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2 / 2)

輪回之修魂2 阿豆 7204 字 10個月前

至於對付新皇,那就更不可能了。

現在成年皇子隻有四皇子和五皇子立在朝堂上,對付新皇,難道要推那個卑鄙無恥的五皇子上位嗎?

林璟可沒有忘記,若不是五皇子多次傳信讓甄家對付林家,甄家也不會打過殺害林璟的主意了。

對林如海來說,大概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

林如海出身富貴的書香門第,科舉過程也很順利,娶妻生子家庭和睦,唯獨官運不佳?

也不能算是官運不佳了,剛過而立之年就做到了正三品巡鹽禦史,這官品升得快,算是作為太上皇親信所得到的好處了。

可惜太上皇年老時雖在權謀上依然精明,卻在政務上放縱昏聵,讓林如海這官一度做得非常的憋屈,還得看甄家那個土豪暴發戶的臉色。

像林如海這樣正統的儒家士大夫,都希望自己能遇上明君,有一番作為,在史書上留下明君賢臣的佳話。

而太上皇縱然精明的算不上昏君,也因其自私稱不得明君了。

林如海在巡鹽禦史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多年,如今太上皇已經退位,若是沒有彆的機緣的話,他的仕途差不多就要止步於此了。

林如海對於自己的仕途,已經算是半放棄了。但他絕不會留下任何汙點和把柄,將來影響了子孫的科舉和前途。

正因為如此,他才會選擇對太上皇的命令陽奉陰違。

就這麼拖著,一直拖到林璟十歲參加童生考試了,林如海還坐在巡鹽禦史的位置上。

王舉人年紀實在大了,在林璟考中秀才之後,就向林如海請辭了。而林璟也就進了白鹿書院繼續深造。

這幾年林家也發生了幾件大事。

先是黛玉定親的事——林家在朝堂上沒有什麼堅定的盟友,至於親戚,比較親近的賈家子弟實在是不成器,根本就不在林如海考慮之列。

反而是同為太上皇心腹,一起在江南為官的幾個人,因為立場相同,處境相似,反而有些抱團的意思。

而在這些人中,有堅定的跟著太上皇走的人,也有林如海這種陽奉陰違的人。

林如海找親家,當然要找和自己立場相同,選擇近似的人。

這樣的人家,要倒黴一起倒黴,誰家也彆嫌棄彆人。哪怕新皇要清算他們這些舊臣,也會先清算那些堅定不移的跟著太上皇與新皇作對的人。

可惜這三五好友家中,並沒有合適的未婚子弟匹配黛玉。

還是林如海為了林璟入學的事情去白鹿書院時,見到了白鹿書院山長周大儒的嫡次孫周敬,覺得是個不錯的年輕人。兩家人互相打探過後,女眷之間又見了麵,才算為黛玉定下了親事。

其實黛玉的親事不太好做。因為黛玉擅長詩書,頗有些清高自傲,不會看得起不如自己的男人。

而另一方麵,黛玉又不像賈敏那樣擅長交際,八麵玲瓏。雖然她情商很高,想要討好的人,就沒有不喜歡她的。但是她又太傲氣了,不耐煩人際交往之類的事情。

總之,若說是做嫡長媳婦或者做官夫人,黛玉不是不能做,不是做不好。但她的本性不愛俗務,就愛詩書。勉強自己本性的生活,哪怕地位崇高,生活富貴,也不能算是過得很好。

林如海也不想低嫁了閨女,讓她將來受委屈。

要恰恰好好找到合適的人家,既不至於地位低到讓黛玉受委屈,又沒有太多俗務困擾,周敬真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人了。

在周家,他的父兄都是科舉做官的。而他雖然已經考中了舉人,卻已經立誌在考中進士之後,要在白鹿書院教書,而不是出仕做官了。

周敬不走仕途,未來的日子就比官員要清靜許多,黛玉嫁給他,日子也能過得隨心所欲許多。

另外一件事,是林璟也定了親,就是父親在江南那三五好友中的一家梁家的小娘子。

梁伯父是茶政官員,立場和林如海一樣,選擇應對太上皇和新皇相爭的方式也是公事公辦,明哲保身。

林梁兩家人定親,兩家都放心。大家要麼一起好好的,要麼一起倒黴。要是有個萬一,誰也不用嫌棄誰,定下的親事也不會有什麼變故。

第三件大事,其實和林家關係不大,是賈敏娘家的事。

賈家的賈元春被新皇封了賢德妃,還給了她回府省親的殊榮。賈家為了賢德妃的麵子,立誌要建一個出類拔萃的園子,好讓賢德妃娘娘麵上有光。

為此賈家不僅花費儘了內囊,還從親戚家中借了不少銀錢。比如向來同氣連枝的王史薛三家,還有隔房的寧國府,都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按理說林家也算是賈家的實在親戚,賈家要借錢也不會忘了林家。

可惜此時的風氣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賈敏是外嫁女,在林海好好的做著官的情況下,賈家是不會打林家家產的主意的。

要是林家也在京城,賈家說不定還會上門借個萬把兩銀子。偏偏林家遠在江南,遠水解不了近渴,賈家就把林家忽略過去了。

倒是南下采買園林山石等物的時候,去信請賈敏這個賈家的姑奶奶幫忙來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