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小米鍋巴(2000營養液加更) 你吃……(1 / 2)

鍋盔是關中一帶特有的麵食。

因為餅烙得又大又厚, 被後世戲稱為“鍋蓋”,成為陝西八大怪之一。

衛無憂聽侯府的食官長講過,武王伐紂時, 鍋盔便作為軍糧采用;到了老秦人上陣前, 會選擇在前胸後背各背一個五六斤重的鍋盔,不僅耐吃,還額外擔當了盔甲的防護作用。

如此大的餅,給他一口氣來六個?

衛無憂小盆友瞪圓了眼, 給南風投去個不可置信的眼神。

南風餘光一掃。落在莊子裡的農婦身上。

她們局促地立在一旁, 也不敢看主人家,隻知道這是不滿意了,垂著頭半個字不敢多說。

大漢的農家子弟們早已習慣了用爆炸的碳水量來充饑, 他們日間門要忙於田事, 吃得飽自然比吃得好要重要。

這還是聽說小東家來了,廚娘們特意焯了幾道野山菜, 撒上花椒鹽粒子, 再鹵了兩盆豬蹄豬頭肉,便算是能配著鍋盔的豐盛菜肴了。

南風不免想到了陛下的話。

陛下說小公子有些天生的靈氣才智,卻不通民情,行事容易飄在半空,還得多督促著他往土裡滾兩圈的好。

思及此, 南風躬身淡然答:“仆方才提醒過公子, 給您準備了先前在侯府常用的炒菜, 您說不必……”

那就趁這機會,體驗體驗民情吧。

衛無憂還拿南風這種沒什麼脾氣的沒辦法,又不想這時候改口,索性招招小肉手開口:“……本來就是我要吃的。我這是高興, 叫你們一起分享。來,南風長寧,刺兒你們都過來一起吃。”

南風:“……”

陛下,哪裡好像不太對。

刺兒是最了解他們小公子的,知道這是死要麵子還不想活受罪,連忙嬉皮笑臉湊了過去。

“公子您瞧,還有豬頭肉和豬蹄。汝州人最喜用這鹵豬頭肉剁散了夾在鍋盔裡頭啦,您也嘗嘗?”

衛無憂好奇點頭,看著刺兒用小刀切下一塊鍋盔,剃了豬頭肉給夾在餅中,這才遞過來。

彆說,這麼著還挺像肉夾饃?

小豆丁接過來嘗了一口。

鹵豬頭裡麵的那點肥肉已經完全被鍋盔餅給化掉了,肉香混著酥餅,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香得人眼前一亮。

於是,一群人狼吞虎咽就給三張餅子乾掉了。餘下的三張,衛無憂叫人送去新窯,給匠奴們也開開葷打打牙祭。

吃飽喝足,衛小四懶洋洋躺了一會兒,仰頭看著不遠處,一株生長期的秦嶺冷杉已經超越周身一片油綠,竄入雲霄。

衛無憂問:“長寧,軍營出征在外,主糧一般也選擇鍋盔嗎?”

長寧一手扶在身側的環首刀上,聞言撓了撓頭。他覺得這也沒什麼不能說的,他們將軍平日跟小公子念叨的可都比這個機密。

於是道:“鍋盔也是要帶的,畢竟這餅子能放,還扛餓。不過,主要還是用混了麩皮的麥飯,吃的時候燒些熱水一泡,更好帶一些。”

和他想的差不多。

而且,這種乾糧體積大,尤其不適合霍去病帶出來的隊伍,他估計也不會帶的。等著進了草原,這小子就隻會隨便對付著用麩皮乾麥嚼兩口了。

嘖嘖,這怎麼能行。

從前,先秦人民不識小麥,不會去殼打磨成粉,而是連著殼和皮一起咽下。因而那時候的麥並非主要的種植作物,即便它產量高易種植。

到了漢朝,好不容易研究出來剝殼磨粉,說什麼也得給這些保家衛國的將士們改善改善。

當前現有的食材裡,麵粉是相對合適一些的。

畢竟羹粥不適合行軍用,餅餌中,他又想不到比鍋盔更耐餓經放的,唯有這難以下咽的麩皮飯,他還能想想主意。

直到回程的路上,衛無憂終於想到一樣合適的軍糧——

小米鍋巴。

小米曾是北方最古老的作物,有“如粟拜爵”之說。

而到了西漢這一時期,稻麥一躍而上超越了粟米,這讓北方天然環境下種植的粟米價值越發低廉。

衛無憂都記得,前年朝廷賑災時,也多用粟米替代彆的糧穀送去。

這麼一來,就控製了鍋巴的製作成本。

且小米的營養成分更高一些,富含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到了草原上也比麩皮更能預防疾病。

若是加上不同調料,做成多種口味的鍋巴,就更能讓將士們吃的舒服一些了。

衛無憂越想越覺得可行,回到霍府,就直奔灶台上去了。

後廚這個時間門段向來不留掌勺,倒是有個半大的幫廚小子在忙活著。瞧見衛無憂進來,小孩兒嚇得怔在原地,不敢動了。

衛無憂四處瞅了瞅,發現自己摸不到門路,隻好摸著鼻子問:“你知道粟米放在何處嗎?”

小孩兒剛掏完鍋底的灰,臉比灶台底下還要黑,用袖子一抹,擦出一道白印兒。他有些不好意思:“仆曉得,但仆就是個清洗灶火的,粟米乾淨,平日裡都不讓我碰。”

衛無憂樂了,招呼著刺兒:“你跟他去,取了小米泡在水裡清洗,就這麼泡一晚上先。”

刺兒:“啊?今個不做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