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詩中,“萬國來朝”的景象頻頻被提起,我們能從他們的詩中窺見那時的大唐有多麼輝煌,它就是世界的——中心。】
【此時的大唐達到了空前的強盛,它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它是外國人眼中的極樂之國。】
-
在之前的幾期視頻裡出現過好幾次萬國來朝,不知有多少人將貞觀年間和永樂年間萬國來朝的片段回放了一遍又一遍。
開元年間的萬國來朝的盛況同樣讓觀眾心神激蕩。
後世很多人都說看華夏古代史就像看爽文一樣,爽得他們頭皮發麻,各朝各代的觀眾此時的心情也是如此 。
他們雖不是唐朝人,但他們都是華夏人。
看著在不同時間、不同朝代的華夏始終都是全世界的中心,看著它始終屹立在東方,接受萬國朝拜……
這種感覺隻能用一個字來形容——爽!
有人品著王維等人的詩句,暗暗點頭:難怪要說唐詩,盛唐之詩,盛唐之音,用再多的白話來誇開元,都沒有一句詩更能讓他們感受到開元之盛。
唐玄宗李隆基也因為這幾句詩大悅,讓人去給王維等人送賞賜。
誇開元,不就是誇他李隆基?
李隆基:朕不是因為他們把朕誇舒服了才賞的,朕是賞給他們的才華。
李世民也沉浸於大唐的榮光中,他被開元年間的大唐迷得頭暈:三郎能把大唐治理得這麼好,就算後來昏了頭應該也不會太嚴重把?
其實三郎這孩子還是挺不錯的,再壞還能壞到哪去呢?
還沒看到李隆基昏頭,自己先昏了頭的李世民這樣想道。
-
【我們光從詩句中都能感受到開元盛世的輝煌,生活在開元的人當然更能體會到當時的大唐是有多麼繁榮——比如李隆基。】
【比起百姓因為大唐而自豪、自信,親手將大唐推向巔峰李隆不能說是自信,應該說他已經到了自戀的程度。】
Q版李隆基登上門樓遠眺,看著眼前的太平盛世,他發出一聲慨歎:“不愧——是朕啊!”
【當皇帝當得這麼好,那不得獎勵一下自己?】
【開元十三年,他跑去泰山封禪。】
【這也沒啥,就封個禪嘛,宋真宗都能封,李隆基當然也能封,人家勤勤懇懇十幾年,確實有資格去泰山封禪。】
【咱們也不能要求他和他太爺爺李世民一樣謙虛,不讓人去封禪,對吧?】
嬴政、劉徹、劉秀、李治:意思是朕不謙虛?
連謙虛的資格都不配擁有的趙恒:……沒必要每次提封禪都要提一次我吧?
【封禪回來之後的李隆基也沒什麼太大變化,選宰相的水平依然在線,他和他的一眾神隊友把大唐治理得很好。】
【可以說,如果李隆基隻活到五十歲的話,那他就是一個毫無爭議的明君。】
【誇張一點講,隻活到五十歲的李隆基甚至有機會衝個華夏皇帝TOP5。】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李隆基活過了五十歲,開始了他被人唾棄的後半生,誰提到他不得罵一句——老不死的。】
【英雄遲暮總是讓人難過的,李隆基這個英雄也老了。】
【可讓人難過的遲暮英雄是提不動刀的英雄,不是拿著刀亂砍的英雄。】
【歲月這把殺豬刀沒有因為李隆基是皇帝就放過他,相反,它毫不猶豫地對李隆基下手了。】
【一刀,將李隆基的人生分成了兩截。一截是輝煌到值得他出本名為《我的前半生》回憶錄的前半生,一截是他極為拉跨的後半生。】
【他的人生就是一道拋物線,前半生順順利利達到巔峰,後半生自由落體,直接落入穀底。】
【或者我們可以這麼說,李隆基的前半生拿的李世民劇本,後半生拿的徽欽劇本。】
【常常有人說李隆基是不是被奪舍了,不然為什麼前後差距這麼大,簡直就是判若兩人?】
【或許,他從來都沒變過。】
【事實上,在李隆基即位之初,他就表現出了一些苗頭。】
【開元二年,李隆基挑選了數百名樂工,親自教他們法曲,這些人在當時被稱為皇帝的梨園弟子,李隆基也因此被後世稱作梨園始祖】[3]
【開元四年,李隆基命宦官前往江南捕捉水鳥,準備在禁苑中放養,宦官所到之處雞犬不寧。官員倪若水上諫,李隆基親手寫下敕書向倪若水道謝,並賞賜了他,下令將抓住的水鳥全都放走。】[4]
【在李隆基下令焚毀天子所用的金銀器物,下令要厲行節儉之後,他又派人去海南采購珠翠奇珍,大臣楊範臣上諫,李隆基才收回這條命令。】[5]
【從這些是我們都可以看出,李隆基的本性就是愛玩和享受。但是在前期,他一直壓製著他的本性,他知道要成為一個明君應該做什麼,他會聽從臣子的諫言,克製自己。】
【其實,李隆基的本性如何並不重要。論跡不論心,隻要他一直按照明君的那一套做,誰會管他到底是不是個愛享受的人?】
【可開元盛世的輝煌讓李隆基日漸膨脹,李隆基逐漸厭倦了政務,他覺得自己兢兢業業了幾十年,也該享受享受了。】
【所以,他終於不再壓抑本性,他要橫掃饑餓,做回自己……不是,他要釋放天性,做最真實的李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