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門甕城被拆除;在城樓兩側城牆各開門洞兩座,形成東西車站廣場;箭樓增加了“之”字形登城馬道,並用歐式風格裝飾。
今天的正陽門城樓、箭樓,是清光緒三十三年重建和民國初年改建的成果。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保護國貨”政策,天都國貨陳列館成立,館址設在正陽門箭樓。
在日偽統治時期,正陽門箭樓被辟為電影院。
1949年,天都解放,命運多舛的正陽門,這才重新煥發了生機。
而兩世為人的陸飛,可以說見證了當年正陽門的衰敗以及如今的繁華,所以看到照片中的景象,陸飛心中的感慨,實在太多了。
特彆是照片中的人物,讓陸飛倍感親切。
青衣長衫,曾幾何時,陸飛也是那樣的裝扮,現在若是有人穿成那個樣子,分分鐘上熱搜,網友們絕對會把他噴出熱翔來不可。
可在當時,那可是相當潮的打扮了,普通老百姓想穿還穿不起呢,那個年代,若是穿著一身乾乾淨淨的青衣長衫,走在大街上都沒人敢小看你,因為這身行頭代表的就是身份,最起碼也口袋裡有散碎銀兩的主,雖然不比那些滿族貴族,但好歹也是人上人。
那個時期,陸飛雖然還在學藝,但自己師門真的不差錢,自陸飛記事起,好像就沒有穿過帶補丁的衣服,更沒有體會過挨餓受凍的滋味,現在想想,當初能遇到三位師父,真是自己幾輩子修來的福分。
否則,上一世的陸飛,不是早早的餓死街頭就是沿街乞討,最好,也就是給有錢人家做長工當奴隸,碌碌無為苟且一生了。
想到這些,陸飛難免會想起上一世學藝時候的點點滴滴,心中不免熱浪翻湧。
除了裝扮,還有那滿大街黝黑瓦亮齊腰的大辮子,那個年代,不管有沒有錢,是否能吃得飽飯,但每個人的辮子都要精心打理,上一世的陸飛也同樣如此,愛惜自己的辮子如同生命。
後來滿青倒台,全國上下剪辮子,陸飛還有些不情願,再後來陸飛出世,辮帥張勳鼓搗複辟,陸飛雖然心中不恥,但就衝他辮帥的名頭,陸飛在心中還是給他點個讚,畢竟,那是曾經的回憶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