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二十二章 【我憑本事當太宗】……(1 / 2)

【鄭和, 三保太監!】

江夏的聲音陡然拔高,這可是她的童年男神之一。

【華夏曆史上最有名的航海家之一!】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知道鄭和的, 反正我小時候總是聽大人說“鄭和下西洋”, 但也就隻是知道這件事,真正認識鄭和是在看少兒欄目播出的動畫片《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有沒有觀眾看過這部動畫片?我那會看得可起勁了。】

【在看那部動畫片之前, 因為看多了電視劇, 在我的印象裡太監不是像王振、魏忠賢等人那樣把持朝政、殘害忠良的大奸臣,就是電視劇裡奉命毒害妃子的狗腿子,直到我知道了鄭和。】

【儘管古時候的太監大多都是被生活逼得沒辦法的可憐人, 但大部分人談論起太監時往往是帶著嘲諷的口氣, 對太監持的是看不起、鄙視的態度。】

【然而當所有人談到鄭和時, 他們卻都會豎起大拇指——三保太監啊!我知道,咱們華夏史上特彆厲害的航海家!厲害得很!】

-

鄭和站在永樂帝身後,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光屏。

他從前隻是燕王府中一個不起眼的侍從, 若不是燕王起兵, 自己僥幸立功,恐怕現在連站在朱棣身後、貼身伺候的機會都沒有。[1]

作為太監,鄭和很有自知之明,從不仗著自己在靖難之役中立過功而翹尾巴。

開玩笑, 這皇城中行走的不是皇親國戚,就是朝廷重臣, 他鄭和算老幾?

本來他都認命了,就當個伺候人的太監吧, 好歹自己還是皇帝身邊的太監。

比起在皇宮裡最底層的那些被天天欺負的小太監,自己的處境已經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他怎麼還敢奢求其他?

沒人知道當他看見自己出現在光屏上的時候有多震驚, 他鄭和原來也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嗎?

華夏曆史上最有名的航海家之一?

後世的人提起我的時候真的會豎大拇指嗎?

他真的是後世口中特彆厲害的航海家嗎?

他可以是嗎?

鄭和的目光落在朱棣身上,或許之前的他可以是,但是在看完視頻之後他可不可以是,就要看未來自己的表現能不能讓陛下滿意了。

後人滿意,可不代表陛下就一定會滿意。

-

【永樂三年,朱棣派鄭和率領船隊出海以宣揚國威。據《明史》所載,這支船隊足有一萬七千八百多名將士,六十一艘長四十四丈、高十八丈的巨船。】

光屏之上,六十一艘巨船在海上馳騁,在世人眼中恐怖未知的海洋在這支船隊麵前好似一隻溫馴的小獸。

鄭和帶著船隊一次次靠岸,又一次次起航。

各個番國的君臣在他麵前跪下,恭敬地聽著鄭和宣讀來自大明皇帝的詔令,臉上都是如出一轍的心悅臣服。

【在此後的幾十年裡,鄭和船隊屢下西洋。永樂年間,鄭和一共下了六次西洋。宣德年間,鄭和下了一次西洋。如果說朱棣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那鄭和便是——不是在海上航行,就是在準備航行,幾乎每次都是剛回大明沒多久,就又開始準備下一次航行。】

【他的足跡遍布占城、爪哇、西洋瑣裡、等三十餘國。每到一國,他便會宣讀大明皇帝的詔令,向番國君主賜下大明的禮物。】

柯枝國內。

鄭和帶來柯枝國君請求朱棣賜給他的印誥,柯枝國君驚喜地揮著拳頭,原地蹦跳了幾下便跪服在地,大笑三聲:“何幸中國聖人之教,沾及於我!”[2]

【大明之威名遠播海外,甚至重現了萬國來朝的盛景。】

巨船靠岸,岸邊看熱鬨的大明百姓伸長了脖子,準備看看這次三保太監又會帶回來什麼東西。

待船停穩後,成百上千名番國使臣陸續從船上下來,他們的衣著不同,但臉上都是一樣的激動。

出使大明的機會可不是那麼好得的

這可是他們跟自己國內的大臣們爭得頭破血流才好不容易搶到的機會,誰不想來大明朝看看?

這可是隨手就能賜下無數寶物、擁有強大船隊的大明啊!

他們四處張望,眼中全是新鮮和好奇。

某些不是第一次出使大明的番國使臣麵上矜持,心中暗暗嘲笑那些把激動表現在臉上的使臣。

真是群沒見過世麵的土包子,不像我,我可都是第一次來大明了呢。

帶著這樣的優越感,這些大臣仰著頭從他們眼中的“土包子”麵前走過,完全忘了自己第一次來大明時是如何心神激蕩,幾乎將大明當成了人間仙境。

一箱又一箱獻給大明皇帝的禮物被人從船上搬下來。

有的禮物裝在箱子裡,有的禮物被人牽在手上。

一隻長脖子的巨獸被人牽著從船上下來。

圍在旁邊的大明百姓瞪大了眼,這是何物?

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鄭和帶回來的不隻這一隻異獸,還有兩隻他們從未見過的動物,一隻似馬非馬,一隻似鹿非鹿。[3]

有人信誓旦旦地說:“那個脖子長長的異獸一定就是傳說中的麒麟!”

待使臣牽著“麒麟”進入皇宮,大明皇帝帶著文武百官在奉天門等待。

看著傳說中的神獸出現在眼前,百官俯首恭賀朱棣:“正是陛下聖明賢德才會有祥瑞降世,此乃大明之幸。”

朱棣故作淡定,揮揮衣袖讓百官平身,嘴上謙虛地說:“祥瑞現世都是太·祖皇帝和各位大臣的功勞……”

-

“嗬。”朱元璋看著光屏上朱棣強壓嘴角,竭力抑製笑容的樣子,冷笑一聲:“要麼彆笑,要麼就笑出聲。”

朱棣沒說話,腳尖在地上跺了幾下:不愧是我!祥瑞都出來了!

另一時空中。

嬴政打量著“麒麟”:這神獸會不會是在海外仙島找到的?

他還在思索,江夏的話就打破了他的幻想。

【當然,麒麟什麼的當然是不存在的啦,其實就是咱們經常在動物園裡看見的長頸鹿。】

朱棣:……上一句話撤回。

朱棣以為接下來還會聽到江夏繼續吹他的功績,可是江夏卻轉了話頭。

【鄭和下西洋固然偉大,但在現在的我們來看,總是難免有些遺憾的。】

一句話,讓鄭和的心高高懸起。

鄭和心中一緊:哪裡遺憾?

難道是去的國家不夠多?

還是帶回來的稀奇物件不夠多?

-

【鄭和船隊到達的最遠的地方是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這是曆史課上的知識點,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一幅地圖出現在眾人眼前。

這是一幅局部地圖,地圖最左是非洲,最右為朝鮮半島,歐亞大陸占據地圖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則是印度洋。

江夏用不同顏色的虛線標注出鄭和七次航行的路線,他到過的地方在地圖上由灰色變為藍色。

【而每次提到鄭和下西洋,我的曆史老師總會補上一句——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遠航早了近百年。】

【然後我們全班就會齊齊歎息一聲:“明明一直都是我們領先啊……”】

【明明都是偉大的航海家,他們都有著波瀾壯闊的海上征途,為什麼鄭和的知名度比哥倫布低?為什麼兩人的航海會帶給兩個國家完全不同的結果?】

像是有人在剛才那張局部地圖上劃拉了一下,原本占據大半個光屏的印度洋突然變小,太平洋成為地圖上新的主角。

而在太平洋的東側出現了一片廣闊的大陸。

至此,整張世界地圖完完整整、毫無保留地呈現在各朝各代人的眼前。

那片大陸是灰色的,灰色象征的是鄭和從未到過的地方,也象征著——

那是一片從未有人探索過的地方。

-

嬴政呼吸一窒,他難得有些失態,不由自主地起身走近光屏。

原來,天下這麼大。

他知道海外或許會有大秦人未曾到達過的地方,但他沒想過在大秦以西、隔著一片汪洋、與大秦遙遙相望的竟是如此寬廣的土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