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三十年代來抗日(2 / 2)

那人褲子已經褪下,躲避不及,□□處就挨了重重的一腳。

“打!”田藍一聲暴喝,拎起倒在地上的煤爐,直接砸上另一個日本兵的腦袋。

船艙裡的老師學生都嚇得肝膽俱裂,趙老師的衣服都被撕開了,手軟腳軟的倒在地上。

反應過來的日本兵拔槍就要射擊。

可他們背著的是可以上刺刀的□□,在狹小的船艙裡施展不開來。

田藍又一聲大喊:“愣著乾什麼?打!”

距離她最近的女生回過神來,抓起船槳對著因為□□受襲而痛得在地上打滾的日本兵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打。

其他膽子大的女學生也抓起身邊所有能用上的東西往日本人身上招呼。

亂拳打死老師傅。

日本兵雖然驍勇善戰,正規戰場上,三位中國軍人才能跟一個日本人拚刺刀。但他們失了先機,又苦於褲子裹住了腿,行動不便,加上船艙狹窄,女學生們又人多勢眾,一時間,居然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田藍不管三七二十一,認準了距離她最近的日本兵,就拎著爐子對著他的腦袋一下接一下砸。

她可不敢鬆懈絲毫,日本人戰鬥力倘若弱的話,也不會在華夏長驅直入了。

“你你你,彆……彆動,老……老子開槍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終於意識到死亡比慘痛更可怕的翻譯官不知怎的居然摸出了一把槍,對著女學生的方向喊。

原先還在暴打日本兵的學生都嚇到了,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上的動作。

翻譯見狀,氣焰又上漲,氣急敗壞地咆哮:“你們想死嗎?你們居然敢這樣對皇軍…”

“軍”字沒說完,他就“哎呦”一聲往後仰,脖子折斷,腦袋歪歪的掛在肩膀上。

田藍收回扔煤爐的手,瞪著眼睛嗬斥船艙裡的女學生:“還傻愣著乾什麼?當南丁格爾嗎?趕緊解決掉他們。”

說話時,她已經一馬當先,拎著丟在地上的刺刀直直地紮進了翻譯官的胸口。

然而其他人被剛才翻譯亮出來的槍嚇到了,縮在原地居然誰都沒動。

田藍也不廢話,提著刺刀一個接著一個,個個都紮了個透心涼。

她在紮第二個日本兵時,頭都歪到一邊的第三人突然間摸到了槍,顫顫巍巍地舉了起來。

槍響的瞬間,他腦袋往旁邊倒,槍子打到了船艙的頂部。

周老師手上拿著鐵釺,站在他前麵,拚命地不停捅。

就因為他躲避的本能,槍放歪了,田藍才免於被當場打死的命運。

可周老師此舉無異於舍身飼虎,受了重傷的日本兵在猝然受襲下,爆發出野獸的凶性,居然在這周老師散開的衣襟,將人拉倒在地,然後卡住了她的喉嚨。

船艙中人回過神來,大聲尖叫:“放開老師!”

怕他聽不懂中國話,女學生們還喊起了英文。

可是野獸怎麼可能聽懂人話,不管大家如何大喊大叫,甚至試圖用船槳逼迫他鬆手,他都秉著臨死也要拉個墊背的心態,死死卡著周老師的喉嚨不放。偏偏他後背貼著船艙,大家根本沒辦法從後麵對他下手。

船艙裡的女學生們嚇傻了,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有人下意識地大喊:“田藍,你快想辦法,周老師要死了。”

周老師的脖子都要被折斷了。

田藍,田藍在哪兒?都是她,剛才就是她襲擊日本人的。現在她跑哪兒去了?

“我在這裡。”

“砰”的一聲響,日本人的腦袋徹底歪向了一邊。

他的頭一偏,就露出了窗戶,窗戶後麵站著麵無表情的田藍。

抓著槍的人又重複了一遍:“我在這裡。”

嗯,果然槍的原理都差不多。這日本人的槍打在日本人腦袋上,同樣會要了他們的命。

她看著麵前崩裂的腦漿,本以為自己會吐出來。因為她從來沒殺過人。

然而沒想到,她居然會如此鎮定。

也是,她殺的是畜生,不是人。

作者有話要說:晉江真是有毛病,不知道抽了多少回作說。辛辛苦苦打了那麼多字全沒了。

文中提到楊森的槍是指四川軍閥楊森的九姨太蔡文娜所著《一個過渡時代的家庭》中,寫到姨太太的生活“無非是像養條豬一般養在家裡,反正有的是錢”,並記述了七姨太“謂其生活浪漫,行為不檢”,楊森“遂將其召回,終於予以槍殺”。而蔡文娜本人,最終也被楊森殺害。要知道,在民國時期,殺個把姨太太,確實不是稀奇事!殺人者繼續納妾填房就是了。

要是想看軍閥和姨太太的絕美愛情請趕緊退出,愛情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剝削者沒資格談愛情。起碼這文的基調就是如此。

以下是背景資料介紹,重點強調當時日軍戰鬥力很強,抗日神劇那是在侮辱抗日英雄,侮辱不曾屈服的中華民族。這是篇爽文,但主角也不能逆天。

凇滬會戰,中國軍隊70萬,日軍28萬,中日兵力比為5:2,結果是上海失守,中國軍隊損失33萬餘人,第18師師長朱耀華中將自戕,第67軍軍長吳克仁中將壯烈殉國,中央軍德械師基本被拚光。

太原會戰,中國軍隊28萬,日軍14萬,中日兵力比為2:1,結果是太原失守,中國軍隊損失10萬人以上,第9軍軍長郝夢齡中將、師長劉家琪少將壯烈殉國。

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15萬,日軍7萬,中日兵力比為15:7,結果是南京失守,10萬中國軍隊被迫放下武器向日軍投降,後被集體屠殺。日軍進城後,展開了長達數月的大屠殺,30多萬中國軍民慘遭屠戮,六朝古都頓成人間地獄。

徐州會戰,中國軍隊約60萬,日軍24萬,中日兵力比5:2,結果是中國軍隊損失10萬人以上,第122師師長王銘章中將、23師師長李必蕃中將壯烈殉國,以徐州為主的蘇北失守,國民政府被迫放棄徐州,退保華中、華南,華北膏腴之地儘失。

武漢會戰,中國軍隊110萬,日軍35萬,中日兵力比為3:1,結果是中國軍隊損失40萬人(陣亡將士人數,軍事委員會統計為254628人,加上負傷超過40萬),中國海、空軍基本覆滅,武漢三鎮全部淪於敵手,日軍的有生力量也遭到了嚴重的打擊,據日軍發表的統計資料,第11軍傷亡21886人,第2軍傷亡9600人,連同海軍及陸海航空兵的傷亡人數,總計約3.55萬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根據各部隊戰鬥詳報統計的日軍傷亡人數為25.6萬人。很顯然,日本發表的數字偏低,而軍令部發表的數字則偏高。此後,隨著戰線的延長,日軍兵力愈發感到不足,再無力發動像凇滬、徐州和武漢會戰這樣大規模的、以攻城略地為目標的戰略進攻,而被迫轉為戰略保守。抗戰從此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

南昌會戰,中國軍隊30萬,日軍12萬,中日兵力比為5:2,結果是南昌失守,中國軍隊損失10萬餘人,第29軍軍長陳安寶中將壯烈殉國。

棗宜會戰,中國軍隊38萬,日軍12萬,中日兵力比為3:1,結果宜昌失守,中國軍隊陣亡三萬六千九百八十三人,失蹤兩萬三千人,負傷五萬零五百零九人,第173師師長鐘毅少將、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壯烈殉國。日軍從此叩開了大後方門戶,威逼重慶。

中條山會戰,中國軍隊約18萬,日軍10萬,中日兵力比為9:5,結果中條山失守,中國軍隊損失4萬餘人,被俘3萬餘人,8名將領壯烈殉國。

第二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30萬,日軍12萬,中日兵力比為5:2,結果中國四個精銳軍被擊潰,遺棄屍體5。4萬具,被俘4300人,長沙一度被日軍占領。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中國軍隊10萬,駐緬英軍4萬,日軍9。5萬人,中日兵力比為14:9,結果緬甸全境淪陷,英軍傷亡1。3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回傷亡不足萬人,回國者卻不足4萬人,大量士兵死於瘴癘、瘟疫、傷病,無數遠征軍將士葬身於緬北的莽莽熱帶叢林之中,第200師師長戴安瀾中將在歸國途中遭遇日軍伏擊壯烈殉國。

浙贛會戰,中國軍隊30萬,日軍20萬,中日兵力比為3:2,結果日軍打通了浙贛全線,基本完成了戰略目的,中國軍民死亡25萬餘人(日軍記載第三戰區陣亡40188人,被俘10847人)。

豫中會戰,中國軍隊40萬,日軍14。5萬,中日兵力比約為20:7,結果河南中國軍隊全線崩潰,中國第一戰區蔣鼎文、湯恩伯部8個集團軍被擊潰,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在撤退中犧牲,豫中大片土地淪陷,鄭州、洛陽失守,平漢線北段被日軍打通。

長衡會戰,中國軍隊40萬,日軍36。5萬,中日兵力比為10:9,結果中國軍隊除在衡陽進行過激烈抵抗外,其餘無不一觸即潰,長沙、衡陽失守,中國軍隊損失90557人(死49370人)。

桂柳會戰,中國軍隊20萬,日軍15萬,中日兵力比為4:3,結果中國軍隊全線崩潰,桂林、柳州、南寧先後失守,日軍一直打到了貴州獨山,威脅貴陽,大後方震動。在兩個多月時間內,我方竟丟城失地79個縣市,占當時廣西全省100個縣市的79%,可謂慘矣。

國,民政府的陳,誠曾經分析過接二連三失利的原因,除了雙方軍人作戰素質差異外,還有:

1、“中間指揮單位過多,就是曆次會戰失敗的一大原因。這一痛苦的經驗,我們老早就知道得很清楚。但到武漢會戰時,中間指揮單位不但沒有減少,反倒更加多了。師上有軍、軍團、集團軍、兵團,以至戰區長官部,真是極疊床架屋之能事,欲其不誤事機,又如何可能?”

更為痛心的是,明知形成多層指揮的根源是“爭名譽、爭地位,是官僚主義的遺毒,然而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如不因勢利導,可能引起離心離德的後果。為了團結抗戰,兩害相權取其輕,疊床架屋的安排,正是有所不得已。”

並且,“終抗戰之世,指揮單位太多的問題,一直未獲解決。”在整個抗戰期間,國軍一直沒有改變過來。

2、“作戰的唯一要訣,就是爭取主動,就是要‘製人而不製於人’,在戰略上是如此,在戰術上也是如此。”

他說,在上海保衛戰中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但是談到戰術,則主動落到我們手裡的,可就絕無僅有了。”因為敵強我弱,抗戰是被迫的應戰,在戰略上不能不取守勢,但“為爭取主動,又不得不在戰術上取攻勢。”道理很明白,但是,“這一辨證式的原則本極正確,可是輪到實行,就往往無所措手。”

說白了就是隻強調了防守,沒有主動地抓住機會進攻,“其結果就是‘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此即所謂備多力分。”犯了處處被動的兵家大忌。“我們偶然也能捕捉到良好的戰機,爭取主動,造成幾次局部的勝利,但這隻是偶然的例外罷了。”

?

3、無法實行三軍聯合作戰。“因為我們沒有海軍,長江非但不是我們的‘天塹’,反而資為敵用,牽製了我們大量的江防部隊,結果還是防不勝防,可笑之至。”沿江重鎮,在敵人海軍砲火協同轟擊之下,防守艱難。

“至於我們的空軍,戰鬥意誌雖然很強,可惜兵力懸殊,製空權始終操在敵人手裡。所以在陣地作戰的士兵,終日在敵機威脅之下作戰,倍增攻擊上的困難,尤其補給增加困難使士氣也因此大受影響。”

“因此,使我們得到一個教訓,就是:三軍聯合作戰是現代戰爭的一個特質,沒有強大海、空軍配合的陸軍,縱然精銳,也終歸無濟於事。”

4、精兵不精。應該說國軍也投入大量精兵,以形成優勢兵力,可惜精兵不精,素質和裝備都差很多。

“我們抗戰動員的兵力,在任何一次會戰中,都比敵人多幾倍。即如武漢會戰,光是九戰區指揮的部隊,最多時有七十多個師;而敵人使用部隊,據先後發現之番號計算,總計不過七個師團。”

“部隊雖多,但量的優勢每為質的劣勢所抵銷,徒然虛糜餉糈,並無補於敗亡。此‘兵在精而不在多’之所以為至理名言也。”

?

武漢會戰中,王陵基軍團及第三十軍團孫渡、張衝兩軍,都因為素質太差,一觸即潰;滇軍盧漢部隊,還未經接觸,僅僅聽到敵機聲音就潰散。“以致連累素質較優的部隊也無法達成任務,而造成全盤的失敗。”

5、陸軍不能協同作戰。沒有海軍也罷,空軍力量不行也罷。但國軍的陸軍也不能協同作戰,“各高級將領往往各行其是,而缺乏禍福與共的共同犧牲精神。”

陳誠在會戰剛剛開始的時候,召集第二兵團高級將領談話,特彆強調了協同動作的重要性。他說到敵人譏笑國.軍“陸軍隻有一師人”,國.軍的部隊“是一師一師的單獨作戰,不知協同作戰,不知發揮大軍的全部力量,結果幾十百個師隻等於一個師。”

他想用這個話激勵各位將領,但並不夠理想。有些將領認為,是少數部隊,惡習仍未全除,在友軍危急進戶,不及時加以協助;奉命援助時,也是敷衍塞責,給了敵人以各個擊破之機會。兩軍銜接地帶,因為互相推諉,而留下了空隙,為敵提供了所乘之機。本來圍殲敵人的時候,可眾多部隊又徘徊不前,“致令功虧一簣,殊屬遺憾。”

陳誠很清楚,“缺乏協同精神的最大原因,就是自私。保存實力是自私,功必自我觀念也是自私,怕代人受過也是自私,…總之,自私害了我們的部隊、社會、公私團體以至整個國家。”他還說,解放戰爭中的國民黨軍的失敗也是這個原因。所以他說,“看來我們不能去私,就休想爭取任何勝利。”

?

6、得不到老百姓的擁護和幫助。陳誠也知道“用兵不如用民道理”“能用民者勝”,可是“民眾在戰地所發揮的力量,實在可說是微乎其微。”原因他也清楚,“有的部隊紀律太壞,無法贏得民眾的好感”,另有一個原因:“而民眾知識程度太低,缺乏國家民族觀念,也是一個無可諱言的事實。”

“再則,在暴君、汙吏、豪紳、地主幾千年的壓搾之下,養成民眾苟且偷生的習性,‘誰來了都納糧’的觀念先入為主,想要激起他們同仇敵愾的心,真是難乎其難。敵軍所到之處,偽組織即刻出現,認賊作父、為虎作倀的漢奸無時無地無之,可恥可痛孰有甚於此者?當然漢奸平日都是莠民,好人沒有當漢奸的;但是所謂好人,也多半寧願隨眾作順民,而不肯犯難當國殤的。如此民眾,欲其能在戰地積極支援作戰,未免可望而不可求。”

這,也可以解釋為啥我們贏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