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
衛無憂最終還是氣鼓鼓的去了莊子上。帶著霍光布置給他的一丟丟練字小課業,以及十幾冊手抄的漢賦。
字帖是照著太史令司馬談的手寫體來練的,畢竟司馬談也是朝中有分量的人物,每日忙到晚,抽不出太多時間來親自教導小孩子。
不過,他來不了,他們家司馬遷倒是被派來做個監工了。
搖搖晃晃的安車車駕上,衛小四正在跟司馬遷碎碎念:“你都不知道,我練字練的胳膊和腦袋都要磨出繭子了。”
司馬遷有段日子沒見衛無憂,發覺這小團子似乎又長重了,高度倒是……沒什麼太大變化。
他回神輕咳一聲,良好的教養不允許他說話太過失禮,隻能旁敲側擊提醒:"練字靠的是下苦功,確實是有些廢手。”
說腦袋磨出繭子就有些太離譜了!
司馬遷見小家夥苦哈哈著臉,忍不住問:“阿父他是給你布置太多了嗎?若是太多,我可以同他說一說。"
小孩子的骨頭還軟,手指寫多了字會變形的。
衛無憂連忙求援道:“真的嘛,太史令布置的特彆多,一天要寫五個大字,一個字十遍呢!”
司馬遷沉默了。
這還沒有他當年的四分之一。回想起被阿父嚴苛支配的恐懼,司馬遷忍不住有些心疼自己。
他神色複雜的看一眼衛無憂:"阿父其實待你挺好的。"衛小四無聲瞟他一眼,知道自己求救無望了。
今日出城的路不好走,安車一路搖晃,終於停在了莊子大門外。
下雪不冷融雪冷,尤其是秦嶺裡頭到了冬日,都須得封山嚴謹入內。衛無憂的莊子正好處在峪口上,溫度也著實比長安城低了許多。
小蘿卜剛丁一下車,被西風纏身鑽進脖頸之間,忍不住打了個噴嚏。
南風早早便候在外頭了。
見狀,連忙吩咐左右給兩位小公子裹上一層新製的動物皮毛:"這都是莊戶們深秋進山獵得的,選了幾張好皮子給小公子備著。莊子上冬日涼氣重,隻要出了屋,還請您多披一件。"
衛無憂小盆友被仆從們三下五除二,表成個小黑熊精,隻留一雙充滿靈氣的眼睛在外頭,充滿了迷
茫。
南風忍著笑意,努力板起撲克臉:“外頭風大,兩位先進去吧。”
殿內的地龍和炭盆已經燒上了,一進去,一股熱氣"轟"地衝麵而來。衛小四連忙在刺兒的協助下脫了兩層襲衣,鬆快多了。
南風:“小公子還未用飯吧?仆命人備了些飯菜,這便差人送上來。”
衛無憂確實餓了,雖然出門的時候已經墊過一些,但為了跟霍光表明自己的憤怒,他連一口肉和菜都沒吃,隻啃餅子了。
這會兒,被山腳下的寒氣一凍,小家夥早就後悔了,連忙道:"好好好,南風你最好了!"
南風下去備菜,衛無憂和司馬遷則坐在暖乎乎的殿中,等著開飯。
司馬遷已經許久沒有來過了。
上次過來,還是無憂喊他來玩,呆了沒有半個時辰,就被阿父派來監督他的隨侍催著回去了。
太史令是那種老派頑固分子,書讀得越多,脾氣越倔,絲毫接受不了一點新鮮事物,因此對司馬遷去鴻都門學的事兒其實是有旁的打算的。
自己的兒子什麼水平,司馬談心中最清楚。
他心中覺得新式學堂是瞎胡鬨,但還想要借這個跳板,叫兒子從其中脫穎而出,好成功入選太學。
太學才是天下讀書人的至高聖地,也是太史令給兒子規劃好的大道坦途。
他平生心願是修撰一冊囊括古今的史書,但年歲越大,他越發清楚可能性渺茫。可是兒子如今才十三歲,還是非常有希望完成他的願望的。
是以,司馬遷來到長安之後,受到了比從前更為嚴格的管教,整個人看起來比去年還要死板。
衛無憂很懷疑,他再這樣下去,會不會就是下一個司馬談?
一大一小相顧無言半晌,司馬遷忍不住好奇心,問道:“方才過來的時候,我看到旁邊的屋子裡都燒了炭火,但是屋子的樣式又有些不同,是用來做什麼的?"
司馬遷觀察力確實很強,那地方是莊子上剛剛按照衛無憂的圖紙建起來的,占地不大,跟前殿共用一條煙道,也方便仆從們每日生火燒地龍。
衛無憂瞄一眼窗外,笑得燦爛:“你不提我都忘了,那幾間小房子用作秋冬日裡養菇,叫做‘地上式菇房。裡頭都栽培的是些
冬日裡吃不到的蘑菇,新鮮的,待會兒我們有口福啦。”
見司馬遷有興趣,小家夥也有些好奇現實中的菇房長什麼樣子,索性一起溜達過去了。
菇房從外頭看著奇特,裡麵長得也與尋常屋子不同。
衛小四依據腦海中那零零星星的圖紙印象,對著司馬遷大侃特侃起來:"你看,這個叫地足窗,那個叫中腰窗,加上上排窗和房頂上的拔風筒,小蘑菇需要的環境就形成了。”
司馬遷聽得還挺認真,或許是太史令家族的癖好,他還當場掏出小本本給記錄下來。速記之後,紮著哪吒頭的司馬遷問:“那那些呢?粗粗長長的管子用來做什麼?”
衛無憂答:“當然是燒炭的啊,這上頭都有溫度計,方便外麵燒炭的人調節把控好適宜蘑菇的溫度。當然啦,萬一燒過了一些也不要緊,這些窗戶也是為了散熱降溫存在的。”
司馬遷眼前一亮,飛速在紙上筆走龍蛇,而後走到菇床麵前。
這所謂的菇床長得很像一個大型箱匣,用竹笆木板架起來的底和壁之間,裡頭是一層層藤編的筐,按照“品”字形堆放。裡頭再裝著培養料,接上菌種,基本就不用再費心打理了。
司馬遷仔細分辨過培養料,因為沒敢上手,怕不禮貌,始終沒看出都有什麼,索性開口問了衛無憂。
衛小四眨眨眼:"下麵的是用沼氣渣和豆殼粉、青桐葉堆料漚成的,至於司馬阿兄你方才想碰的,可是用大麥秸、乾稻草、乾牛糞和細糠堆肥出來的~"
司馬遷:“……”
還好禮貌了一下,沒有選擇上手……
菌絲適宜的生長溫度大致在16℃-22℃之間,濕度要求也比較高,每日都要派專人進來噴水。這就導致兩個隻穿了單衣的孩子呆了沒一會兒,就感覺又陰又涼。
衛無憂打了個噴嚏,催促道:"咱們回去吧,感冒可難受了。"尤其是還沒有快速見效的西藥可以吃,喝中藥實在是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