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番外:唐安妮(2 / 2)

為人民服務[快穿] 金麵佛 10112 字 10個月前

伯伯卻認真地告訴她:“這些教訓讓我們知道,光有一顆紅心,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必須得講究方法,讓人們的善意和熱情放到最恰當的位置,這樣汗水不會白滴,鮮血也不至於白流。”

伯伯說的話實在太深奧了,起碼對從小生活在美國的唐安妮來說,那是個完全陌生的世界。

這世上絕大部分人隻能理解自己生活圈子內的事物。從小就算不上多聰明的她也不例外。

她並沒有理解伯伯的話,但她記住了紅旗渠。

所以在1981年,她年滿20周歲時,聽說伯伯要回國處理家中的老房子,她主動提出想陪伴伯伯一塊兒回去。

爸爸表現的很高興,說她是個孝順的孩子。

媽媽在私底下說她傻,明明早就告訴她,爸爸其實並不喜歡伯伯,隻把伯伯當成能擺出來給彆人看的道具而已。好在她是女孩子,將來不繼承家業,隨心所欲點也無所謂。如果今天換成的是她哥哥,媽媽一定會攔住他的。

類似的話,唐安妮已經聽到耳朵長繭。

家人嬌慣放縱她,唯一的理由就是她無關緊要。即便她放蕩不羈愛自由,最多也就是讓唐家麵上無光,並不能動搖唐家的根本。

所以,沒關係,爸爸媽媽和哥哥都愛你。你可以過你想要的生活。隻要到時候該嫁人就嫁人,因為這是你唯一能夠回報這個家庭對你多年嬌慣的方式。

剛上大學的時候,唐安妮認為這一切理所當然。人生本就是等價交換,有舍有得。她享受了這麼久,當然應該為家裡做貢獻。

可是後來家裡多了一位伯伯呀。她從伯伯口中聽到了很多話,陪伯伯一塊兒看了很多電視節目。漸漸的,她產生了疑惑。

難道她人生的意義就是打扮的美美的,吃喝玩樂,在最合適的時候把自己當成一件商品去聯姻嗎?

難道她就沒彆的事情可以做嗎?

她知道自己不聰明,她成為不了居裡夫人,她隻是最平庸不過的人,就像在電視機裡那些在田裡勞動的女人一樣。她唯一比她們強的,不過是她運氣好,投胎到了有錢人家,即便什麼都不用乾,也可以生活的很滋潤。

但她想自己從來沒那麼快樂過,像那些農婦一樣快樂過。

她們明明頂著大太陽在田裡勞動,挨著凍在工廠上工。周圍的條件是肉眼可見的差,她們的笑容卻那樣的燦爛。

比夜晚的白熾燈燦爛,比白天的陽光更燦爛。

明明她們的工作是那樣的辛苦。

唐安妮覺得自己病了,她竟然會羨慕這些農婦和女工。

她們從事著體力勞動,是社會公認的不體麵的工作。隻有沒上過大學,家裡條件又差的人才會靠出賣體力來換取工錢。但凡稍微講究點的,知道要上進的,都會寧可錢拿的少一些,也要當坐辦公室的人。

隻有那樣才有前途啊。

因為就算是勞動,腦力勞動也肯定要比體力勞動高貴,有發展前景,有未來。

唐安妮覺得自己應該同情這些女人的。

她們肯定沒上過大學,甚至連中學都沒讀過,文化水平太低,根本不知道美好的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所以才會為了眼前一點點小事就笑得那麼開懷。

可她越看越羨慕,她羨慕她們可以對生活如此知足,她羨慕她們靠自己的雙手獲得了報酬,養活了自己和家人。她羨慕她們為自己的人生和工作而驕傲。

一個人過得幸福不幸福,眼神騙不了人。

她們滿手汙泥,滿頭大汗,可她們的眼睛閃爍的全是希望的光。

那光芒是如此耀眼,就像天上的星星,讓人抬頭看著就忍不住朝它的方向前進。

所以她沉默了,默認了媽媽對她評價的任性。

沒錯,她就是任性啊。

她循規蹈矩了20年,一直乖乖地當著唐家大小姐,甚至準備把自己當成祭品去聯姻。

現在,她不想再當祭品了,她想去探尋人生的意義。去那個古老的,她從未踏足,據說有她的根的地方。

伯伯說好。

她跟隨伯伯到了紅色中國,卻隻在上海停留了不到一個禮拜。伯伯沒有驅趕住在唐家老洋房的租客,隻給他們定了規矩,要好好愛惜房子,然後伯伯憑借大學文憑和翻譯的文章,成功地在研究所找了份工作。

伯伯建議她利用自己的優勢,留在研究所當翻譯也好。

可是唐安妮對此不感興趣。她本來就對理工科興趣缺缺,也看不上那幾十塊錢的工資。

她踏上這片土地的目的是為了尋找自己心中的答案。

人生的意義在哪裡?身為女性,究竟要怎樣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

可這個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複雜多變的地形最複雜。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個地方的人都不一樣。她突然間不知道該去哪兒尋找答案。

伯伯給她建議:“你不是對紅旗渠很感興趣嗎?那就自己去看看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看了就知道了。”

她心動了,跟隨回城下放知青代表團的人一塊坐上了火車,然後又轉了驢車,和他們一道看了那條壯闊的水渠。

真的是穿越了高大的山脈,一點點鑿出來的水渠。時值盛夏,河水清澈,嘩嘩的流淌,澆灌了兩岸的稻田,讓豐收變成了觸手可及的希望。

唐安妮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那瞬間自己的震撼,他就呆呆地站在水渠旁,瞧著河水奔流不息。

那一刹那,她心中湧現出種古怪的情感,她脫口而出:“我能留在這裡嗎?”

陪伴她的知青嘻嘻哈哈,直接表示:“可以啊,歡迎,大隊小學正缺老師呢,你要不要過來代課。”

知青大回城之後,很多鄉村小學陷入了適時的癱瘓狀態。短時間內,地方政府也無力調配這麼多教師資源。所以有些學校停辦了,有些學校合並了,尤其是偏僻村落的孩子,不得不翻山越嶺去上學。

這一回他們知青代表團回來不僅僅是為了回憶自己的青春,也有人存了心思再留下來。

比起大城市,這裡的條件肯定更簡陋。可他們下放多年,反而更加習慣這兒的生活。似乎在這裡,他們增加能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唐安妮點頭:“好,我願意去當鄉村教師。”

她留了下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