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第四十三章 【我憑本事當太宗】……(1 / 2)

某一時空。

已經滅掉西突厥、百濟、高句麗的唐高宗李治望著地圖上幾個還沒有變為紅色的地方。

那是阿耶沒有打下來的地方。

他李治打下來了。

他讓大唐疆域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度擴大, 在他手上的大唐是東到朝鮮半島、西抵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的龐大帝國。

李治知道,這些都是建立在他阿耶為大唐打下的基礎之上,建立在長達二十二年的貞觀之治上。

他越想越覺得他給阿耶加號加得真對。

不管是文還是武, 都不能概括得了阿耶的曠世功績。

所以, 當然要都給阿耶安排上!

唐高宗陛下再次遺憾視頻居然沒有把阿耶諡號的全稱念出來。

不過……

李治笑起來, 他猜某些已經被大唐的廣闊疆域迷了眼的人已經忘了視頻開頭說的——

唐太宗的諡號是文。

他的阿耶可不是隻會開疆拓土。

-

【打下遼闊的疆土也隻是李世民煌煌功業中的一部分。軍事天才李世民的赫赫戰功似乎總會讓人忽略他的文治能力,但大家不要忘了, 李世民的諡號是文。】

光靠武功,李世民得不到“文”這個頂級諡號。

【打江山容易, 守江山難。從某種程度上說, 李世民的文治甚至比他的武功更厲害。在很多人口中,李世民就是當之無愧的六邊形戰士——一個樣樣都會,樣樣都精的全能皇帝。】

【他是真正意義上的文武全才。從個人能力上講,李世民文能寫詩作賦, 武能披掛上陣, 一手箭術出神入化。】

【從武功上講,李世民是極具戰略眼光的軍事家, 大唐的廣袤疆域就是最好的證明, 他親自指揮的柏壁之戰、虎牢關之戰等更是都被後人研究研究再研究。】

【而從文治上來看,個人觀點:上下兩千年,能比李世民治世更強的皇帝沒有幾個。】

【在某瓣讀書網站上, 甚至直接稱李世民所寫的《帝範》為“華夏曆史上最好的管理和統禦之道”。】

【李世民的文治能力擔得起後世對他的盛讚。有人說李世民創造了一個奇跡, 一個李世民自己可能都沒有想到的奇跡。】

【他在亂世結束後的二十幾年裡, 在天災不斷的二十多年裡硬生生地開創出一個享譽千年的、甚至可以說是華夏曆史上最知名的治世——貞觀之治】

【就像在唐太宗李世民之後, 對皇帝的誇獎成了“有太宗之風”、“小太宗”,在貞觀之治後,“貞觀”好像也成為了一個形容詞, 對太平之世的讚美之語多了“有貞觀之風”。】

【那麼,這個奇跡是如何出現的呢?】

李世民究竟是如何做到在開疆拓土的同時,還能與民休息,創造出貞觀之治的呢?

-

【李世民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

【他將“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奉為圭臬。】

【貞觀元年夏,山東各州大旱。】

【李世民派人賑濟災民,免除今年的田租賦稅。】

【關東、河南、隴右等地受霜害……】

【關中大饑,活不下去的百姓開始買賣兒女……】

李世民命人將天災發生的時間、地點全數記下。

一張紙都寫不下的災禍讓李世民看得心頭一沉。

都說事在人為,視頻透露的某些事可以避免,可天災呢?

人力根本無法避免天災。

李世民目光沉沉,既然無法避免,那就隻有竭儘全力降低天災對大唐、對百姓的影響。

-

隨著視頻的播放,貞觀年間出現的每一場天災和李世民的沉著應對呈現在眾人眼前。

賑濟災民、免除賦稅、大赦天下是朝廷在麵對災年時的常用措施。

大部分人聽見時並沒有什麼特彆反應,但越往後麵聽,他們就越覺得離譜。

李世民把宮中的金銀寶器都拿出來贖買被買賣的男女,將其還給他們的父母?

李世民生吞了蝗蟲?

這到底是講夏在瞎說,還是史書在瞎編!?

真的會有皇帝會幫這些在荒年被迫出賣兒女的百姓找回孩子嗎?

真的會有皇帝因為蝗蟲害得百姓顆粒無收就把蝗蟲給吃了嗎?

不說彆的,就說生吞蝗蟲這一件事便足以讓人對他肅然起敬,尤其是某些和李世民一樣出身高貴的皇帝。

吃蝗蟲就算了,還是生吞!

劉徹:狠,太狠了。

哪怕李世民是作秀,是出於其他的什麼目的才這樣做,他做了,就贏了。

這民心,就該歸李世民。

-

【李世民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李世民的眼光無疑是超前的。在滅亡東突厥後,他采納溫彥博的方案,對突厥實行“全其部落,順其土俗”的政策,設都督府管理突厥民眾,對其行教化,授以生業,教之禮義。】

【貞觀一朝有許多外族將領,如率部歸順大唐的契苾首領契苾何力任左領軍將軍,處羅可汗次子阿史那社爾任右衛大將軍。】

【契苾何力曾在回涼州探親之時被部眾逼著歸順薛延陀,何力為了向表明自己對李世民的忠心,割耳明誌。】

【在李世民駕崩後,何力和阿史那社爾甚至請求自殺為李世民殉葬,雖被唐高宗阻止,但足以見得二人對李世民的忠心。】

【李世民以漢文帝劉恒為標杆,輕徭薄賦,厲行節儉。】

【曾有臣子上奏請李世民修建樓閣居住,李世民以耗費太多為由拒絕。朝臣多次請求李世民前往泰山封禪,李世民再次以耗費太多為由拒絕。】

【……】

【貞觀一朝最大的特點便是納諫之風極盛。】

【中書舍人李百藥上書:“太上皇宮中宮女眾多,虛費衣食。”李世民便遣返千宮女,令其出宮另尋配偶。】

【貞觀名臣魏徵更是時常向李世民進諫,在他死後,李世民說出那句流傳至今的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知人善任,虛心納諫,這樣的李世民如何不能得到臣子的擁護?】

【為君者,需要民心,也需要臣子的輔佐。有的皇帝有民心,卻不能得到臣子的忠心侍奉,有的皇帝將臣子玩弄於鼓掌之中,卻不能得到百姓的愛戴。】

【而李世民同時擁有二者,他是民心所向,也是臣心所向。】

【大唐的臣民相信李世民能帶領他們走向一個太平盛世,而他們也跟在李世民身後,和他一起親手締造出一個屬於他們的——盛唐。】

-

光屏上閃過一幅幅畫麵,都是隋末的景象。

村落十室九空,數以萬計的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白骨暴露在路旁,戰場上的屍體堆成山。

僥幸存活下來的百姓在這亂世中如同漂泊無依的浮萍。

他們的臉上是對苦難的麻木,他們不知道一覺睡下後是否還能看見第二天的太陽。

最終,畫麵定格在一輪太陽上。

【天下大稔,流散者鹹歸鄉裡,米鬥不過、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

【東至於海,南及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齎糧,取給於道路焉。】

是什麼樣的世道,才能有如此低的米價?

是什麼樣的太平盛世才能讓百姓不關大門,不用擔心盜匪惡人,甚至家家有餘糧能給過往旅人補給?

視頻內,突然響起一陣喧囂聲。

起初,這陣聲音並不大,隨著鏡頭緩緩下移,車輪緩緩滾動之聲、人語交談之聲……越來越大。

終於,一座巍峨的城池闖入眾人眼中。

該如何形容這座城呢?

或許隻有兩個字可以形容它——

偉大。

這裡是偉大的長安。

鏡頭穿梭在長安城中。

光是寬闊到能容納數輛馬車並排而行的朱雀街已經能讓人感受到大唐的恢弘氣魄。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這是白居易筆下的長安。】

【長安,當時世界上最繁華、最開放、最浪漫的城市。】

【長安,是當時全世界的人都渴望到達的城市。】

伴著駝鈴的清響,眾人隨著鏡頭來到長安城的西市。

來自世界各地的商隊在西市中穿行,這些異域商人迥異於唐人的外貌並沒有讓大唐百姓有任何反應,他們早已見怪不怪。

西市之內商鋪眾多,人們幾乎可以在這裡買到他們需要的任何東西。

酒肆裡,胡姬跳著舞,裙擺如同綻開的花,腕上的鐲子碰撞在一起,發出清脆的響聲。

有人呼朋喚友來酒肆喝酒,酒到酣處,便紅著臉高聲吟詩一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