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024 三更合一(2 / 2)

宋建國怕她吃虧:“算了吧,楊書記也沒責怪你的意思。後麵你收斂點,偶爾請一天假就行了,彆這樣長時間不上工,我就是想偏袒你也不好做得太明顯。”

宋書玉知道他是好心,但他明顯沒領會楊書記的真實意圖。楊書記要是真有心怪罪他們,要打壓他們這些做小買賣的,哪會說這麼多啊。

“宋叔,您放心吧,楊書記不會為難我的,說不定啊,這還是咱們的機會。宋叔,您跟我說說楊書記的為人,來曆背景吧,免得我明天去見了楊書記不小心說錯話。”

宋建國有些頭痛:“你這孩子真是太倔了,楊書記……”

……

宋書玉不但詢問了楊書記,還問了公社其他幾名主要的乾部的情況。

宋建國本來是去提醒宋書玉收斂點的,最後變成了給她科普公社乾部的情況和關係去了,走的時候他不放心地叮囑了一番,讓宋書玉彆去公社,彆往槍口上撞。

宋書玉見他實在是擔心,很想跟他說明實情,但轉念一想,要是知道了,自己明天提條件的時候宋建國夾在中間左右為難,還不如不知道的好。

晚上一家子吃飯時,宋書玉說了自己的計劃:“媽,奶奶,我打算明天去公社擺攤。”

劉桂芝納悶地看著她:“不是說不在咱們公社擺攤的嗎?你咋改主意了?”

宋書玉笑盈盈地說:“以前不是想瞞著隊裡的人嗎?現在大家都知道了,也沒隱瞞的必要了,在哪裡擺攤都一樣,咱們公社還近一些。”

這話挺有道理的,劉桂芝不再反對。

第二天,宋書玉和謝錚一大早就去了公社。

挑選攤位地址的時候,宋書玉特彆選在了公社辦公室的斜對麵。

謝錚不知道昨天宋建國來的事,覺得有些奇怪:“書玉,咱們要不換個地方?這裡雖然人流量比較大,但畢竟在政府樓房對麵。”

“沒事,哪裡都一樣,就這裡吧。”宋書玉手腳麻利地把東西擺上。

謝錚拗不過她,隻好開始擺東西,但心裡升起一種很怪異的感覺,總覺得從昨天突然說要到公社擺攤開始,書玉的反應就有些奇怪,但到底哪裡奇怪,他又說不上來。

在紅旗公社的生意更火爆了,因為整個公社大部分人都聽說過他們的事跡了,不用他們吆喝都一堆人圍了上來。

楊書記剛在辦公室裡坐下就發現對麵馬路上圍了一群人,本以為一會兒就散了。哪曉得一個小時後,人不但沒散,而且越來越多,擠得水泄不通的,異常熱鬨。

他叫來前兩年來的小乾事:“小梁,外麵是什麼情況?”

小梁剛去湊過熱鬨,因此知道得很清楚:“紅雲大隊那個宋書玉在那擺地攤賣衣服呢,我剛才去買了一件背心,質量還真不錯,隻要1.5,不要票。”

楊書記眯了眯眼,招了一下手:“把你買的背心給我看看。”

小梁立即去隔壁辦公室將背心拿了過來。

楊書記展開一瞧,針腳細密,沒有線頭,縫得很好,再摸布料,跟供銷社的也不差,不要票還便宜毛錢,難怪賣得這麼好呢。

將背心遞給小梁,楊書記的目光穿過窗戶,落到街對麵,這姑娘有點意思,昨天他找了宋建國,今天她就跑到公社門口來擺攤。

楊書記放下筆,背著手出了門。

小梁見狀,連忙跟上來:“楊書記,您也要買背心嗎?我去幫您排隊吧。”

楊書記擺手,饒有興致地說:“不用,我去看看熱鬨。”

他說是去看熱鬨還真是去看熱鬨了,因為人實在是太多了,楊書記根本擠不進去,隻能耐心地站在外圍,觀察周圍買東西人。

排了二十多分鐘,楊書記總算是被擠到了最裡麵一層。

他站在一個阿婆後麵,不動聲色地觀察對麵的兩個年輕人。

兩人看起來還不到二十歲,非常年輕,但眼睛亮晶晶的,嘴角掛著笑,這麼多人,語氣也沒絲毫的不耐煩,一一給顧客報價,算賬,找錢,忙得滿頭大汗。

在他們身上,楊書記看到了一種久違的拚勁,乾勁。

楊書記側了側身,站到側麵,把位置讓給後麵想買東西的人,自己就在一旁看著。

這一站就是大半個小時,圍著的人才逐漸減少。

嗓子都喊破了的宋書玉總算有喘口氣的功夫了。

她拿著水杯猛灌了兩口水,又招待了一個客人,找完錢後,目光總算落到了旁邊的楊書記身上:“這位同誌,想買背心還是衣服?”

楊書記蹲下身,目光落到褲子上:“那件棕色的褲子怎麼賣?”

宋書玉笑著說:“這是燈絨芯的褲子,比較厚實保暖,價格要稍微貴一點,我們都賣6塊一條的,您要是誠心要,那就5.5吧。”

楊書記點點頭,又指著另一件藍色的外套說:“這件呢?”

宋書玉又給他報了價格。

他點點頭,又問下一件。

一連問了七八件,也瞧不出他喜歡哪一種。

宋書玉看出來了,他恐怕不是真心來買衣服的,正好又有兩名客人過來,宋書玉便笑眯眯地說:“您再看看,有什麼喜歡的再叫我。”

說完就去招呼新的客人去了。

等客人買了東西走後,宋書玉又笑著問:“同誌,有看中的嗎?”

楊書記指了指公社大門:“宋書玉同誌,過去坐坐?”

宋書玉馬上明白了他的身份,連忙笑道:“您就是楊書記吧,失禮失禮,還請見諒。”

正好現在人不是很多,她跟謝錚交代了兩句,將攤子交給他就跟楊書記去了公社的書記辦公室。

對於楊書記,宋書玉沒什麼記憶。上輩子改革開放後,她就進城打工了,後來衣錦還鄉,公社的書記已經換了人,對這位楊書記的了解完全來自於宋建國。

宋建國對他評價很不錯,說楊書記是個很耿直很為社員著想的人。當年他在公社做主任的時候,縣裡讓每個公社上報當年的交糧數量,不少公社為了掙表現,都往多了報,但楊書記不這樣,他每次都認真下鄉考察,根據當年的情況報。

搞得他們紅旗公社有好幾年都是排在倒數,沒少挨批。有些公社乾部對此也不滿,勸他彆那麼死腦筋,彆的公社都往多了報,他也多報點,不說搶前幾名獲得表揚吧,至少弄個中不溜,也不至於回回都挨批。

但他硬是不答應,還說縣裡要批評,讓他去就是。

所以雖然他在上頭不是特彆討喜,但公社的社員和乾部還是挺喜歡他的。

宋書玉覺得宋建國濾鏡太深了,說楊書記為社員著想她信,但要說楊書記特彆耿直,她可不信。

“小宋,喊了半天,喝點茶潤潤嗓子。”楊書記親自給宋書玉泡了一杯熱茶。

宋書玉受寵若驚,連忙站起來雙手接過:“謝謝楊書記。”

楊書記含笑點頭,坐到辦公桌後麵,雙手交叉放在桌子,含笑打量著宋書玉:“你這小同誌挺能乾的嘛。我聽說你們隊的刺繡小隊就是你一手成立的?”

宋書玉謙虛地表示:“運氣好而已,正好趕上刺繡廠有這個需求。而且這事也全靠隊裡和社員們支持,不然光憑我一個人成不了。”

“小宋你實在是太謙虛了。刺繡小隊忙嗎?”楊書記感興趣地問道。

這種給她表現的機會,宋書玉當然不能錯過。

她詳細地介紹了刺繡小隊的業績:“從過完年到現在,已經交了次貨,總共收到325元的加工費,平均每個人分到24.37元。目前,她們在忙第四批貨,下個月初應該就能交貨了。”

聽完這個數字,楊書記興趣更濃了:“你們的訂單挺穩定的嘛,社員們增收也很好,隻是這事惠及的社員太少了。小宋同誌,有沒有想過擴大規模?”

宋書玉苦笑:“楊書記,刺繡廠都隻有一百多人,他們每年的訂單數量也是有限的,能分給咱們做的更少了。目前的訂單,刺繡小隊完全處理得過來,若是訂單持續增加,忙不過來了,那勢必得再招一批人,但招幾個十幾個人就頂天了。而且刺繡小隊需要一定的專業技巧,大部分社員都不適合做這個。”

刺繡是門技術活,有比較高的門檻要求。

楊書記得承認,宋書玉說的是實話。

他點點頭:“你說得對,刺繡廠規模再怎麼擴大也有限。我看你們這做衣服的買賣挺不錯的,有沒有想過在大隊成立個什麼縫紉小隊,惠及更多的社員?”

看吧,狐狸尾巴露出來了。

宋書玉等的就是他提這個。

“楊書記說的這個我們也考慮過,但這個布料來源是個問題。我這點布料都是東拚西湊來的,馬上就要用完了。連我這一台縫紉機都不夠,哪有辦法惠及更多的人啊。”宋書玉一個勁兒地訴苦,然後期盼地望著楊書記,“要是公社能幫咱們解決這個難題就好了。”

她這點小伎倆很明顯了。

楊書記怎麼會看不出來。

他有些哭笑不得,指著宋書玉說:“建國多耿直老實的一個人,怎麼有你這麼個滑頭的侄女。你要個五十匹布,公社還能想想辦法,再多的是沒有了。”

他雖說是個公社書記,但管的也就這一畝分地。他的話到了縣城就不好使了。

即便是公社的棉紡廠,那也是國營廠子,上麵有計劃委員會管著,生產銷售都有規定的,也不是他說怎麼辦就怎麼辦的。

宋書玉點頭表示理解:“楊書記,我倒有個解決原材料的辦法,就是實施起來恐怕阻力不小。”

“哦,什麼辦法,說來聽聽?”楊書記意外地看著她。

宋書玉說:“咱們自己種棉花,自己織布,建成紡織生產一條龍,這樣可以惠及更多的社員。”

目前因為化工業不發達,所以化工類的布料在國內還比較少,比如這一時期很受歡迎的“的確良”就是化工纖維。

但這種布料在城市都供不應求,更彆提鄉下了。

農村和廣大偏遠地區,乃至城市,用得最多的還是棉布。

這種情況要到八十年代後,石化工業大力發展才能慢慢改善。

為了解決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棉花的種植麵積一直受限,上麵的規定也是首先要保證糧食的生產。

宋書玉這個提議簡直是跟現行的政策對著乾,太大膽了。

楊書記詫異地看著她:“小宋,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宋書玉笑了笑說:“楊書記,您聽我說完嘛,我又沒說不生產糧食,但咱們可以鼓勵社員額外種植棉花嘛,房前屋後,邊邊角角都可以種,如果種得好了,完成了上麵定的任務,多餘的棉花也可以賣給我們,我們可以每斤多出五分錢。到時候這筆錢每個大隊平均分配給乾活的社員們,以調動社員的積極性。”

他們公社之所以有棉紡廠,就是因為本地也出產棉花。

棉紡廠的棉花收購價格在五毛到七毛之間,成色好,又白又乾的價格就高,那種顏色發黃,又或是裡麵混了葉子雜草之類的,收購價格就會偏低。

現在剛起步,資金少,宋書玉也不打算一下子將攤子鋪得太大,所以全公社,五個大隊多生產一點棉花暫時就夠用了。

至於明年,到時候公社社員們體會到了好處,不用她說,一個個也會多種植棉花。

楊書記認真思量了一番,她這個計劃有一定的可行性。

“不過織布染色的機器你們大隊有嗎?”楊書記問了個最關鍵的問題。

宋書玉笑著說:“現在是沒有,但我們可以想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

楊書記看她這副篤定的樣子,笑道:“看來小宋你是有備而來啊,如果你能解決掉這個問題,我可以答應你。”

宋書玉說:“楊書記,我可以全力一試,但買機器肯定是要花錢的,這筆錢公社和大隊恐怕都不會給我們出吧?”

楊書記笑嗬嗬地看著她:“我以為你早想到了解決的辦法。”

宋書玉實話實說:“其實還沒有,但我準備自己湊這筆錢。這可是我們紅雲大隊服裝廠初期最大一筆支出,楊書記,我出這麼大筆錢,又跑上跑下的,這犧牲未免太大了點吧。”

“小宋,這事要成了,你就是服裝廠的廠長。”楊書記直接道。

宋書玉點頭:“那肯定,這個廠子初期離了我肯定轉不了,除了我沒人當得了這個廠長。但還不夠,楊書記,您今天也看到了,我不摻和這事,偶爾出來擺個地攤,收入也肯定比這個廠長的工資高不少,責任還小很多。您說我冒這麼大風險圖什麼啊?”

楊書記想跟她講為人民服務,為集體,但對上宋書玉黑白分明的眼珠子,他說不出來。

活到他這把年紀,信念肯定是堅定的,但他也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信念。更何況這事確實是需要宋書玉真金白銀地付出。

歎了口氣,楊書記道:“小宋,你有什麼要求就直說吧。”

宋書玉也不跟他打馬虎眼了:“楊書記,我要服裝廠51%的股份,餘下的49%的股份歸隊裡所有。”

那這不是她一個人說了算。

楊書記皺眉:“小宋,沒有這樣的規矩,那你們這社隊企業算誰的?”

“當然算我們大隊的,公社的,但我個人保留決策權而已。楊書記,規矩都是人定的,從來都不一成不變的。”宋書玉微笑道。

楊書記真的被宋書玉這一出又一出給搞得有點疲憊,他語重心長地說:“小宋,就不能換個條件嗎?你是擔心廠子穩定下來,你的地位不保?你放心,我向你承諾,除非哪天你不想乾了,不然沒人可以動你這個廠長的位置。”

宋書玉笑了笑:“楊書記,不是我不相信您,但你和宋書記都五十多歲了,又能乾多久呢?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後的事誰說得清楚。我出這麼大的力氣,將全部的身家都壓到服裝廠上,甚至還要借債,我可不想有天被人摘了桃子,還請楊書記理解。如果這個條件,公社不能答應,那這事就當我沒提。”

宋書玉知道自己的優勢,也清楚她的劣勢。

她沒有根基,現在宋建國和楊書記看起來是可靠,但他們遲早要退休的,過幾年新換來的人會怎麼做誰知道呢?

服裝廠沒建起來還好,若是形成了規模,這麼大一塊餅,誰不想捏在自己手裡。

她的性彆,她的年齡,很容易遭人質疑,也容易被人當成軟柿子捏。

她既然打算留在家鄉,好好乾一番事業,那就不會一開始給自己埋下那麼大的隱患。

否則,她寧願再等幾年,改革開放後環境更好一些再創業,現在就小打小鬨,攢點本錢。

楊書記看出她的堅決,有些頭痛,摁了摁額頭:“這麼大的事,我一個人做不了主。公社開會後,我再給你答複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