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是一年不如一年, 你那幾個表兄弟也沒個成材的,不止幫不了你,可能還會拖累你, 不必理會他們。”
“要是爹娘怪我,那就等我以後到了地下, 親自去給他們個交待。”
林氏的話讓清音覺得心疼。
她邊聽邊點頭,“母親彆擔心, 這幾年對舅舅家,我也有關注……”
“如您所說,林家表兄弟都不太成器,但人並不算無可救藥, 舅舅舅母且不提,對幾個表兄弟,我會讓人多看著點。”
“清兒,你很不必如此費心……”林氏很意外清音竟早就關注林家了。
其實清音也不是要拉拔林家, 林家子弟不算好,卻也沒那麼差,她這般也是為安林氏的心。
再怎麼樣, 林家也是林氏的娘家,若真有事, 到頭來她還能真袖手旁觀不成?
她能, 恐怕林氏不能。
怎麼都是她的事, 那還不如從一開始就給自己減少點麻煩,林家隻要安安穩穩的保持現狀就行了。
再多的,她也不會給。
……
會試之後還有最後一大關,殿試。
殿試是在月中旬,離殿試沒多長時間了, 得中貢士的喜悅漸漸散去,得全力備戰殿試了。
殿試不會再淘汰人,但殿試成績將決定以後幾十年的為官之路是否順暢,能否功成名就。
殿試是科舉的最後一輪廝殺。
科舉之途,成敗在此一舉。
至於官場,那就是另一條路了。
裴宅再次閉門謝客,重新安靜下來。
殿試是在皇宮大殿內進行。
這不是清音第一次進“皇宮”這種地方,但每一個世界的皇宮都大有不同倒是真的。
大齊的皇宮占地麵積極廣極大,相較於從前所見皇宮的金碧輝煌,建造華麗,大齊皇宮更顯巍峨雄奇,氣勢上更勝一重。
殿試這日是個好天氣,因要麵聖,貢士們都到的很早,五百餘人看起來還是很多的。
好在殿試場地太和殿的宮殿足夠大,不用擔心會容納不了這麼多人。
本場殿試仍是由禮部主持,除了諸考官之外,期間皇帝也會親至監考,時間不定。
若能在這一場考試中被皇帝注意到,且考卷成績不拖後腿的話,肯定能在皇帝跟前掛上號。
但若沒有十足把握,寧可還是不出這個風頭。
到了殿試這一關,求的終歸是一個穩字,這也是最穩妥的方式。
隻是今年會試有些特殊,錄取了五百多人,想要在這五百多人中出彩,確實不甚容易。
殿試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殿試是不會落榜不錯,但除了一甲、二甲外,還有甲。
甲就是同進士,落到同進士中去,一步不及,以後步步不及。
沒有人走到這一步還想進到甲之中去,無論如何,都要最後一搏。
清音本以為之前幾場考試弄出那麼多例外,這次殿試會更甚,卻沒有想到,這次殿試的策問題竟算不得多出彩。
以她敏銳的聽覺,在見到題目的那一刻,起碼有一大半的考生呼吸都放緩了下來。
看來大家都在慶幸啊。
清音看著策問題目,邊磨墨邊揣度永靖帝的真正用意。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這句話出自《論語·顏淵》,原句是“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這話主要是想強調百姓富足和國家富強之間的相互關聯。
百姓富足程度,決定了國家富強程度。
這話十分中肯。若這道試題果然是永靖帝的意思,那她還是低估對方了。
她動作從容,提筆寫道:“民既富於下,君自富於上。蓋君之富,藏於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體之意……”
殿試就隻考這一篇策問。
字數要求至少兩千字,時間是個時辰。
對清音來說,時間有些過於充足了。
她先在草稿上寫了一遍,略微修正了一些語句,這才往考卷上謄寫。
寫到半截時,就感覺身後站了個人,不用猜也知道是誰。
她手中的筆連停頓一下都不曾有過,隻按照自己原先的節奏書寫,很快身後站著的人就離開了。
清音倒是想提前交卷,但這種場合下,皇帝還在,明顯不是交卷的好時機。
這般一等,直到考試時間過去兩個多時辰,才瞥見坐回龍椅上的永靖帝起身離開,一刻鐘後都沒再回來,有人同她一樣,提前交了卷,她這才跟著那人後麵交卷離開宮殿。
出了太和殿,就見好幾人匆匆找內侍帶路,她就知道這些人是怎麼回事了。
估計是憋|尿了。
清音笑笑,腳下不停,很快就被送出了宮。
她走得早,不知後麵還有不少後續。考完試真的就像是完成了一項任務般,總算是不用叫家裡人跟著提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