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世界七 不想當皇帝的公主,不是好公主……(2 / 2)

至於為什麼是下午去拜訪,原因也非常簡單,沐柏和盛清音要享受一下難得的自由時間,在晚上抓緊時間多辦幾次事,然後在白天睡個懶覺,等用完午膳在再去辦正事。

-

在換上男裝後,兩人披上了周凱旋好友的馬甲,用送賀禮的理由順利的混進了周府,也成功見到了所謂的五小姐。

為了確定自己的猜測,盛清音看似不經意地提到了殿試的題目,在沐柏的配合下,試出了這位五小姐的底細。

雖然年幼,但是才華謀略極佳,如果可以參加科舉的話,狀元也是可以當得的!

確定了五小姐的實力後,沐柏和盛清音就亮明了自己的身份。用不追責周凱旋欺君之罪為籌碼,順利的把周家五小姐拉入到自己的陣營裡,直接走捷徑讓她成為了太女屬官。

周家五小姐的存在給了盛清音一個非常好的理由,讓她可以理直氣壯的向皇帝提出讓女子參加科舉這件事情。

皇帝並沒有馬上同意,而是認真思考了起來,問了盛清音很多問題,確定她把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以後,才在一個月後同意了她的做法。

皇帝這關過了後,大臣這一關就非常輕鬆了,畢竟大殿裡有太女又有沐柏這個女國公,察覺皇帝默認了以後,大臣隨意地勸了兩句,然後就聽之任之了。

畢竟不聽之任之也不行,百官有一半都是依附盛清音的,他們再怎麼掙紮也隻是負隅頑抗而已。有時間和太女作對,還不如抓緊時間教一教自己的女兒,努力在這一次的變革裡麵撈到足夠多的好處。

就這樣,科舉不限性彆這項新政很快就推行了下來,盛清音利用職權要到了兩百個秀才的名額,自己留下五十個以後,把剩下的一百五十個給了大臣們,讓他們的女兒可以直接參加秋試。

如果她們真的有本事的話,完全可以在秋試中成為舉人,隨後在第二年參加春闈,名正言順地成為進士,最後入朝為官。

大臣和大儒們基本都有嫡女,而且還有養得非常好的嫡女,這就導致在秋試後,女舉人一下多出了一百八十名,隻有二十個因為臨時發揮得不太好,和舉人功名失之交臂。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周家五小姐還有和小燕在一起的那位劉家庶女,兩人都拿下了解元,順利的讓文武百官記住了她們的名字。

至於葉伊伊,她的天賦很不錯,但她是在京城考試的,裡麵有才學的人實在太多,隻拿到了秋試的第五。

二百位女子參加秋試,其中有一百八十位女子中舉的消息也很快傳開,一下就讓其他的男性學子緊張了起來,擔心自己敵不過這些女子,連一個一甲都拿不到。

男性學子開始卷起來,好不容易成為女舉人的女性學子就更卷了,拚了命的讀書學習,想要為自己爭一口氣,更為所以的女學子爭一口氣!

在學子們忙著內卷的時候,盛清音提議的其他新政也有條不紊的推行了下去,其中包括但不限於籌建女子學堂,推行簡單的義務教育。還有挑選皇商,減少百姓的賦稅等等。

盛清音每兩個月還會抽出十天的時間,帶上沐柏去其他地方微服私訪,查一查當地的官員是不是恪儘職守,當地的富戶有沒有按時交稅,有沒有縱容小輩欺男霸女之類的。

在盛清音順利擼掉四個縣令和一個知府後,春闈的時間也差不多到了。這一次由盛清音擔任主考官,丞相擔任副考官。

為了確保這一次的科舉的結果公平公正,盛清音把六部尚書全部拉了進來,還讓沐柏帶著親衛守在考場裡麵,杜絕一切意外發生的可能。

會試的結果很快就出來了,周家五小姐的表現依舊非常亮眼,獲得了盛清音和丞相的認可,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第一。

至於第二,是某位侍郎的嫡子,出身世家,屬於那種大家一聽名字就知道對方是才子的存在,他的第二算是眾望所歸。

小燕的對象,那位劉家女,拿到的名次是第三,無愧於她解元的名號。

“沐柏,你還記得當初賣身葬父那四個字嗎?”盛清音突然問道,她和沐柏現在都穿著男裝,混在了查看皇榜的人群中。

沐柏回憶了一下:“還記得一點,那四個字寫得挺好看的,一看就知道是有學問的人才可以寫出來的。”

“我特意看一下劉家姑娘的字跡,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那四個字就是她寫的。”盛清音說道。

沐柏有些驚訝,“所以,小燕和那位劉家姑娘早就有關係了?”

盛清音點頭,“應該是的,如果沒有我們的話,她們也一定可以為那些人討一個公道的。”

沒等沐柏說什麼,看到自己名次的葉伊伊就衝了出來,有些激動地抱了一下沐柏,“表……哥,我也中了,我是第七名!”

沐柏很是順手地摸了摸葉伊伊的腦袋,“不錯,殿試的時候好好表現,如果拿不到一甲的話,拿個二甲傳臚也不錯。”

“表哥你可不要小看我了,我說不定可以拿一甲呢!我這次是因為位置不太好,所以沒有發揮出全力而已!”葉伊伊說道,發現一邊的盛清音也在看著自己後,對著她露出了笑臉。

葉伊伊:“姐夫,你說對不對,我是不是有機會成為一甲進士!”

“當然有機會了,伊伊你那麼聰明,不要說一甲了,就算是狀元,也是可以搏一搏的!”盛清音非常喜歡葉伊伊對自己的稱呼,主動往她身邊走了一步,學著沐柏的樣子摸了摸她的腦袋。

盛清音:“現在距離殿試還有一段時間,你如果有什麼問題的話,儘管來問姐夫,姐夫給你開小灶!”

“謝謝姐夫!姐夫萬歲!”葉伊伊臉上的笑容更大了,有太女給她開小灶,她說不定真的可以爭一爭一甲,搏一搏狀元!

殿試的時間是在四月,發現參加殿試的人中有一半是女子後。那些男性學子就徹底啞巴了,再也不說什麼看不起女學子的話了,同樣朝廷的大臣也不敢質疑盛清音籌辦女子學院的事情了。

畢竟可以參加春闈的男性學子非常多,比女性學子多出了不知道多少倍,再這樣的情況下參加殿試的人數一樣,就等於是男性學子輸了。

這一次的殿試依舊是皇帝出題,給這些貢生一天的時間作答。出完題目後,皇帝就開始在大殿中走動了起來,開始觀察起了學子的作答情況。尤其是幾個表現比較好的女學子,皇帝都各自分出了一刻鐘給他們。

晃悠了一個時辰左右,皇帝就先走了,留下盛清音和其他幾個考官在這裡守著。

殿試的結果需要由負責的考官挑選出比較優質的答卷,然後再把這一批卷子送到皇帝手中,讓皇帝選出前十名。

皇帝很快就選出了十份卷子,稍加研讀後把這十個人都喊了進來,當麵考驗起了他們的才華和學識。

周家五小姐不用多說,依舊發揮得非常穩定,讓皇帝露出了笑容。

世家子也不錯,但是在涉及民生方麵的問題,還是略顯浮躁,提出來的意見有明顯的利弊,一看就是不夠了解底層百姓的生活。

劉家姑娘和葉伊伊的表現可圈可點,兩人提出的對策不能說沒有缺點,但瑕不掩瑜,隻需要稍加修改,就是一份非常完美的答案。

於是乎,一甲的名單就出來了,周家五小姐欽點為狀元,劉家姑娘為榜眼,葉伊伊為探花。

世家子的成績也還得去,皇帝讓他當了二甲第一,又勉勵了對方幾句。然後就當起了甩手掌櫃,把剩下來的名次劃分交給了盛清音。

比起第一次當主考官時的不熟練,已經二十二歲的盛清音變得沉穩了許多,對著剩下來的人提出了幾個問題,很快就根據他們的回答定下了前十。至於剩下的人是二甲還是三甲,那就是丞相需要考慮的事情了。

“朕把事情交給你去辦,你怎麼讓丞相去辦了?”皇帝知道後有些無奈,每一次科舉都是拉攏人才的大好機會,他都主動讓出機會了,小九怎麼不接呢!

“我這不是向父皇學習嗎?有些事情需要自己親力親為,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要學會讓其他人幫我分擔。”盛清音說道,理直又氣壯的,讓皇帝很是無奈。

屏退掉左右後,皇帝讓自家女兒坐在了自己的身邊,一起坐在了寬敞的龍椅上。

皇帝:“把這個天下交給你,朕很放心,說不定百年之後評論功績的時候,小九你會比朕更像是一位明君。”

盛清音:“這可不定,單單是父皇的胸懷和眼界,就可以甩出我一大截了。而且我會的東西,大半都是父皇教給我的,算起來,我也是父皇的一份功績呢。”

皇帝笑著搖頭,“這個天下傳到你手裡我放心,但是小九,你如果堅持和沐柏在一起的話,你注定不會有孩子,你要怎麼把這個天下傳下去?”

盛清音笑了一下,“簡單啊,讓太子哥哥過繼我一個孩子就行了,我會好好教導她的!”

“太子的嫡子隻比你小上七歲,如果你過繼他的話,你就需要時時刻刻防備對方。”皇帝說著摸了摸胡子,“親生的和非親生的,還是有區彆的。”

盛清音臉上的笑容更大了:“那父皇你就更加不用擔心了,我和太子哥哥商量過了,為了避免父皇你剛剛提出來的問題,我會直接從孫輩過繼,到時候我就直接當奶奶了!”

聽到自家女兒的話後,皇帝的手一抖,把自己有些發白的胡子扯下來了一根。

“你……你真的是,算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你看走眼了,還有沐柏幫你兜底。”皇帝決定跳過這個話題,子嗣這種事情,就交給小九和沐柏頭疼去吧。

“父皇放心,我看人的眼光準得很,不然我也找不到沐柏那麼好的人。”盛清音說道,“父皇您要是不放心的話,就努力多乾幾年。”

盛清音:“現在小康已經十五了,父皇您隻要再乾個二十年,不僅可以幫我把關我的小孫女,還可以和我一起教導她呢!”

“嗯?孫女?”皇帝一下就抓住了關鍵點,“你想要培養女帝?”

盛清音沒有隱瞞,很直接地點頭說道:“父皇你應該也看出來了,我現在推行的新政很多都是提升女性地位的,如果我的繼任者也是女帝的話,她有很大可能會繼續推行。如果是男帝的話,我擔心我的努力會白費。”

皇帝又揪掉了幾根胡子,但最後還沒有說出反對的話,隻是摸了摸盛清音的腦袋,希望她這一生可以過得順遂一些。

-

一甲前三都是女學子的消息一下就傳了出去,許多家裡條件還過得去的人家,終於把視線落在了自家女兒身上,思考著是送女兒去學堂,還是送兒子去學堂,還是咬咬牙兩個都去。

原本還不能滿座的女子學院也開始爆滿,盛清音接收了沐柏送來的二十箱財寶,眼都不眨一下地就砸了下去,幫助更多的女性覺醒,讓她們獲得和男性一樣的權利。

隨著盛清音年齡的增長,朝堂上的新麵孔變得多了起來,尤其是女官 ,慢慢的三四個變成了十多個,還有繼續變多的趨勢。

至於那些想要說服盛清音,讓她迎娶太女夫的大臣也越來越少。與之相對應的,提議迎娶沐柏為太女妃的大臣越來越多。

終於,在狀元再次被女學子拿下,也就是盛清音二十五歲那年,盛清音正式和沐柏定下了婚約,由欽天監挑選出了吉日,定在當年十月成婚。

消息傳出去以後,學子們紛紛送上去了祝福,並沒有什麼不長眼的人亂說。

原因也很簡單,盛清音穩坐太女之位,大臣們為了自己腦袋上烏紗帽,自然不會去和太女作對。

沐柏就更不用說了,她在二十歲的時候就擊退了匈奴,成為了所有百姓心中的英雄。二十三歲的時候,又被臨時任命為南征大元帥,帶著南大營的人馳援鎮南軍,把不長眼的倭寇趕了回去。

用上一年的時間建造足夠大的船隻後,在沐柏二十五歲那一年,直接把倭寇的老窩給捅穿了,讓周朝的疆域往外擴大了一圈。西邊想要渾水摸魚的屬國,也變得安分守己了起來。

盛清音的身份讓大臣和世家閉嘴,沐柏的功績讓她收獲了所有百姓的讚譽和祝福。兩人在成婚的時候,整個周朝的百姓都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往門窗上貼喜字就不說了,更甚者還有人朝著京城在的範圍跪拜,向上天祈願,保佑兩位新人長長久久。

不管是盛清音還是沐柏,兩人都沒有辜負周朝百姓,在她們活著的時候,前者順利讓百姓的生活水平超級加倍。後者則是把所有敢覬覦周朝國土的異族都打了回去,順帶還開疆擴土,讓周朝的版圖擴大了一倍。

有了如此輝煌的功績後,不管是現在的百姓,還有後代的百姓,他們都不覺得兩人在一起有什麼問題。

因為律法也隨著兩人的成親發生了變化,在允許同性之間締結婚約後,和兩人一樣同性成親的新人也變得多了起來。他們在拜堂的時候,除了拜天地和父母外,還會額外拜一拜盛清音和沐柏。

這個習俗被保留了下來,即便是改朝換代也沒有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