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們的目光從《紀念日》移到浮靈身上,再看向她身後的藍星,以及她身邊的小說家們。各個馬甲逐漸在它們眼中變得有辨識度,在談論間認為他們是不同性格的小說家,多種信息在論壇間流竄。
這種信息變化自然影響到了智械族的判斷。
而這次,智械族的思考時間長了一點。
“分析《紀念日》……是不是真的存在土星和木星?若存在,地理特征不符合科學常理;若不存在,絕不可能憑空想出不一致的文學風格。推測為化用更久遠時期的曆史事件……”
“根據終端判斷,許多終端都對《紀念日》產生共鳴,但未能影響機體全體的平均情緒。納為待觀察事項……好奇、好奇、好奇。”
“我以我本機的純粹意誌認為,應該向母盒提供這本小說,並詢問它……
——是否能緩解精神混亂呢?”
深空裡的智慧機械如呼吸般閃爍著紅光。
潮平號內,席餘燼看到電子屏的數字上下跳動,一下子跳到87.89%,一下子跳到78.13%,最後在83.98%上下浮動小數點後兩位。
“智械族還有這種情況。我以為智械族很快算出具體數值。”席餘燼總是對這類機械有種奇怪的印象,“但會模糊化描述,也是機械擁有心智的表現吧?”
浮靈的成功超乎想象,不少實體書商向他購買授權,席餘燼對比過條件後選擇了適合的書商。但席餘燼的挑戰遠不止於此,他還答應了許多文學交流邀請。接下來的馬甲們要一個個出場,在諸多挑戰中賺足記憶點。
他查看日程表,下一個要挑戰的,是互動文學。
互動文學在地球也出現過,有點類似文字選擇類遊戲,即作者寫一段劇情,擺出幾個選項,讓讀者來投票選擇。而宇宙中的互動文學,要求劇情量更大,完整性更強,更加看重讀者是否覺得有趣。通常是單元短篇。
在成立了互動文學的基地裡,幾位小說家愁容滿麵。
藍星,好像比自己想象的強一點,完全不是任生物拿捏的軟柿子。可要是讓它們像迷幻文學那麼痛快認輸,那也是不可能的。
“看看這個迷幻文學的丟臉模樣,它們甚至要組團學習這種新文風!”
一位小說家看著論壇裡的小道消息痛心疾首道。
“骨氣呢?我雖然沒看,因為我對那些神神叨叨的文字不感興趣,但是我們絕不會像它們那樣一敗塗地……”
一個小小的聲音說:“可是我們互動文學最近的讀者流失了很多。”
聞言,許多小說家都露出苦澀。這才是它們的心病。文學不可能永遠流行。在它們初來乍到時,互動文學掀起風潮,可現在也逐漸變得無人問津。
“互動文學打破了作者和讀者的隔閡,是趣味橫生的文學。藍星能出名點也好,我們才有更好的熱度嘛。”
一位外星小說家在飛船內悠悠說道。
“我們不必理會藍星在和迷幻文學的交流裡出來多少風頭,因為互動文學,是一時半會學不來的。互動文學要求越多讀者參與進來越好,但藍星有個致命的缺點。他們的老大餘燼任人唯親,隻任命了一個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