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鶯心裡咯噔一下,杜北是怎麼知道她想要一輛自行車的?
還沒來得及細想,周圍人的反應讓她急著替自己辯解,但杜北老實、不撒謊的性格已經在村民們心裡牢牢紮根,他說的話,大家想都不想的相信了。
最後,方鶯隻能捂著臉,在唾罵聲中逃跑了。
杜北悄悄打量了一眼林青舒的反應,發現林青舒眼裡的小火苗都要燒出來了,和周圍人打過招呼,將大嫂和林青舒都叫回了院子,關上門。
這村子裡,但凡有個風吹草動的,一會兒就能傳遍全村,杜北給兩人倒水的功夫,杜東等人也都來了。
“大哥、二哥、三哥,嫂子們,都吃過飯了嗎?再吃點不,還熱著呢!”杜北似乎沒把剛剛的事兒放在心上,熱情的招呼著家人們一起吃飯。
還拉著杜東說,“哥,我瞧著林知青在知青所吃飯沒個準時候,就叫人把糧食搬到我這兒,正好一塊吃還有個伴。”隱約有些求表揚的意味,杜北眉開眼笑的。
林青舒在一旁有些緊張,生怕杜家人多想,又不好多說什麼。杜東卻理解為杜北這是按照他的要求照顧林知青呢。
“做的對,那幫知青們氣性大,天天做飯都要分著做,林知青就一個人,可不是不方便,正好你倆也能就個伴,林知青啊,你就安心和老四一塊兒吃,他做飯還不錯的。”
“哎,杜大哥,阿北做飯確實好吃,我還挺意外的,倒是麻煩你們了。”林青舒說著客氣話,厚著臉皮接受了杜家人的好意。
杜東擺擺手,“這有啥的,你老師特意寫了信來讓我照顧你,要是照顧的不好,他還得寫信臭罵我一頓。”
林青舒想起為自己奔波的老師,心裡也是一暖,“老師心軟的很,又念舊,總和我提起來杜尹村下鄉的時候。”
“有啥好提的,以前的日子苦,越提越苦,還不如好好過好當下。”杜東看著他還沒吃完飯,說了幾句話就走了,走前讓杜北吃過飯去他家裡一趟。
“知道了哥,大嫂,我做了點心,你幫我分分吧。”杜北手腳麻利的將晾著的酸棗糕收起來,大部分都讓大嫂拿走,“昨兒和小軍一塊兒摘的,結果沒做好,湊合吃吃吧。”
他都說了沒做好,杜東媳婦估摸著也難吃不到哪兒去,就是帶著酸棗味的饅頭唄,小叔子願意給他們分,有這份心就足夠了。
拿回家和兩個妯娌平分了,大家都準備拿回去留著當早飯吃,省得做的,隻是分的時候聞到棗糕的香味,不知咋的,老是想嘗一口。
尤其是當全家唯一的小孩從外麵進來的時候一手一個棗糕,吃的噴香,大人們更加覺得饞了。
老二媳婦有些忍不住,從自己那份裡拿了一塊吃起來,像是給大家開了頭一樣,紛紛開吃。
“這是咱家老四的手藝?這也忒好吃了!”老三驚訝的又拿了一塊,細細品嘗。
小軍很是珍惜的慢慢吃著,“林知青都說好吃呢,說外國都沒有這麼好吃的點心。”
“那我可得好好嘗嘗。”說著,老三又去拿了一塊。
他媳婦笑話他,“你這是嘗嘗?三塊都下肚了,我看都該吃飽了吧?”
“嗨,就是嘗嘗,你還不讓我嘗?”老三滿不在意,讓他吃就行。
杜東倒是克製,見兒子、媳婦都愛吃,吃了一塊就停下來了,仔細看著棗糕,眼裡透出點亮光。
老二將手上的棗糕仔細的掰開,發現內裡鬆軟,組織綿密,確實比鄉裡供銷社賣的蛋糕還要好,“大哥,這要是放在供銷社,得五毛錢一塊兒吧?”
“前提是你得有糧票。”杜東接了一句。
杜北是一個小時後來的,隻有大哥大嫂在等他,其他人已經去乾活了。
“大哥,大嫂。”
“嗯,怎麼還背著筐?”
“一會兒還得上山去摘酸棗,家裡白麵也沒了,下午還要去換點白麵,還有白糖...嫂子,你這兒還有雞蛋嗎?”
“有呢,你要多少個?我給你搝去。”大嫂很痛快,四兄弟裡隻有老四不養雞,平時吃雞蛋都是從他們三個大的家裡拿。
這時候管的不像以前那麼嚴格,村裡人家家戶戶都養三隻雞,再多就不讓養了。
杜北原來也是養的,但是杜萍萍經常去他家裡摸雞蛋,最過分的一次還把杜北準備殺了的老母雞搶走了。
養了又到不了自己人嘴裡,還要浪費點糧食和體力,杜北也就不養了,甚至養成了藏東西、鎖門的好習慣。
“要十個。”杜北摸了摸自己的後腦勺,憨憨的說,“昨天做的棗糕裡頭沒放雞蛋,吃起來就差點意思,我今天想再做一鍋,到時候給小軍拿來慢慢吃。”
杜東抽著旱煙,“老四,你咋突然想起來做酸棗糕?”
“上次去城裡,林知青想在供銷社買點心來著,但不是沒票麼,沒買就回來了。”
“我瞧著林知青像是愛吃點心的,這玩意兒就是得用好糧食,做起來也不難,就想著自個兒做點得了,又省錢還不要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