大米飯,楊田更愛吃那大米飯的鍋巴,煎餃上的焦黃,還有這爐包上邊的咯吱。
這些焦黃的咯吱,吃起來艮啾啾的,嚼勁十足,還帶著一股的焦香,焦香混著麵香,米香,格外的香。
這一口咬完,爐包的內餡也露出了真麵目。
是鮮嫩翠綠的春韭菜和豬肉呀!
再大口咬下去,這不簡簡單單是包子,湯汁在口中四溢橫流,豬肉與韭菜混在一同的鮮香讓人欲罷不能。
楊田原本看到這韭菜和豬肉餡以為這和尋常的包子餡沒什麼不同,但吃起來卻發現了不對。
豬肉兩份肥八分痩,這是洛櫻精心挑選的用量,不會過肥,也不會過瘦。
這爐包的餡料之所以與正常包子餃子不同,關鍵就在於肉餡,這豬肉餡不能像餃子包子一樣打散攪合成肉糜,而是保持著肉粒,吃在嘴裡顆顆爆香,格外的濃香。
底脆麵軟,內餡鮮香,楊田直接就把眼前的幾個爐包都下了肚,果然老板娘做出的新品就沒有不好吃的。
當然了,比起元宵節那天吃的肉湯圓,他還是更喜歡眼前的爐包,格外的合口味。
盤子裡除了爐包,還有韭菜盒子。
韭菜盒子也叫哈餅,算是遍布華國北方,老少皆宜的美食。
眼前的韭菜盒子大概有巴掌帶下,金黃的外皮帶著誘人的焦斑,花邊褶子看起來都格外的精致。
透過輕薄的外皮,鬱綠的內餡隱隱透了出來,一看就豐足的很呢。
楊田直接咬下去就是一大口,鮮嫩的韭菜,油香的雞蛋,細膩的粉絲與鮮甜的海米共同在舌尖上譜出一曲和諧的讚歌。
韭菜盒子的外皮既有著燙麵的口感,又有著發麵的柔軟,金黃酥脆又不失軟韌,雖然是油煎而成吃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油膩,唯有滿口的噴香。
楊田吃著韭菜盒子就想到他媽,自己家做的韭菜盒子自然是沒有老板娘做的這麼繁雜,隻放上韭菜雞蛋,粉絲和海米都是沒加過的。
有時候趕上老媽做的隨性一些,家裡的雞蛋沒了,楊田就被攆著去自家的雞窩去摸幾個雞蛋。
新鮮熱乎的雞蛋,一摸出來還有雞屎呢。
但那雞蛋打在碗裡,雞蛋黃是透黃透黃的,炒蛋格外的香,做出來的韭菜盒子也好吃。
雞蛋是自家的,韭菜自然也是。
拿上鐮刀去自家的菜地直接這麼一割就是一紮韭菜,水靈靈的,看著老媽和麵揉麵團,在鍋裡烙出來一個個焦黃的韭菜盒子。
因為楊田格外的喜歡吃焦糊的,老媽會特地做幾個焦的專門給他吃。
那韭菜盒子皮薄餡大,自家做的韭菜和雞蛋不要錢似的放,吃完了一個嘴裡那韭菜味道濃濃的不散。
小時候楊田可喜歡吃韭菜盒子了,後來上學了就不喜歡吃,老媽還念叨著,從小吃到大的怎麼就忽然不吃了呢。
楊田不說話,隻是有一次吃完去上學,嘴裡塞了牙縫說話一股味道被同學好頓揶揄,讓他出了好大的一次糗。
楊田的老家有句諺語,初一餃子初二麵,初三的盒子鍋裡轉,這盒子說的就是韭菜盒子。
往年大年初三的時候,老媽肯定早早起來烙韭菜盒子,今年是他第一次在外邊過年,也沒吃到家裡那初三的韭菜盒子。
高考畢業之後就過來影視城打工,楊田到現在也沒回過一次家。
比起自己那些考上大學或者是上了中專大專的,他總覺得不混出個人樣來不好回去。
過年的時候老媽打電話過來,說是親戚都誇他有出息,小田在外邊演戲,以後要是做大明星的人呢。
楊田當時覺得丟臉,出去當個群演還被拿在嘴裡說,更是不想回家了。
他三口兩口把手裡的韭菜盒子吃完,人家都說衣錦還鄉,希望他這一次的選擇是對的。
店子裡慢慢傷了人,“老板娘,爐包又是什麼新鮮東西啊?”
“韭菜盒子,嘿喲,昨晚剛在家裡吃的,那我就要爐包吧。”
楊田的眼裡掠過一個個或熟悉或陌生的麵孔,今天收拾完就走,下一次回來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楊田吃完起就出了店子,他走之後,也不知道除了老板娘還有幾個人記得他。
要是真能有混出頭的那一天,小店的食客們會得意洋洋地開口,這小子當初跟我拚過桌呢!
洛櫻看著他悄然離去,不知再見麵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