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第七十五章 【歲月是把殺豬刀】……(1 / 2)

後世之人隻能根據史書上的字句來想象千年前的盛世, 僅憑想象,後人便對開元盛世心馳神往,那生活在開元年間的人呢?

他們親眼見證了大唐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鼎盛, 他們親眼見證了開元盛世的到來, 這樣的他們又該有多麼激動自豪?

作為盛世的親曆者,他們用詩句記下了他們眼中的開元。

金光之後, 一幅空白畫卷緩緩鋪開, 飄逸的字跡出現在畫卷之上。

【“猛將收西域, 長戟破林胡。百萬攻一城,獻捷不雲輸。”】

此詩一出, 眾人都知道這是要講戰事。

與詩句一同出現的是兩軍廝殺的畫麵。

【開元二年,吐蕃進犯渭源,王晙、薛訥大敗吐蕃, 吐蕃死傷數萬。】[1]

【吐蕃、大食聯手共立阿了達為拔汗那國的新王,拔汗那國歸附大唐已久, 原來的拔汗那王兵敗向大唐求救。】

【唐將張孝嵩率領由附近的各戎族部落組成的一萬餘兵馬出龜茲鎮,大軍向西奔襲數千裡, 攻占數百城池,迫使阿了達倉皇逃竄】

【張孝嵩傳檄西域諸國, 大唐聲威震懾西域, 大食、唐居等八國派遣使者請求歸降。】[2]

……

【“憶昔開元全盛日, 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鏡頭掃過一座唐朝小城,觀眾便被城中數量龐大的人口震住。

這居然還隻是一座小城的人口?

【《資治通鑒》中說到開元二十八年,大唐的人口有八百多萬戶。雖然後世學者推測出的數據各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開元年間,大唐的實際人口遠遠不止八百萬多萬戶。】

畫麵來到一處農田, 農人們在田間忙碌地勞作,分明是在乾活,臉上卻都帶著笑,他們不知疲倦,像是有使不完的勁兒。

日子有奔頭,當然就有使不完地力氣。

下一秒,鏡頭又轉到糧倉,糧倉之中堆著滿滿當當的米穀。

-

哪朝皇帝不饞人口?

嬴政這種喜怒不形於色的皇帝都因為大秦這兩年激增的人口難得露了笑臉,更何況其他皇帝?

嬴政突然覺得大秦的新生人口也不是很多。

劉徹捂著心肝:這麼多百姓,李隆基你肯定照顧不過來!朕可以幫你分擔一些!

而那滿當的糧倉不知道紮了多少皇帝的心。

某些皇帝想起之前派人去檢查各地倉庫,發現某些地方的倉庫裡連糧食的影子都沒有的事,臉色一黑。

李隆基之前的某些皇帝:李隆基都做到這種程度了,還不能算明君嗎?!

後世對明君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些?

就算李隆基後麵有再大的錯,那也應該是瑕不掩瑜,功大於過的那種吧?

景泰帝朱祁鈺想著後麵發生的事,歎息一聲:無論是唐玄宗,還是開元,都叫人遺憾。

一個本該是千古明君,一個本該是還能持續數十年的盛世。

或許年邁的李隆基也為自己和開元感到遺憾,可是對那時的百姓來說,這不是遺憾,這是災難。

-

杜甫貪婪地看著光屏中的開元盛世,這是他這麼多年來隻在夢裡重見的畫麵。

聽見自己的詩出現在視頻裡,他愣了一下,半響之後才如夢初醒般露出一個苦笑。

這句詩之後,他又寫了什麼?

噢,他寫的: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穀今流血。洛陽宮殿燒焚儘……

憶昔,憶昔……

他隻能憶昔了,隻盼其他時空的人能阻止接下來的事情,那樣其他時空的自己也不用再憶昔,不用再寫這首詩了。

-

恢弘的長安城出現在光屏之上。

這不是觀眾第一次看見長安城,但他們依然不由自主地發出一聲驚歎。

天邊的光芒為長安城鍍上一道金邊,分明是人間的都城卻好似是九天之上的仙闕。

【王維寫下:“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盧象作下:“千官扈從驪山北,萬國來朝渭水東。”】

【張九齡亦寫道:“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