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雪衍為香魚的事奔忙了差不多一周, 總算收尾。
回到家的葉雪衍什麼也不想做,隻是抱著自家的海獺好好地在海洋牧場裡待了好幾天,順便從海洋牧場裡撈些海鮮, 隔三差五請謝醒吃飯。
他請,謝醒做。
這天,周晝常在微信上找他。
兩人自從上次的梭子蟹增殖放流之後就再沒見過了,葉雪也收到他的消息,還有些意外。
周晝常找他是對他發了個邀請, 說有個和官方合作的項目,請他們去對大頭鱈和黃線狹鱈進行增殖放流。
他們項目組的老大聽說他們和葉雪衍打過交道後, 主動提醒他們,這次也可以邀請葉雪衍。
周晝常也正有此意,覺得葉雪衍對附近比較熟, 邀請他能節省時間精力, 就在微信上找他問一聲。
葉雪衍見了,回道:【大頭鱈和黃線狹鱈不是兩種不同類型的鱈魚嗎?】
葉雪衍:【我剛剛去查了一下, 大頭鱈生活在大陸架到大陸坡的沙泥底質海區,黃線狹鱈的棲息水深可達到兩千米, 就算增殖放流也要把它們放在不同的海區吧?】
周晝常很快回複:【是的,這是兩個實驗室分彆增殖出來的魚苗, 我們要把它們放到不同的海區去,所以任務比較艱巨,時間也比較緊。】
葉雪衍:【確定可以在我們這邊增殖放流嗎?會不會對本地的漁業產生影響?】
周晝常:【我們已經調查過, 確定沒問題。之前的漁業資料也顯示, 大頭鱈和黃線狹鱈都是本區重要的經濟魚類,隻是現在資源衰退。】
周晝常:【我們這個項目和政府合作,相關部門已經審核過了, 確定沒問題,你放心。】
周晝常回完,發來兩張蓋了紅章的文件照片,表示確有此事。
葉雪衍看他這麼說,接著問:【那你們這個行程大概是怎麼樣?有計劃嗎?】
周晝常:【有的。】
周晝常發了幾個坐標過來:【我們大概在這幾個海區活動,可能要在野外住一晚。如果能找到合適的荒島,我們就上島露營,沒有的話在船上睡,七月五號早上出去,六號晚上回來,報酬是一天五百。】
葉雪衍看了一下,確定沒問題,給他準確答複:【行。那我們在哪裡會合?】
周晝常:【早上七點碼頭上見麵就行,梁哥也在。】
梁居賢是葉雪衍的老熟人,葉雪衍一看他在心裡鬆了口氣。
這位老漁民對本地海區比他還熟,見的世麵也多,問題不大。
因為要出海,葉雪衍專門做了一下準備。
他以往出海都注意穿上襯衣,戴上帽子和墨鏡,做好防曬。
這次因為去的地方比較遠,還要在外麵食宿,他特地帶上各種調料和謝醒做的泡菜。
在外麵,吃好喝好還是挺重要的。
反正調料的重量很輕,也不怎麼占地方,帶上幸福感會高許多。
第二天,葉雪衍準時跟周晝常一行人會合。
周晝常這段時間不知道是不是出海出多了,皮膚曬得比較黑,人也顯得更精瘦。
他一見葉雪衍,熱情地笑出了一口白牙:“葉大夫,好久不見,你還是老樣子。”
葉雪衍:“也沒有很久,你的變化倒是比較大。”
周晝常哈哈笑起來:“我最近跟了一個大項目,天天在海上蹲著,是有些變化。”
葉雪衍勾唇笑了一下:“那我們開始搬東西?”
周晝常:“辛苦辛苦,魚苗在卡車上,有點重,我們搬的時候慢慢來。”
大家一起搬完魚苗,清點完數量,又檢查各種設施,七點四十五的時候,他們就往海上開。
這次增殖放流的鱈魚比較多,他們一共開了兩條船出去,都是中型船。
葉雪衍跟梁居賢比較熟,就上了他的船。
出海跟坐車一樣,經常出海,海麵的情景也變得平平無奇起來。
葉雪衍找了個地方打盹,邊上科研員們在小聲聊天,發動機跟海浪的聲音交雜在一起,一切都形成了背景音。
船在海上開了一個半小時,終於到第一個放流點。
增殖放流需要搬搬抬抬,都是力氣活。
葉雪衍在旁邊搭手把一桶桶魚苗抬下來,打開蓋子準備放流。
放流的魚苗隻有縫衣針那麼長,一桶魚苗有上萬條魚。
隻是不知道最終活下來的有多少?
葉雪衍看了一下,悄悄將手伸進桶裡,不動聲色地釋放龍力。
邊上的人沒有察覺到他的動作,還在吃力乾活。
龍力進入水中,魚苗們變得活躍起來。
葉雪衍帶著笑把它們倒到海裡,又看它們消失在海麵之下。
放流的工作比較枯燥,他們到一個個海域把魚苗放到海裡再記錄下來,一遍遍重複這個步驟。
午飯他們也來不及認真準備,隻吃了早上帶上船的炒麵,麵裡有雞蛋肉丁豆芽和辣醬,都是很普通的食材。
炒麵都冷了,口感變得有些怪,還有些鹹,大家也沒什麼怨言。
周晝常作為小隊長,鼓勵大家道:“按照這個工作效率,我們下午能早一點到島上,就能釣海鮮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