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二十二章 【我憑本事當太宗】……(2 / 2)

可惜……

嬴政眸光一暗,依照大秦現在的造船技術,他們的船隻怕是還沒到這所謂的太平洋的一半就得散架。

造船……

嬴政突然想起來,他已經很久沒有聽到墨家的消息了。

這次得見寶船,依著墨家人的性子應該會耐不住手癢,估計過段時間就會冒頭。

嬴政看向一旁正在完善鄭和寶船圖的侍從,心下微定:遲早有一天,大秦能夠造出能夠遠渡的船。

屆時,目光所及,皆為大秦。

-

【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兩人航海的目的不同吧。鄭和下西洋是奉朱棣之命前去番國宣揚國威,所以他的目的地很明確,就是海外已知的番國,而哥倫布出海是為了開辟一條歐洲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說起來,我以前答曆史題,問新航路開辟的原因,第一個答的就是指南針的傳入。】

【對,咱們華夏的四大發明之一再次促進了西方的發展。】

【既然是開辟,那他就不像鄭和那樣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或許是他們的上帝保佑,又或者是哥倫布是個超級大歐皇,誤打誤撞之下,他竟然發現了一片新大陸,也就是美洲大陸。】

一條紅色的虛線從西班牙出發,穿過大西洋,到達南美洲。

【後麵的事咱們都知道了,西方殖民擴張,從殖民地掠奪大量金銀……】

【西方飛速發展,慢慢拉近與東方的差距,甚至到了後來趕超東方,把手伸到咱們華夏身上。】

【那麼我們做個假設,不考慮任何因素,隻是假如,假如鄭和比哥倫布更早發現新大陸會怎樣?】

所有人的心都隨著江夏口中的假設而飄起來。

大明船隊飄洋過海來到一片陌生的大陸。

這裡的人和他們從前見到過的番國百姓長得很不一樣,他們語言不通隻能通過手語交流。

【僅代表個人,我認為大明不會像西方人那樣奴役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古往今來,我們華夏崇尚的就是一個“仁”字。在近代以前,咱們華夏一直都是遙遙領先於世界的,可是我們從未仗著國力強盛欺負其他國家。】

【相反,我們一直都是一個開放包容、以和為貴的國家。譬如唐朝繁榮強大,無數外國人不遠萬裡來到華夏學習,我們沒有藏私,傾囊相授。譬如明朝,即使想讓這些外邦來朝貢,也是多以賞賜這種和平的方式,總之就是一個Love and Peace。】

【鄭和下西洋的幾次航行裡秉持的也一直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第一次下西洋途中遇見舊港酋長陳祖義,其實就是個橫行霸道的海盜,他想搶劫鄭和的船隊,結果反被鄭和收拾了。】

【永樂六年,一個小國國王想劫持鄭和船隊,鄭和又反客為主,率兵把這個小國給破了,把小國國王、王後、大臣全都帶回大明,朱棣還寬容地放他們回國。】

【永樂十年,蘇門答臘剛剛弑主自立的叛賊惱怒鄭和不給他賞賜,怒而發兵,最後的結果還是毫無懸念,鄭和再次反殺成功。】

【擁有一支強大的船隊,卻從不主動發動戰爭,這樣的鄭和、這樣的大明不會像野蠻貪婪的西方人一樣奴役印第安人。】

【也許他會和原住民做些買賣,比如購買美洲有而大明沒有的作物種子,像什麼土豆呀、玉米呀……】

江夏放了幾張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的圖片。

極愛吃土豆的江夏多放了幾張土豆美食。

一張是一隻手提著剛從土裡拔·出來的、還帶著泥土芬芳的原裝土豆的圖片,數顆隱藏在根須之下的土豆顆顆飽滿。

一張是在炒鍋裡翻滾的土豆絲……

【假如他提前把這些高產作物帶回來,會不會有更多的大明人能免於饑荒之苦?】

【假如鄭和從美洲帶回了大量金銀,明朝會不會開始重視海上貿易,大明的經濟會不會快速發展,往後會不會不再有海禁?】

【大明會不會重視海軍建設,能不能讓華夏人早點意識到海權的重要性?勞什子的閉關鎖國有沒有可能不再出現?】

【我們的國家是不是就不用再遭受近代史上的恥辱?】

【可惜,曆史沒有假如。】

【講到這裡,我發現我偏題了,拉回來。】

-

偏題?偏什麼題?

沒偏題,一點都沒偏題!再多講講啊!

朱棣在心裡大喊:什麼曆史沒有假如,我不是在認真聽嗎!?

假如本如的朱棣的那顆小心臟跟被貓抓了一樣,江夏那話透露的信息太多了,問題是她又不說完。

什麼叫“把手伸到咱們華夏身上”?

怎麼伸的?伸的哪隻手?

你倒是把話說清楚啊!

隻要你說,我就找機會先把他們手給剁了。

海軍建設?

海權?

一些新鮮的詞彙讓朱棣的腦袋上冒出一個又一個問號。

還有那什麼高產作物,光是看那張剛挖出來的土豆照片,朱棣就知道這高產作物的產量肯定超乎他的想象,可是江夏偏偏不說完。

你不說,我自己找。

朱棣轉頭,發現鄭和的臉上滿是忐忑。

鄭和本以為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卻沒想到原來問題是出在朱棣身上。

如果可以,他當然想登陸美洲,去做那發現新大陸的第一人。

鄭和覺得自己有這個能力。

但是問題是自己去哪裡都是陛下來決定的,陛下不發話,他想去也去不成。

“鄭和。”

鄭和從自己的思緒裡抽離出來便聽朱棣說道——

“朕覺得曆史有假如,你覺得呢?”

鄭和不可置信地抬眼,見朱棣那副鄭重的模樣,他高聲回道:“有!”

從江夏的話裡,他們徹底確定江夏並不知道他們這些古人能看見她的視頻。

也就是說,在江夏的時空,在原本的曆史上,沒有時空視頻平台。

既然時空視頻平台都是曆史的“假如”,那他鄭和去實現一個“假如”又有何不可?

他會讓假如不再是假如。

-

【朱棣功績之三——遷都北京。】

【曆經數年籌備,永樂十九年,朱棣遷都北京。】

【北京,是朱棣原來的就藩地北平,地處大明之北,靠近大明邊疆。北方的瓦剌、韃靼從未停止過對大明邊境的騷擾,比起原來的京師南京,北京的地理位置就顯得很危險。】

【可是朱棣還是毅然選擇遷都。】

光屏中,朱高熾正在勸阻朱棣,讓他改了遷都的想法。

“沒得商量,你老子我非要遷都不可!”

“遷都?說得輕巧,你知道要花多少錢嗎?你知道要征召多少民夫嗎?嘴皮子一碰就要遷都……”

見朱棣還是不改主意,朱高熾語氣緩和下來:“爹,以前你是藩王,鎮守邊疆、抵禦外敵是應該的,但現在你是皇帝,北平對你來說太危險了,萬一哪天被鑽了空子,說不準你就睡了一覺,韃靼就打到家門口了……”

朱棣站起來,快步走到朱高熾道:“什麼叫以前是藩王就該鎮守邊疆、抵禦外敵?老子以前沒當皇帝的時候就沒怕過什麼韃靼,難不成現在當了皇帝就得躲在皇宮裡當縮頭烏龜不出去,等著彆人來保護我?”

“笑話!老子告訴你,老子遷都就是要打那群鱉孫!他們不自己打過來,老子親自打過去!”

“要想打進我們大明,先問問咱讓不讓他們過!”

這隻是電視劇中的片段,並不能代表朱棣遷都背後的所有想法。

【不管朱棣為什麼遷都,總之,最後的結果是大明皇帝的居所由遠離邊疆的南京變為了長城旁的北京。】

【大明的皇帝都未再遷都,以天子之尊親守國門,直到大明滅亡。】

【後人稱之為——天子守國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