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字廷益,錢塘人。宣德年間曾任禦史一職,明宣宗覺得他上奏對答時有條有理,故十分賞識於謙。不僅平叛的時候專門帶上於謙去“罵人”,讓他巡按江西,後來還越級升遷於謙為兵部右侍郎,命其巡撫河南、山西。】
【於謙也沒辜負明宣宗的信任,叛賊被他罵得趴在地上抖,蒙受冤屈的百姓因他沉冤昭雪,禍害百姓的地方官員被他鏟除。】
【他四處走訪,了解地方民生,想知道什麼才是百姓需要的,力圖讓百姓的生活過得好些。貧苦農戶沒有糧食,他便上書建議每年三月給其發放救濟糧應急,待到秋收後再讓百姓償還,黃河沿岸的百姓飽受黃河決堤之苦,他便命人加固堤壩……】[1]
【等到正統年間於謙被貶為大理寺少卿,將要離任時,山西和河南的官員、百姓等數千人上書,請求讓於謙留任。能讓百姓愛戴並希望他留下的官員不少,但能讓地方上的官員同事也希望他留下的官員屈指可數,可見於謙的人格魅力和能力之強。】[2]
-
朱棣就著視頻的BGM揍朱高熾。
朱高熾被他踹了好幾腳,坐在地上緩口氣又撐著地站起來和朱棣一起打朱瞻基。他人胖,打一會便累得坐在地上看他爹打他兒子。
朱瞻基被朱棣打得躺在地上站不起來,爬到朱高熾身邊,兩人靠在一塊喘氣。
“撲哧。”
這聲笑把殿內眾人的視線都吸引了過去,朱棣轉頭,發現是自己的次子朱高煦。
永樂二年朱棣就封朱高煦為漢王,讓他去雲南就藩,奈何朱高煦死活不肯去。[3]
他說:“我有什麼罪?為什麼要被趕去萬裡之外?”。
朱棣對這個最像自己的兒子有些偏愛,再加上朱高煦一番折騰,朱棣允許他留在南京不去就藩。
朱高煦剛才偷偷看朱高熾和朱瞻基的狼狽模樣,實在沒忍住幸災樂禍,竟然一個不小心噴笑出聲。
見朱棣看過來,朱高煦急忙找借口:“爹,我隻是覺得那叛賊也太慫包,被個禦史罵幾句就害怕地發抖,就這點膽量還敢造反。”
朱高煦的話剛說完,光屏上就出現江夏從電視劇裡剪下來的於謙怒數叛賊罪行的片段,依然是時空視頻平台的換頭版片段。
眾人看向朱高煦的目光變得微妙起來。
因為光屏上被於謙罵得趴在地上的男人正是朱高煦。
朱高煦:……慫包竟是我自己。
他眼睛瞪得像銅鈴,恨不得把光屏盯出一個洞。
這如喪家之犬一般的人怎麼會是他這個在靖難之役中屢立奇功的漢王?
奈何他再看多少遍,那光屏上趴在地上的男人都長著一張和他一模一樣的臉,稍稍有些區彆的地方就是光屏上的男人看著年紀要大些。
朱棣最近覺得朱高煦再留在南京不太合適,有意將朱高煦改封到青州,結果現在視頻告訴他朱高煦未來會造反,他立刻打消了讓朱高煦就藩的念頭。[4]
不隻朱高煦出現在光屏裡,朱瞻基同樣也在光屏中,他身上的衣服告訴觀眾——他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站在於謙邊,聽於謙怒斥朱高煦聽得神清氣爽。
朱棣不怒反笑:“造侄子的反?”
視頻在此,朱高煦沒法狡辯,他知道他爹的性子,即使自己現在什麼都還沒做,他也不會再有任何機會擠掉他哥登上皇位。
因為朱棣會親自把他掐滅。
朱高煦一咬牙,乾脆把憋在心裡好多年的話直接吐出來:“爹你不也是造的侄子的反?你能做,我為什麼不能做?當年我率兵去浦子口營救你,你分明告訴我說大哥經常生病,讓我多努力……”[5]
靠在自家胖爹身上的皇太孫朱瞻基聽見這話,立刻就想起身問他爺爺這話什麼意思?
什麼叫他爹常生病,讓他叔叔多努力?
朱高熾那張堆著肉的圓臉上一派淡定,他眼疾手快地摁住兒子,衝這年輕氣盛的小子搖頭,示意他彆動。
沒有人注意到朱高熾父子倆的互動,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朱棣父子身上。
朱棣聽著朱高煦的抱怨指責,神色沒有絲毫變化,待朱高煦說完,他才慢慢說道:“說完了?你說完了就該咱說了。”
他朱棣造自己侄子的反,是因為他侄子得寸進尺、不給他們一家活路,是因為朱允炆他壓根就不會當皇帝,是因為他有自信能做得比朱允炆更好!
而於謙細數朱高煦罪行的話明明白白地告訴朱棣——朱瞻基對朱高煦仁至義儘,可朱高煦隻是因為自己想要當皇帝才謀反的。
“咱一直覺得你是幾個兄弟裡頭最像咱的人,現在看來,是咱看走眼了。”
這話比殺了朱高煦還難受,他一向自傲於自己最像朱棣。
朱棣最後看了朱高煦一眼:“廢漢王朱高煦為庶人,即刻往鳳陽守皇陵,不得有誤。”
朱高煦渾渾噩噩地被侍衛帶下去,殿內靜得落針可聞。
總覺得朱高熾沒脾氣容易被叔叔欺負的大孝子朱瞻基:他爹真有智慧!
就看他爺爺廢他叔叔這麼乾淨利落的架勢,要是他剛剛真就愣頭愣腦地和爺爺對線,估計也得挨一頓削。
朱瞻基逃過一劫,注意力重新放在視頻上,暗暗得意自己眼光真好,會選人才,瞧瞧這於謙,多好的官啊。
視頻說於謙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他現在應該有個十幾歲吧?
朱瞻基尋思等看完視頻他就在時空視頻平台上發個尋人視頻,讓於謙快點來京城。
光是看視頻,他就覺得於謙很合他的心意,主要是聽他罵朱高煦罵得太舒坦了。
-
【當朱祁鎮北狩的消息傳來,監國的郕王朱祁鈺與大臣商議作戰方略,侍講徐珵提議南遷,被於謙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頓,他說主張南遷的人都應該被斬首。】[6]
【不怪他強烈反對南遷,上一個皇帝北狩、朝廷南遷的案例還擺在那兒呢!宋朝的雪鄉二聖被俘虜後新君南渡,從此北宋變南宋,無數宋人終其一生也沒能完成北定中原、收複故土的願望,南遷到最後還是被滅了。】
【這裡吐槽一句,什麼北狩?說得可真好聽,不就是被俘虜嗎?】
【沒有人想看到大明步大宋的後塵,所以在於謙的一頓輸出下,大部分人都主張抗敵,想要南遷的官員都不敢再說話。】
-
他們大宋也有皇帝被俘虜?還被俘虜了倆?
剛才還在嘲笑大明的趙匡胤徒手捏碎一隻杯子:沒有收複燕雲就算了,還成了南宋?
趙光義的子孫乾什麼吃的!
如果他知道南宋的皇帝除趙構之外都是他的後代,隻怕是會更氣。
趙匡胤想要收回燕雲十六州的心更加迫切,如果有燕雲十六州,未來的大宋說不定能多堅持一會。
可惜他囊中羞澀,到現在都沒攢夠錢。
他奶奶的,趙恒那小子到底是怎麼賺錢的?能不能教教他啊?
-
另一時空中,宋太宗趙光義本就被驢車漂移和他兒子搞的澶淵之盟、泰山封禪弄得很沒麵子,都出這麼大醜了,視頻又給他來個南遷的大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