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下來時, 阮軟聽阮媽提到,她才曉得向兵來吃飯了。
“他吃完,跟我說你做的菜很好吃, 然後人就走了,我有些搞不懂,他真的是專門來吃飯的嗎?”孫紅梅有些想不明白, 明明已經跟罐頭廠的人沒什麼交際了,這突然又出現在她麵前, 難不成, 又是為了紅油辣子的配方?
阮軟不想看到阮媽皺著眉頭的樣子, 安撫她坐下來,“媽,想不通的事, 咱就不要想了, 我們想點簡單的, 比如,咱們選個好日子,準備動土了!”
是的, 阮家小館新圖紙她已經畫好了,今晚讓孫紹元回去一趟, 拿些換洗的衣服, 順便跟她外公說動工的事。
“我都想好了,咱們這次建好之後, 晾一個月,爭取在過小年之前,投入使用!”
隔壁的院子,她決定弄成以往老房子的結構, 跟小館之間的牆打通,把現有的衛生間毀了,擴大采光,廚房就還在現有的位置,主建築采用有房梁的頂部結構,冬暖夏涼,大廳到時候分成一個個小區域,中間用木質屏風隔開,這樣既私密,容量又大。
施工起來很簡單,難得是裡麵的裝飾,阮軟也畫好了圖紙,交給上次打桌子的木匠師傅,連著桌椅板凳一起打。
房子裡的家具什麼的都被清理出來了,放在門外,供街坊鄰居自行選擇。
梁婆婆給林小梅選了床架子,林小梅現在睡的床架子還是用凳子支起來的,剛好兩個木質的床架子用的上。
還有人看上了毛巾架,有的覺得小木桌不錯……
拿出去的東西很快就被分乾淨了。
錢大媽看到大家都拿了東西,她也想占這便宜,可她又不好意思讓阮軟看清,於是冷嘲熱諷道:“人家不要的垃圾,你們也搶的一個勁兒,真是丟人。”
街道辦事處主任也在幫忙抬東西,聽到這話,她就不樂意了,“什麼叫垃圾,這些東西都好好的,隻是跟阮家小館的風格不搭,阮軟她心疼東西,覺得丟了可惜,大家有需要的拿回去用,怎麼就叫垃圾了,你一個半老太太,怎麼還沒一個小輩兒懂事,我跟你說,彆煽風點火,挑撥鄰居關係,破壞了鄰裡感情。”
錢大媽現在幾乎就沒人願意跟她了,這街道辦主任都站在死妮子那邊,她還能說什麼?
隻能灰溜溜的走了,心裡暗暗咬牙。
那個毛巾架子,看著嶄新嶄新的,拿回去擦乾淨東子結婚的時候都能直接用,這敗家玩意兒,這不要那不要,全買是吧!
爭取把錢都霍霍乾淨!
阮軟勸大家不要放在心上,“不管其他人,你們懂我的心思就成!”
家具一清空,施工隊就能進場了,他們根據圖紙評估了下房子的走勢,決定不把現有的牆打了,隻把裡麵的屋給拆了,門口的地方用磚壘起來,隻保留阮家小館現有的出口。
“那外牆也得粉刷,不然看著挺難看的。”
施工隊隊長連忙點頭,“粉刷成白色就成,顯得乾淨整潔!”
阮軟一想到後世的網紅打卡牆,連忙看了眼巷子的長度,她心裡有了個主意。
如果把現如今的牆壁都粉刷成白的,然後請一些學畫畫的學生來作畫,到時候,這就是一條文化街,自帶引流能力。
隻是畫的內容要跟阮家小館的風格相關,最好能畫類似清明上河圖那樣,古色古香的東西。
內部采用木質結構,裡外結合,韻味兒就來了。
不過,這得先得到大家的同意,畢竟,粉刷外牆後,就會有人隨時過來參觀,很少有人會同意有陌生人在自己房子外麵走來走去。
這的確是個挑戰。
阮軟決定先回去寫個計劃書,交到街道辦事處,讓他們審核,如果他們同意,那工作就好展開了。
推房屋時,巷子裡的人都在大門口圍觀,都在感歎阮家小館這是又有大動作啊!
而那邊改造時,阮軟擔心會有安全問題,索性隻賣早上的一頓,跟晚上的包間,中午的正餐就取消了。
大家一聽,紛紛哀嚎,中午要去哪裡吃飯。
還有不相信傳言的,立馬跑來求證:
“小老板,是真的嗎?中餐真的不做了?”
阮軟看他們如同晴天霹靂的模樣,隻好安慰他們:“小館在升級,早飯跟晚飯之所以還賣,是因為不在施工時間裡,你們放心,等那邊的部分建好,小館一定不會讓你們失望,到時候排隊的時間少了,環境也好了!”
“既然這樣,那我決定早飯吃兩碗,吃到飽,中午就不吃飯了!”
都是大人了,說話還有孩子氣,阮軟忍不住笑了,“那可不行,飽一頓饑一頓,會把胃弄壞,你們要好好吃飯,保護好腸胃,以後才能繼續享用小館的美食!”
大家都覺得小老板說的對,可是一想到中午吃不到阮家小館的飯,他們就好嫉妒晚上預定到包廂的人。
因而,阮家小館的包廂更火了,甚至出現了有人花錢買其他人名額的事。
但阮軟一發現,立馬貼出告示,不得對包廂名額進行買賣,如果有不便,可以找到小館退名額,堅決抵製惡意炒高價的方式,來阮家小館吃飯。
而且,阮家小館對預定人的身份審查的更加嚴格,預訂人必須要跟來吃飯的人身份對的上,不能李代桃僵。
不過為了寬慰大家焦急等待的心情,阮軟特意做了個返場活動。
每周一跟周五,賣早飯的同時,也賣麻婆豆腐之類的菜,依然隻有一道,自己帶著飯盒打包帶走。
這個決定一公布,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
“小老板,你真是太好了,我真怕一個月吃不到你做的菜,我會變瘦!”
“我媽昨天還問我,最近怎麼吃飯都不香了,我跟她說阮家小館不賣午餐,隻能吃食堂,我嘴巴被養刁了,根本不愛吃。”
“不不不,不是我們嘴巴被養刁了,而是他們水平有限,明明都是豆腐跟肉,為什麼小老板就能做這麼好吃的麻婆豆腐,他們卻做不出來,是我們以前太慣著他們了!”
……
諸如此類的議論發生了很多次,也有連城大學的學生在阮家小館吃飯,鄭偉聽到大家的議論,回去就跟經濟學老師彙報,自己有了論文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