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討回公道(2 / 2)

穿越之齊家 麻辣筍 5566 字 11個月前

沉重的大門被打開,還在叫囂著的百姓見到邁出大門的那張臉後俱都一靜。他們隻知道是知州大人貪圖錢財,不顧百姓死活,心裡早把他想象成了腦滿腸肥,體態臃腫,神情猥瑣的小人模樣。眼前這個芝蘭玉樹,麵如冠玉,看起來一身正氣之人又是誰呢?

有人忍不住感歎:果真人不可貌相!誰能想到這般長相的人做出的事情竟會如此下作?

“眾位父老鄉親,今日一早到訪,可是有事相商?外頭寒冷,不如你們派幾個人進官府與我詳談,其他人先家去,如何?”裴澈語氣十分溫和,好像這些百姓是上門來拜訪的,而不是手持武器來找茬的。

他肯放下身份,溫言細語地和百姓說話,這讓大家高漲的怒火稍微平息了一點。但是他提出的建議卻被拒絕了。

“我們不進去,就站在外頭說!”誰知道進去後會遇到什麼事情?

裴澈笑了笑:“既然眾位不願進去,我也不勉強大家。隻是大家一齊開口,七嘴八舌也聽不清楚,能否請一個人來說說,為何大家要一大早這般陣勢跑到官府門口來?”

他的眼神掃下來,淡淡的帶著些許質疑,莫名讓他們覺得有壓迫感。

底下的百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沒有做聲。一個年輕人咬咬牙,準備開口之際,卻被旁邊花白頭發的老人扯了一把。在這種關頭,他們有要求,官府也許會同意,但站出來說話的人,勢必變成官府的眼中釘肉中刺,往後的日子,還能好過嗎?

老人在阻攔了年輕人後,自己開了口:“大人,您是滄州的父母官,為何卻不給滄州百姓一條活路呢?”他活了這麼久,已經夠本了。

“老丈所言,恕我承擔不起。敢問老丈,這話是何緣由。”裴澈道。

老人道:“滄州一直以來田地稀少,光靠本地產出,根本就不足以養活當地百姓。每年的吃用,都靠外麵的商人買進來,大家才能活下去。您一來,就逼得商隊和糧鋪不再開張,我們老百姓如何能吃飽?”老人眼含熱淚,滄州本就是苦窮之地,再遇到一個貪官,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裴澈沒有正麵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問道:“老丈可知米價多少?”

老人愣了愣,道:“糙米每鬥作價二百文。精米每鬥作價三百二十五文。”

梁朝一鬥相當於12.5斤,這樣算下來,一斤糙米就相當於十六,一斤精米則是二十六文。

“老丈可知滄州以外米價多少?”裴澈又問。

老人茫然了,他道:“老頭一輩子沒出過滄州,也不知道外頭米價多少,不過商隊裡的人說了,外頭地廣田多,米價比我們這裡要便宜些。”在他們心裡,便宜些的話,一斤也要十一二文吧?

“那麼,米價是否一開始就這樣高呢?”

老人搖搖頭:“倒也不是,我記得以前,一鬥米不過七十五文,一兩銀子不到便可買一石。如今要二兩銀子,才能買到一石糙米了。”

“這正是原因所在。”裴澈問了一通,突然說道,底下的百姓十分不解,這是原因,什麼原因,他貪財的原因嗎?

“還請大人明示!”

“我從梁京過來,梁京地處北方,麵食較多,米多從南方運來,價便高些,也不過才七文一斤,與精麵的價格持平。而南邊一般吃米,兼之地廣田多,畝產可達三百五十斤,米價一般隻四文一斤,商隊從南邊到這裡來,距離可比梁京更近許多,為何價錢卻如此高?”裴澈這幾日一直在調查糧價,這事他用不著問彆人,他家就有個最關注糧價的人。

江淼之前做生意時,天天都和米麵打交道。他和王掌櫃關係好,過去拿米拿麵都是按最低賣價來的。閒暇時,王掌櫃經常也會和江淼討論討論各地的米麵價格。他經常說自己賺的就是辛苦錢,確實,和這裡的商家一比,他賺的可不就是辛苦錢嗎?

底下也有算數比較好的百姓,他們根據裴澈給出的數字掐著指頭一算,難免驚訝地叫出聲音,此地米價竟是南邊的四倍!

其實百姓們不是意識不到米價高昂,隻是糧鋪漲價循序漸進,有如溫水煮青蛙,又因為此地山貨豐富,他們平時買米時以山貨相抵,價錢便沒這麼明顯了。

裴澈見大家陷入了思考,又扔下一枚重磅炸彈,他道:“米價倒也罷了,眾位可知,梁京的山貨,一斤作價多少?”

大家搖頭。

“上品香菇一百七十六文每斤,中品一百二十八文,下品八十文。”

大家不可置信地張大嘴巴,他們就是做夢也沒想過這個價錢。在他們這裡,山貨最不值錢,往往放爛了也賣不出去。他們不敢奢望上品的價錢,若能賣到中品或下品,也比現在仿佛白送的好一些。

他們來時,本想找知州大人討回公道,現在,他們更想去找外頭那些奸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