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種田文對照組(6) 求收藏~(1 / 2)

往年也有捐吃食、藥材的, 這次清音捐的是成藥,管著濟仁堂的惠慈師太感激萬分,根本不會推拒。

清音自然也說明了這些藥丸的來曆和風險, 惠慈師太並不介意。

非是不當人命是回事, 而是來這裡的人,病了能有藥吃就不錯了,至少可以減輕許多痛苦。

對他們來說,善意來之不易,惠慈師太並不想拒絕任何一個對濟仁堂有善意的捐贈者。

清音看著幾個躲在門後邊偷看她的小孩子, 眼神溫柔, 對惠慈師太道:“師太, 不瞞您說, 我拜師之後,還從未與人看過診。若您不嫌棄的話,我想在濟仁堂義診……不知可否?”

惠慈師太愣了愣,隨即大喜, 起身道了聲佛號:“大善!”

樂澄回去取來她的藥箱, 不過片刻功夫,濟仁堂不大的院子裡就擠滿了人。

孩子最多,成年女子有年輕的,也有年老的,男子倒都是上了年紀的, 平時在濟仁堂裡做些重活, 累活。

看到這些,清音是真佩服惠慈師太,她有大仁心。

世間女子生存不易,但男子也多有不易之處, 她肯一視同仁,不懼人言收留這些男子,真叫人刮目相看。

可能是沒想到來給他們義診的是個年輕小姑娘,除了不懂事的孩子外,其他人心裡都有些打鼓。

清音並不在意他們的看法,她醫術究竟如何,他們過會兒便知。

樂澄的設定就是會武的侍女,所以她回來的也很快。

“大家不要擠,我家小姐既然答應了義診,一定會給所有人看診的。小孩女人優先!”

樂澄一來,現場立即更有秩序了。她這便要開始了。

濟仁堂裡的人其實很守規矩,大人自覺排到了後麵,小孩子們大多還有些認生。

清音第一個診脈的是個小小的女孩子,才四五歲左右,她身無殘疾,應是個棄嬰。

清音給她診了脈,身體問題不大,主要是營養不良。

她一邊診脈,一邊輕聲細語的問些小問題,小姑娘很快就露齒笑了起來。

真是個好孩子啊。

後麵的孩子見了,臉上怯怯的表情多少都收了收。

清音給小姑娘看過,就讓她到樂澄那裡去領糖。

此糖非彼糖。

這是她事先跟惠慈師太打過招呼的,驅蛔蟲用的塔糖。

她更改了藥方,吃一顆就好,且沒有什麼副作用。

已經特地交待過樂澄,要看著人服下,稍後惠慈師太還會單獨跟他們解釋效用。

下一個男孩兒是個跛足,清音看了看,這是小兒麻痹症的後遺症,若是在現代,她親自操刀手術,是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治愈的。

隻是現在,以她目前的身份卻不能這麼做。

條件不足,後續也準備的不夠充分。

她想了想,先給孩子減輕痛楚,後麵有機會再施針看看,想完全治好,時間或會更久,但總算問題不大。

“樂澄記下來,這個孩子後麵要施針。”

“知道了,小姐。”樂澄過來領走小男孩,給他吃了顆塔糖。

糖很甜,小男孩眼睛都眯了起來。

濟仁堂裡像這小男孩一樣得小兒麻痹症的孩子有不少。

症狀有輕有重,不過還好,都不是絕症。

大人們的病症就要複雜多了,女子身上的婦科病偏多,男子則是內裡虧虛嚴重。

這些都需要調養,可顯然濟仁堂是供不起的。

她覺得有必要再製一味養身丸了,她這邊製藥也容易,隻要能夠供應上濟仁堂,想必一定可以減輕他們當下的病情。

看完濟仁堂的人,天色已經不早了,惠慈師太正準備讓人親自送他們回去時,附近竟陸續趕來了不少聞訊而來的百姓。

一問之下,方知是聽說有大夫在濟仁堂裡義診,他們也想過來看看。

這年頭|頭疼腦熱的,根本就不會去看大夫,診脈雖要不了幾個銅板,卻也不是人人都舍得的。

這就導致他們小病拖大,大病拖死,古代平民的平均壽命偏低,大半也是因此。

看不起診,生不起病,吃不起藥。

所以聽說附近有大夫免費義診,才會趕著過來,這很正常。

來的人有老有少,拖家帶口,手上還提著竹籃,也有背著背簍的。

人都來了,清音能怎麼辦。

治唄!

她讓濟仁堂的人去她家給杜父杜母說一聲,今晚可能要晚些回去了。

惠慈師太也不敢留宿,畢竟濟仁堂裡有男子,哪怕男子的年紀能做她祖父了,也要顧忌她未出閣的名聲。

惠慈師太再三保證到時會讓人親自送她們回去。

清音無所謂,隻要杜父杜母在家不要著急就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