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在周圍人的吹捧恭維下越發膨脹,凡是他看不順眼或者不討好他的人,王振都會找機會打壓報複。】
【大理寺少卿薛蠧險些被害至死,侍讀劉球被肢解……】
【除了害人性命,王振還尤為喜歡羞辱人,他罰國子監祭酒李時勉帶著枷鎖跪在國子監門口,戶部尚書劉中敷、侍郎吳璽、陳瑺也曾被他命人銬在長安門。一朝重臣的臉皮被王振放在腳下踩,可見王振權勢之盛,為人之狂。】[1]
【而朱祁鎮也放任王振為所欲為,王振對朱祁鎮很是感激,於是感動地送給朱祁鎮一份禮物——土木堡之變。這份禮物極為珍貴,其罕見程度放眼華夏上下五千年也找不出幾個。畢竟不是每份禮物都能送皇帝出國留學的。】
一陣急促的鼓聲響起,眾人的心頭縈繞著不詳。
【正統十四年,瓦剌太師也先遣使前來大明貢馬,王振壓低馬價,不肯多給賞賜,也先便派兵進犯大明。關於王振壓低馬價的動機,有人說是也先沒有賄賂王振,有人說是王振想中飽私囊,也有人說是王振不滿也先騙賞。】[2]
【為什麼說也先騙賞?那就不得不提起明太·祖定下的“厚往薄來”的朝貢原則了。】
【簡單地說,就是周邊的小弟來給大明這個大哥送禮,名為送禮,實為賣東西。大明會以高出市價的價錢收下這些“禮物”,還會回賜物品。】
【單純如此,大明還不至於吃虧。畢竟這些小弟送來的禮物值多少錢,大明回賜給他們的東西又是多少錢都是由大明自己定下的。】
【《大明會典》中記載過明朝為朝貢貨品和回賜貨品定下的價格,朝貢國朝貢的“一把腰刀值三貫,每張番弓二貫,每枝番箭一百文。而大明回賜的東西定價是多少呢?青花白瓷盤,一個五百貫;碗,每個三百貫。瓶、每個五百貫,就連一斤薑都要二十五貫,一斤大黃三十貫。】[3]
【這些得到賞賜的國家將大明的東西賣到海外倒個手也能賺不少。所以誰虧了,虧了多少,還真不好說。】
【但是大明對前來朝貢的國家真的很好,這裡用琉球舉個例子。】
-
各時空的觀眾們愣愣地看著視頻,劉邦看得羨慕極了,瞧瞧這大明對琉球好成什麼樣了,他怎麼遇不到這種活菩薩?
琉球航海能力薄弱,明朝為了讓琉球使臣能夠順利來大明朝貢,不僅多次賜給他們海船,還賜給他們會航海的人才,使臣來的時候船壞了就問皇帝要新船。[4][5][6]
有琉球開了這個“好”頭,一些小國有樣學樣,都來讓明朝免費修船。
白女票一次還不夠,後來爪窪前來朝貢又說船壞了,讓大明給他們修好,好在這次被大明官員給拒絕了。
不朝貢的時候,琉球就會讓大明送來的海員開著大明賜下的海船去其他國家販賣大明的賞賜。
送錢送人送船還能以舊換新包售後!
哎呀媽呀,琉球這簡直就是空手套白狼啊!
代入琉球的劉邦:吸溜!香,太香了!
-
為了大明的厚賞,周邊國家朝貢得很勤快,幾乎年年都來,有的甚至一年來幾回。有些海外商人眼饞朝貢這個暴利的“買賣”,鋌而走險裝作來朝貢的外國使臣試圖撈上一筆。[7]
因為大明的賞賜是按人頭數給的,所以朝貢使團來的人一次比一次多,大明送出去的東西也一次比一次多。
而且朝貢使團從進入大明國土、核實了使者身份開始,他們就不用再花一分錢,因為全部由大明承擔,大明會好吃好喝地招待他們,還會帶他們在大明遊玩。
要是一直這麼下去,誰吃得消?
於是明朝規定了每個國家的貢期,關係比較近的國家三年來一次,一些國家五年來一次,關係一般的就十年來一次。 [8]
明朝限製了來朝貢的使團規模,還給朝貢船隻發“勘合”——相當於執照簽證的東西,防止有人假冒使者。
然而這麼多措施下來並沒有多大用,讓三年一貢的朝鮮依然年年都來,讓兩年一貢的琉球一年來上好幾回,使團規模和攜帶貨物的數量也年年超標。
光屏上的大明國庫逐漸被各國土特產填滿。
【大家都這麼乾,瓦剌自然也不例外,甚至更過分,分明是兩千餘人的使團卻謊稱有三千人來騙賞,禮部也沒貫著他們,按照實際人數供糧不說,瓦剌提出的要求也隻完成了五分之一。】[9]
【隨著大明限製使團、減少賞賜,使團能從大明這撈到的東西越來越少,漸漸地就有國家不再來大明朝貢了。】
【彆人撈不到油水就不來朝貢,瓦剌撈不到油水就直接發兵進犯大明。】
【王振這下精神了,大家彆誤會,他不是害怕,他是興奮!他王振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的機會來了!】
【他攛掇著朱祁鎮禦駕親征,朱祁鎮竟然一口答應下來,朝臣攔都攔不下來。】
【朱祁鎮為什麼這麼痛快地答應?我覺得是他曾祖和他爹給他的勇氣。】
【他曾祖Judy(朱棣)威名赫赫,Happy Forever(永樂)第一名將[10]、明仁宗的征北大將軍,五征漠北,封狼居胥,把韃靼、瓦剌摁在地上摩擦,他爹朱瞻基大破兀良哈,兩人又會打仗又會治軍,給朱祁鎮留下了實力強勁的大明軍隊。】
-
看到這裡,還被朱元璋拎著的朱棣立刻哇哇大叫:“爹!你看到了吧?我是征北大將軍!你冤枉我!”
朱元璋摸了摸鼻子,難得不好意思地放下朱棣,他咳嗽幾聲,目光定在光屏中的中年朱棣身上,裝作沒聽見少年朱棣的控訴。
朱棣登基時四十出頭,第一次親征漠北時已是五十歲,身體素質杠杠的。
光屏中的朱棣駕著駿馬在草原上搏殺,所過之處鮮血四濺。
他渾身浴血,手中握著的長刀無情地收割著瓦剌士兵的生命。
少年朱棣覺得自己老了也帥得驚人:“大哥,你快看我是不是很威風?”
朱標拍了拍朱棣的肩,溫聲道:“威風極了。”
“打得還不錯,有咱的十分之一吧。”朱元璋突然插話,氣得朱棣板著臉低頭生悶氣。
少年朱棣的這般作態和光屏上的將軍朱棣形成了鮮明對比,逗得殿內眾人哈哈大笑。
以後殺人不眨眼的征北大將軍現在還隻是個會被爹惹生氣的小牛犢子呢!
朱棣從小就跟著徐達混,徐達見朱棣未來這麼有出息,想著得趁他還沒徹底長大多逗逗才行,以後就沒機會了。
殊不知朱元璋和朱標也是這麼想的。
朱元璋笑夠了,看向太子,拍了拍他的肩膀:“明仁宗,看來你當皇帝當得很好,永樂這個年號也取得好。”
明仁宗一出,朱元璋那顆七上八下的心終於放回了肚子裡。
太子朱標仁慈寬厚,在朱元璋看來,他兒子成仁宗那是理所應當的。
如果朱元璋的腦子是某度,此刻朱標的詞條已經變成:明仁宗朱標,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年號永樂。
這種堪稱炸裂的詞條指定會讓看見的華夏人覺得自己是不是曆史沒學好。
沒等朱標回話,朱棣就叉著腰跳出來:“大哥和我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把什麼瓦剌韃靼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話畢他仰天大笑,其他幾個皇子紛紛舉手:“還有我!”
“我也要當大哥的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