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2 / 2)

謝相 若花辭樹 5637 字 8個月前

胡敖在旁聽著,又不時留意陛下神色,見她容光淡然,並無心事,竟不知陛下是當真放下了,還是將心事埋在了心底。

去歲春日,陛下與謝相往苑中遊賞春光,回來之後,便久無笑意。至今一年有餘,陛下除朝上與謝相相見,偶爾召謝相入宣室商議政事之外,再沒有私下相見過。就是商議政事,也皆召了彆的大臣,仿佛陛下有意為之,避開了與謝相獨處的機會。

胡敖便猜必是遊園之時出了什麼事,且多半是謝相對陛下說了什麼拒絕之語。

陛下的心思,旁人不知,他時時侍奉在旁,又豈能不知呢。要說也是孽緣,陛下有心,偏生謝相無意。強求是強求不來的。他見陛下傷心,又見聖心決絕,特暗令宮人不許在陛下麵前提起謝相,自己平日也留意著,除政事有需,也皆避開了謝相二字。

今日老夫人無意說起,說的竟還是姻緣之事,他便有些緊張,恐正戳中了陛下的傷心處。不想陛下竟無分毫動容,口中還答應了為謝相留意。

胡敖看不透,想著陛下興許當真放下了,又想君心莫測,也未必如此。

不論他如何捉摸不定,到了午間,劉藻便令他也去用飯,不必在身旁侍奉。

晝食自是角黍。角黍是用菰葉裹黍米,裹成牛角狀,入水煮熟後,便可食用。菰葉清新,水中煮過,更是香氣撲鼻,混著黍米香,使人垂涎欲滴。

劉藻吃了一個,便飽了大半,見還有竹筒,不由好奇問道:“這是何物?不曾見過。”

外祖母便笑道:“這也是角黍,不過是以竹筒裝入黍米,置火上烤熟。是吳越一帶的習俗,長安沒有。前兩日聽人說了做法,我試了試,覺著不錯。”

劉藻一聽,興致上來了,取了一個過來打開。外祖母遞了碟子來,劉藻持一長勺,將竹筒中的黍米撥出。

嘗了一口,果真味道甚好。竹筒中不隻有黍米,還有肉丁,蝦仁,還有旁的什麼作料,劉藻非饕餮,品嘗不出,隻覺甚是美味。

劉藻又吃了半筒,將肚子填得滿滿的。

老夫人見狀,令人裝了幾個生竹筒,讓她回去時帶去,放火上烤熟,便能食用,又道:“我令人將做法寫下,你帶去,想吃時,也好使人做。”

劉藻點頭答應,待接過寫了做法的竹片時,眼中浮現一抹淡淡的遺憾,遺憾稍縱即逝,轉瞬她又笑與老夫人道:“宮中的庖廚,隻會幾樣,縱寫了做法與他們,想來也無外祖母這裡的美味。”

她做了皇帝後,嘴也甜了不少,從前可不是這樣能言會道。

老夫人聽她奉承,自是高興,高興之餘又不免心疼,想來宮中朝中,必有許多煩心之事,要她去操持忙碌,逼著她斟酌言辭,時日一久,自然也就能言會道了。

到了黃昏,劉藻方起身告辭。她很喜歡這裡,也喜歡與外祖母這般平和的相處,每回一來,總舍不得走。

侍從已去牽了馬,在門外等候。劉藻出了門,忽又不放心,令門上的老蒼頭上前來,問道:“近日可有人來府上拜訪?”

老蒼頭遲疑。

劉藻神色便沉了下來,道:“如實說。”

老蒼頭懼她威勢,便不敢瞞,老老實實道:“有的,還有女眷上門。老夫人不好辭,也常見客。”

劉藻心生怒意,正要問一句怎麼就不好辭了?但這幾年下來,她城府已在,話未出口,便明白過來,多半是上回動怒,讓人知曉了外祖母在她心中的分量。位卑之人,固不敢上門,位高之人反倒更重視此處人情。

他們奉上厚禮,而無請托之語,隻做親友往來,乃至女眷親自上門,說是看望老人家。她縱是皇帝,也不好下詔責備。

外祖母不推辭,為的也是她。

她出生於掖庭,生長於宮外,長於庶民之手,外祖母恐她推辭公卿之請,被人說為不知禮數,從而揣測到她身上。

一日的鬆快頃刻間蕩然無存。

劉藻擺了擺手,令他自去,自己騎上了馬,隻是麵上,再無笑意。她在心中思索如何是好。一麵想一麵攬韁前行,至裡門處,忽見有一隊人迎麵而來。

劉藻漫不經心地扯了扯韁繩,打算從旁出去,然而目光掃過正中的那家軺車,她的身子便僵住了。

這是謝相的車駕。

那邊謝漪聞聽聲響,也看了過來。

二人正好四目相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