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六十年代好種田(捉蟲)(2 / 2)

邵明猶猶豫豫的,冒出了一句:“要不我也跟你們一塊種菜吧,這活肯定不簡單。”

田藍笑著表示歡迎:“好啊,你也是我們一塊入團的同誌,一起來唄。”

媽呀,話都說到這個份上。怎麼聽都怎麼讓人覺得這裡麵話中有話。

雖然大家來了農場以後,領導一直強調不看家庭出身,就看個人的表現。但實際上沒有誰會真正不在意這些事。這個年代的人,對於家庭成分都無比敏銳。

其中田藍是他們當中出身最好的人,因為她父親是革命老乾部,打過鬼子也殺過反動派的老軍人,是市委的領導呢。

她如此積極地留下來去戈壁灘種菜,又表示歡迎團員。那是不是就證明,這其實也是農場對大家的一次考驗。

去京城見領袖是革.命,在農場搞建設也是革.命。他們安身立命的地方就是農場,農場更歡迎什麼?似乎已經不言而喻了。

眾人麵麵相覷,一時間都猶豫不決。

馮祥生清了清嗓子,追問田藍:“你在戈壁灘怎麼種菜呀?那裡是不毛之地,全是石頭。”

“就是用石頭種菜呀。”田藍笑眯眯的,“隻要種田講科學,石頭上也能開出花。”

新知青們個個都好奇的不行,追著她問:“石頭種菜,那要怎麼種啊?”

田藍轉過頭,直接走到辦公房門口掛著的小黑板前。這塊黑板通常是用來發布通知用的,沒有重要通知的時候,就會寫上當天的天氣預報。

她毫不猶豫地擦掉了黑板上的字,然後就著昏暗的燈光,開始在上麵畫大棚的示意圖。

這不是普通的大棚,這是要在戈壁灘裡種出菜的種大棚。

普通的蔬菜大棚不需要扛猛烈的風,隻要做好保溫措施就行。但在戈壁灘上,風吹石頭跑,何況是一般的塑料大棚,直接能給你掀翻了。

要扛住風,就必須得有硬功夫。塑料膜不能跟飛沙,走時直接硬扛,那麼正麵派出的角色就必須得是磚石壘砌成的牆。

磚頭不要想了,在大西北乃至全國,眼下,或者說今後十幾年磚頭都是緊俏物資。像那個《大江大河》,裡麵主角他們村之所以能發起來,一開始靠的也是小磚窯。

田藍可不打算要開磚窯,先燒磚頭,然後蓋房子。

開什麼玩笑,她是技術的傳播者。現在全國各縣都有自己的磚頭廠,她有必要教人燒磚頭嗎?況且她也不會呀。

她會的是她知道用石頭也可以蓋大棚。戈壁灘上遍地都是石塊,取材極為方便,這就省了一大筆開銷。

“石頭有什麼好處呢?”田藍畫好了圖,就現場授課,“石頭的好處在於一個堅固,蓋好的石頭屋子,風要吹垮它不容易。另一個就是石頭升溫極快。戈壁灘之所以成為不毛之地,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冷的時候太冷了,植物會被凍死。但是戈壁灘的光照條件又非常的好,太陽曬一曬,石頭就滾燙了。石頭可以將熱量傳導到大棚內。”

“可是……”有新知青舉起手來,認真道,“我看過《社會主義新青年》,上麵介紹西北地區的晝夜溫差極大。而且石頭它散熱很快,白天有多熱,它晚上肯定就有多冷。那屋子裡頭的菜怎麼辦?菜會不會被凍死呢?”

田藍誇獎道:“你問到了點子上。”她伸手指了下戴金霞,“她就是《社會主義新青年》的主編。這些同誌都是編輯。”

被點到的人瞬間頭皮發麻,因為這些新知青們看他們的眼神實在太過於熱切了。還有人現場表白:“謝謝你們,我就是看了雜誌,才決定紮根大西北的。這裡有最偉大的事業等待著我們。”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倒不是這本自印的雜誌傳播範圍已經廣到全國了。而是火車將他們從全國各地帶了過來,在火車上大家已經互通了有無啊。

既然是來西北搞農業建設,那介紹了諸多新農具以及種田新辦法的《社會主義新青年》,自然就成了他們的指南。

新人們熱力四射,戴金霞等人都要扛不住了。這些人的問題層出不窮,什麼大棚啊,他們也不知道大棚到底是個什麼玩意,究竟要如何跟新人解釋呢?

好在田藍還記得自己是65屆知青的身份,沒讓自己的同屆丟臉丟到太平洋去。

她言簡意賅地解釋了一句:“大棚啊,就是擴大版的小拱棚。”

哦,這下子65屆知青算是找回場子了,新人不曉得什麼叫小拱棚,但他們見過呀。田藍養蚯蚓以及培育種苗的時候都用過小供棚子,這個就是升級版的地膜,不貼在地上的那種。

知青們信心十足,立刻開啟向新人普及農學知識的模式。

然而他們一積極,新人們反應更熱烈,各種問題稀奇古怪,天馬行空。叫前輩們想裝逼,都不知道該從何裝起。

畢竟這個年代,地膜都是稀罕物,他們也是到農場之後看田藍用,才知道能這樣做東西。

關鍵時刻,還是田藍及時拉回了大家的注意力:“至於如何解決散熱的問題,也很簡單,兩方麵,一個挖地窖,就是這裡,我為什麼往下麵畫。因為我們的大棚是平行地麵下行一米。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保持溫度的相對穩定,或者說就跟挖地窖一樣,達到一個冬暖夏涼的效果。天冷時我們就利用地熱來保溫,好像冬天大家會把大白菜蘿卜這些放在地窖裡是一個道理,防止被凍壞了。”

大家原本覺得往下挖很奇怪,但聽了她的解釋,又紛紛點頭,沒錯,好像是這麼個道理。

田藍笑著指石頭牆兩邊的坡形物:“這就是另外一個重要措施,給牆加上保溫層。戈壁灘上除了比較大的石塊之外,還有很多碎小的石塊。我們蓋溫室的時候,就會剩下不少這種小石塊。現在我們要讓它們發揮積極的作用,變身為保溫層,堆積在主牆體的外部。這麼一來牆體就會變得很厚,它的保溫效果也會大大加強,可以有效地減少了夜晚大棚內熱量的流失。”

眾人都發出了長長的“哦——”,個個都恍然大悟。太厲害了,居然還能這樣,果然是善於利用一切自然資源為農業生產服務啊。

大家爭先恐後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

蓋好了這個大棚以後,解決了氣溫低的難題,那下一步菜該種在哪裡呢?是不是在大棚裡墊上土,然後再種菜?

田藍搖頭:“戈壁灘的交通條件非常差,運土進去的成本很高。我們搞農業必須得考慮成本問題,因為種出來的東西都是給老百姓吃的。要是花銷太大,就不能順利地推廣,不符合我們眼下的要求。”

大家追著她問,那該怎麼辦?沒有土還怎麼種菜呀?

田藍笑道:“沙漠裡不照樣沒土,那我們就不種樹了?該種還是得種嘛。”

彆說第一天來農場報到的新人了,就是馮祥生等人也好奇得不行,忍不住追著問:“那你要怎麼種?”

田藍看了他們一眼,言簡意賅道:“像種樹一樣種,樹能在營養液裡頭活下來蔬菜也同樣可以。”

天哪!大家都感覺自己的三觀又碎裂了一回。沙漠在他們的概念中,還是沙土。樹長在沙土裡,即便貧瘠,也算正常。

這下田藍告訴他們,種菜完全不需要土,那就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認知範圍。

田藍笑道:“你們沒有用水養過大蒜嗎?大蒜能夠直接在水裡頭發芽,長成蒜苗。它不同樣不需要土就長出來了嗎?”

邵明接受能力極強,他竟然飛快地想到了自己曾經異想天開過的竹子打孔計劃,興奮地向田藍建議:“就在竹子裡頭種菜吧,蔬菜的占地麵積小,一根竹子上可以打很多孔,種下很多顆菜。最好種韭菜,到時候可以割了一茬又一茬,可省事了。”

徐文秀立刻不讚同:“韭菜味道多大啊?你難道讓解放軍天天吃韭菜嗎?那還不如種大蔥呢,起碼大蔥羊肉餡要比韭菜羊肉聽上去正常。”

姑娘,你似乎有點跑級哎。不過,這說明你已經入戲了。

田藍笑道:“無土栽培可以種的蔬菜種類非常多,幾乎大家認識的蔬菜水果都可以通過無土栽培實現種植。因為我們的植物吸收的是土壤裡的水分跟養料,而不是泥土本身,泥土隻是一個容器承載體。”

這下彆說是兩撥知青了,就是看到熱鬨湊過來瞧動靜的農場職工,也眼睛越瞪越大,嘴巴越張越開。本來像是天方夜譚的事,被小田同誌一解釋,似乎都成了理所當然了。

難不成寸草不生的戈壁灘也能長出莊稼來?這可真是手掌都能煎魚了。

田藍認真道:“理論角度來講,這事是可行的。但是考慮實際成本問題,糧食在溫室大棚裡種植還是不劃算,所以需要你們多種莊稼,好滿足戈壁灘上解放軍吃飯的需要。我們管菜就行。”

老職工們哈哈大笑,調侃小知青:“哎喲,那以後我們的菜得讓你們承包了啊。”

田藍一本正經:“這事不是沒可能。咱們這邊天冷又乾燥,所以冬天蔬菜品種非常單調。一旦大棚種植技術推廣開來,大家冬天也能吃上茄子西紅柿這些,再也不愁沒菜吃了。”

誰知老職工們居然連連擺手:“算了算了,吃不上新鮮菜,吃點醬菜也行。咱們這邊缺水,過了秋天就基本上不下雨了,這個水渠的水,那是用來保證給莊稼澆灌用的,不能光管菜。”

田藍笑了起來:“這也是大棚無土栽培的優勢。我們平常澆莊稼是大水漫灌的模式,澆菜情況也不妙,因為是直接一尿勺撒上去的,很多水就沒有到達植物根部所圍繞的那個土壤,自然也就沒可能被植物吸收,而是叫太陽曬掉了,被風吹走了,還有的就是往下麵流走了。這種情況就導致大量水分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越是缺水,越是要澆水,越是浪費水,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老職工哭笑不得:“那你說咋辦?這種菜種莊稼又不能跟種樹一樣,底下用個罐子裝著。那得用多少罐子呀?”

田藍笑道:“所以要用新技術,定點施水施肥,就在菜根旁邊給水。這麼一來,原本能夠種一棵菜的水,現在就可以供應三顆菜生長。如果再采取無土栽培技術,阻斷那部分在土壤裡流淌掉的損失,那就還能再節約差不多30%的水。這麼算下來,差不多可以種4~5倍的菜。”

所有人都沸騰了,天啦,這是多麼驚人的一件事啊。蔬菜的產量增長4~5倍的話,那全國各地都不缺菜吃了。

田藍笑道:“這種情況是基於缺水來考慮的,但我認為在不缺水的地方也可以大力推廣,因為它同樣可以節約肥料以及減少病蟲害的產生。”

這下在場的人反響更激烈了。尤其是深切感受著缺水製約農業發展的老職工們,個個都激動的不行。

種菜也跟種莊稼一樣,一個水一個肥還有一個就是存在的問題。他說的這個無土栽培,一下子能夠解決三個難題,這簡直就是火箭升天嘛。

田藍聽了這種說法還有些驚訝,火箭不是1970年才成功的嗎?哦,想起來了,1958年還發生了一枚高空探測火箭。

啊,想想真要驚歎,從建國到現在,我們取得的成就真的不小呢。

杜忠江一直盯著田藍畫在黑板上的示意圖看,突然間冒出一句:“你挖一米深,是不是也是為了擋風啊?”

田藍高興得眼睛都笑彎了,拚命點頭:“對對對,高處不勝寒。就好像以前大家挖地窩子當屋子一樣,可以達到一個抵消狂風吹的目的。”

杜忠江很高興自己的猜測得到了肯定,他認真地看著田藍:“那我們就開始行動吧。現在是8月份,砌石頭牆蓋大棚需要時間。我估計起碼得等到10月份我們才能真正開始種菜。這樣快的話,也得到十一二月份菜才能長出來了。現在已經沒時間耽誤了。”

邵明沒料到他們這麼急吼吼,一點緩衝的機會都不給,慌忙間隻能胡亂找個點,問出了聲:“不對呀,你還沒說那個滴灌是怎麼回事?到底要怎樣滴灌?”

田藍笑道:“要感謝你呀,這件事上你居功至偉。你說在竹子上打孔,這個小孔就是滴灌的出水點。我們依據蔬菜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配出營養液來,然後利用竹筒上的小孔一點點滴到蔬菜的根部,從而達到滴灌的目的。”

邵明傻眼了,這怎麼跟他想的不一樣啊?不是在竹子裡頭種菜嗎?怎麼一下子竹子又變成水管了?

田藍笑道:“無土栽培分好幾種,一種是純營養液模式,另一種就是利用培養基進行培養。按照目前的情況,後者推廣起來應該會更簡單些。我決定在大棚裡麵兩種模式都試一試。營養液模式可以做立體栽培,就跟蓋樓房一樣,一層層的,種植很多。這樣我們一間溫室就能種出很多菜來了。”

停停停,好暈啊,怎麼新名詞一個接著一個。又來了立體栽培。

不行了,他需要時間消化。算了,消化也消化不掉,還是親眼看到底怎麼弄吧。

他一開口,算是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在田藍不斷的輸出下,種了一年地的知青們,現在對農業都充滿了好奇心。總是在見證奇跡誕生的人,現在很想看到下一個奇跡。

邵明咬咬牙,下定了決心:“我跟你們一塊種菜去。”

其他知青還在猶豫不決,舍不得放棄去京城見領袖的機會。

田藍根本就不勸他們,隻笑眯眯地同新來的知青們說話:“這件事情一旦做成了,那實際影響力比台田魚塘以及沙漠種樹更重大。因為前兩者有條件限製,你離開了這樣的地理環境你就做不到。但這一條,天南海北,不管是在什麼地方,全國各處甚至整個地球,南極都沒問題,也能這樣弄出菜來。”

我的老天爺哎!這也太誇張了吧,那不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了嗎?

田藍笑得眼睛都彎了:“沒錯呀,要是以前的航海人員知道這個辦法,他們也不會得壞血病了。他們在船上自己種菜就足夠一船的人吃。”

她熱情地鼓勵新人們,“加油吧,你們來這兒所做的一切,農場的人都看在眼裡呢。表現好的同誌,團組織當然會主動吸收。就連軍長都跟我們說,讓團員也主動些,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最艱苦的地方做最偉大的事業,就是我們最好的表現!”

周圍的農場職工鼓起掌來,也跟著鼓勵新丁:“沒錯,我們寧甘農場不管你們來自天南還是海北,但凡表現好的,我們都不會看不到的。”

他們是熱情地鼓勵了1966屆的知青,卻是往1965屆的知青心窩子上紮了一刀啊。

自古都是應屆最容易吸引老人的目光,要是1966屆的知青表現好,那後麵入團入黨,農場肯定優先考慮他們。1965屆的人還不能說什麼,因為機會已經給過你們了,是你們自己不珍惜呀。

新人總是一批接著一批,就算老職工們管你們叫能娃娃,那你們也不能自己把自己當成一輩子的娃娃呀。

65屆的知青立刻感覺到了生存壓力,他們現在跟66屆就是競爭關係。看看老職工現在的態度,但凡他們把表現的機會讓給了新人,等他們回來時就等著吧,人家肯定都不認識他們了。

不行不行,他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安然睡大覺,否則就成了龜兔賽跑裡頭的兔子了。況且66屆的小孩也不是烏龜呀。

看看這幫家夥,一個個摩拳擦掌的樣子,簡直臉上就寫著“你們趕緊滾蛋,彆耽誤我們建功立業”。

大家暗地裡交換眼色,很快就達成一致,紛紛表態:“我們也去戈壁灘種菜,人多力量大,早點成功,就能早點造福解放軍和人民群眾了。”

對,必須得留在農場,否則表現的機會都被66屆的人搶走了,就沒他們這幫老知青下腳的地方了。

誰知道他們一積極,田藍居然沒有痛快地一口答應,反而挺為難的:“那我也得問問團裡,一開始就沒考慮你們。現在你們改主意了,那不一定能安排得下。”

眾人立刻急了,爭先恐後地強調,他們不怕吃苦,就是在戈壁灘上打帳篷都無所謂。

田藍勉為其難地答應:“那我跟團裡好好說說吧,儘量給大家爭取下。但我不能保證啊,大家還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比較好。”

哎,所謂好東西才被人搶,但同樣,有人搶才能體現出東西的價值。

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送上門的好東西從來不稀奇。隻有自己爭取來的,那才特彆香。

同誌們,壓力使人進步呀。加油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