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二合一(1 / 2)

阮軟發現好滋味係統解鎖的菜單跟季節有很大的關係, 比如現在秋季,各種魚都很肥美,係統給她解鎖了清蒸鱸魚, 另外她還用幸運值開出了紅燒肉的菜譜。

簡直是貼秋膘的上上之選。

魚得現殺,現做才鮮,阮軟找了市場上好幾家賣魚的攤主,點名要一斤左右的鱸魚, 這個星期先每天上午合送100條左右。

為此阮軟還特意去市場上買了專門裝魚的盤子, 現在店裡每天的營業餓都在400元左右,這還是在他們控製客流量的情況下,周六日大多在500塊以上。

阮軟心裡在盤算買個更大點的院子,用來居住,現在住的房間,稍微改改, 可以當包間使用。

“軟軟, 送鱸魚的老板來了!”

聽到阮媽的聲音, 阮軟放下手裡的抹布, 擦了擦手才出去。

“老板,你來長長眼,我這可都是最新鮮的, 夜裡剛打上來的, 連家都沒回, 直接奔你這兒來了!”

現在不過是早上5點,還有些霧,阮軟讓他們抬進來再看。

這些天在阮家幫廚的孫紹元也起來了,聽到動靜,也過來幫忙。

“怎麼樣, 是不是特彆好,個頭嘛你要一斤左右的,我也沒法兒每條都剛好一斤,但我還是按一斤的價格給你,不過我敢保證,都比一斤重!”

阮軟拿過網兜兜了一條,魚活蹦亂跳的,再看其他的,也都在水裡遊來遊去的,的確很新鮮。

“好,你先坐著歇歇,我把魚數一下,一會兒好給你結賬!”

水井旁邊本就有個蓄水的大水缸,阮軟每天都會把裡麵刷的乾乾淨淨,方便放魚。

她用網兜往水缸裡兜魚,賣魚的老板也沒坐,站著旁邊幫忙,不過看她這麼仔細,他暗自慶幸自己沒有少放幾條,或者抓些小的故意湊數。

“媽,給老板拿50塊錢!”阮軟放下網兜,順便洗了洗手。

孫紅梅給魚老板拿了錢,魚老板反而沒立即走,撓了撓癢,笑的很憨厚,“那個,都說你們家的小餛飩特彆好吃,一直沒吃過,今天有這個機會我也想嘗嘗,不曉得現在你們開門了沒。”

孫紅梅連忙說道:“開了,你隨便坐。”

魚老板看了看自己的衣服,挽著的褲腿上也是泥巴,身上也有些魚腥味,擔心會影響店裡的味道,他有些猶豫要不要坐,乾脆還是坐台階上吃。

孫紹元瞅見了,趕緊阻止他,“進門就是客,哪有讓客人坐地上的道理,上桌吃吧!”

魚老板憨憨的笑了笑,“衣服臟,怕把你們凳子弄臟。”

“什麼臟不臟的,凳子就是要人坐的!”

魚老板這才放心,不過他還是去水井邊,把手洗了又洗。

冒著熱氣的小餛飩端上來時,他隻喝了口湯,然後趕緊把小餛飩倒進自己隨身的飯盒裡。

“帶回去給我家丫頭吃。“解釋完,他把1.5放在碗低下壓著,挑著扁擔就走了。

孫紅梅收起碗,心裡也是一陣感慨,大人們還是習慣了節儉,

但來不及有更多的思緒,另一個魚老板也來了,連帶著客人們也陸續來了。

客人們一看有魚,連忙問她們是不是上新菜了。

阮軟讓孫紹元看魚,“是的,中午要推出新菜清蒸鱸魚。”

眾人一聽紛紛表示很期待,中午要是有時間一定會來捧場。

阮軟笑著道謝,隨後就進去開始煮小餛飩。

她打了一個大木架,上麵擺滿了白瓷碗,裡麵都是她提前打好的料,隻等煮小餛飩時,倒入高湯,放入餛飩。

小餛飩出餐效率高了很多。

多一個人還是會輕鬆很多,阮軟有些想讓孫紹元長期留在飯館。

她發現孫紹元在跟外人交流方麵比較厲害,有些事兒辦起來很得心應手。

不過,這些還要跟外公談一談。

“軟軟,魚鱗要不要提前刮,否則我怕中午現處理有些來不及。”上午9點半,眼瞅著排隊的人少了,孫紹元覺得小姑一個人可以應對外堂。

阮軟看了眼時間,“不急,10點半的時候在弄。”

來阮家小館吃飯的人分布挺廣,出去隨便一說,10個人裡就有1個在小館吃過,因而阮家小館要出清蒸鱸魚的消息,很多人都知道了。

中午11點左右,陸陸續續有人進店了。

清蒸鱸魚,2.5一份,這個價格挺合理,國營飯店的炒魚片也是2.5,但一想到小老板的手藝,他們就覺得小老板定價太良心了。

阮軟在廚房裡切蒸魚三絲,所謂的蒸魚三絲,就是蔥絲,辣椒絲跟薑絲。

切好的三絲泡在水裡,可以保持新鮮。

孫紹元進廚房彙報,“軟軟,我統計了,外麵有36個點了蒸魚的。”

話剛說完,他瞧見阮軟正在給鱸魚刷油,而那些鱸魚,都跟他見過的改刀方法不同,一般他們做的蒸魚都是側躺在盤子上,可軟軟的魚,脊骨朝上,魚頭正麵朝前,仿佛像是在站著。

“你這改刀挺特彆的,我也想學。”

阮軟把刷好油的魚縫隙裡放上薑片,跟蔥白,大鋁鍋裡的水已經燒開了,她放上籠屜,籠屜比較大,魚盤又是長的,一次可以蒸5盤。

阮軟跟係統說了聲,6分鐘後提醒她。

然後拿了一條還沒改刀的魚,示範給孫紹元看,“你站近點,看著我改刀。”

刀順著魚脊骨的左側往前推到魚尾,順勢往回拉到魚頭處,第二次時往裡深、入一點點,補個刀,同理去處理脊背的右側,最後再處理魚腹處,用刀一直改到魚尾,這樣,鱸魚的改刀就完成了。

孫紹元看著阮軟非常麻利的手起刀落,鱸魚一條一條‘站’在盤裡,他心裡隻有敬佩。

軟軟平時這麼忙,還能專研新菜式,做出彆具一格的造型。

係統提醒她時間到了,阮軟揭開鍋蓋,用自製的架子把盤子夾出來,去掉薑片跟蔥,倒掉盤底的水,然後淋上豉油,這裡她又提醒道:“一定不要從魚的身上淋豉油,淋在它旁邊就好,魚本身要保持潔白鮮嫩的感覺。”

孫紹元連忙點頭,在這兒也能學到不少好東西,他照著阮軟做的,把其他的薑片跟蔥夾出來,再倒掉水,淋上豉油,放上一團蒸魚三絲。

阮軟把燒熱的油,用大勺子一勺一勺的淋在三絲上,刺啦一聲,被熱油激出的香味,瞬間霸占整個廚房。

“上菜!”

孫紹元顧不得耽誤趕緊把魚送到桌上去,清蒸鱸魚,一定要趁熱吃,涼了雖然也能吃,但口感沒那麼好。

眾人瞧著孫紹元出來,有的心急的,忍不住伸長了脖子看,一入眼,就是彆致的造型,很驚歎。

這哪裡像2.5吃到的擺盤,隻是這麼瞧著,就覺得這魚一定特彆鮮美,特彆好吃。

綠的紅的黃的三絲搭配著光澤浮動的魚身,鮮美的香氣隨著行走的動作,傳到來時路上每個人的跟前兒,他們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香氣,太美了。

“吃的時候蘸著盤底的湯汁吃。”孫紹元笑著提醒道。

他認出了這位客人就是把小館登到報紙上的記者,沈康。

對於這種人,孫紹元自動把他們分到對小館發展有利的一邊。

沈康真的很想問問小老板,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這麼多奇思妙想,每一盤菜的擺盤都深入他心,都讓他忍不住用相機拍一張,當然,他也的確拍了。

眼瞧著其他人都在盯著他,沈康抽了雙筷子開始品嘗。

鱸魚肉質肥美,十分鮮嫩,一點腥味都沒有,蘸了湯汁的魚肉,味覺上多了幾分層次,但絲毫沒有搶走魚本身的鮮,反而越發襯托出魚肉的清新。

“特彆好,這道菜我給100分!”

其他人聽他這麼一說,也都更期待了。

好在一鍋能出5盤,不超過半小時,大家麵前都放了一盤清蒸魚。

清蒸本就能最大程度保留魚的營養成分,而鱸魚做清蒸,更是最合適不過,肉質鮮嫩,入口鮮香,每個人都任由這股鮮味在唇齒間蔓延。

能吃到這麼好吃的清蒸鱸魚,大家都特彆滿足。

從小館出去的人,沒一個說清蒸鱸魚不好的。

原本的麻婆豆腐可能還有些不能吃辣的人有些接受不了,但清蒸鱸魚,老少皆宜,受眾更廣,於是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