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
清音想到係統, 係統仿佛與她心有靈犀般,也找上了她。
清音帶著樂澄,本來是貼了隱身符禦劍飛行的, 這會被係統這麼一喚, 直接打斷了她的沉思,劍身一個不穩,差點沒把樂澄給摔下去。
清音無語,把樂澄撈回先收了起來,問係統:“何事?”
係統:“係統想要提醒宿主, 做該任務時切記不要暴露真實身份。”
真實身份?清音一想就明了, 所謂真實身份, 說的是她“快穿任務者”的身份吧。
係統不提醒, 她也不會暴露的好吧,不過係統既然特地來說,不會是……
她不動聲色的道:“自然不會。怎麼,難不成你知道作怪那人是何來曆?”
係統聽了果然閉口不言, 隻道:“……以防萬一, 在本世界,宿主儘可能不要聯係係統。”
說完也不等清音再追問,就閃隱了。
清音氣到想笑,本來她在任務中也不怎麼叫係統的好吧,真是此地無銀百兩。
算了, 本也沒想著能從它那裡獲得什麼有效信息。
既是氣運之子, 自然不可能是個籍籍無名之輩,更不可能是在哪個犄角旮旯裡頭。
她隻需往天下氣運最盛之地——皇朝都城,去找即可。
一路向北,看到許多拖家帶口出來逃荒的人, 洪波狂湧,所到之處,滿目瘡痍。
《道德經》中有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天地為萬物主宰,從來都不是因為祂的仁慈與憐憫,而恰恰相反,是因為祂的無情,無情方能絕對公正。
祂會拿走多的,補全少的,以此來達到陰陽平衡。
陰陽平衡,就是最協調的狀態。
它不是永恒不變的,但卻是最穩固的。
這就是天道之道。
至於人道?則剛好與天道相反——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減損不足的,再奉給有餘的,貧窮的愈加貧窮,富餘的則愈加富餘。
二者相對,卻又隱含互補之意。
天道,人道,世間缺一不可。
有時候想想,她凡事從不強求才是對的。
……
都城與沂陽等正在受災中的城池不同,都城中此時歌舞升平,紙醉金迷,不知禍之將至。
她還特地去看了一眼老皇帝,果然已經行將就木,離死不遠了。
說起這位老皇帝,可謂是本朝最為長壽的皇帝了,時年已六十有五。
清音看了一眼他的麵相,若非他近來作死,很可能會活過七十。
可惜,皇帝活這麼久還戀戰權位,不肯交接給下一代,終,是禍不是福啊。
據她了解,早年初登基時,這位倒也是位明君,潛心政事,任用賢能,體察民情。
不過在幾年前,被幾個年長的皇子逼宮,雖然最後逼宮失敗,但自此之後,皇帝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一般,開始挑撥諸皇子間的關係,借力打力,讓他們互鬥,他則穩坐釣魚台,坐收漁翁之利,將所有皇子玩弄於股掌之中。
不僅如此,他像是越活越想活,越活越不想死,所以開始服食丹藥。
不得不說,古代有些老道士還是很有些本事的,那些丹藥固然含有丹毒,但卻一時也吃不死人,反而功效顯著。
皇帝吃了丹藥之後,確實越發精神起來,他精神,皇子們的日子就難過了,至於後宮?
皇帝寶刀未老,後宮則都在忙著爭寵生孩子。
畢竟皇帝看起來龍精虎猛的,萬一還能再活十來年,她們現在生了兒子,將來說不定正好能繼承皇位。
至於現在的這些皇子,能不能活過老皇帝,且不好說呢!
總之,京中一片繁華景象的背後,滿是腐朽至極的陰暗惡臭。
老皇帝自有打算,皇子們亦是各有打算,表麵上他們如了老皇帝的意,互鬥不斷,實際上,每個皇子都在暗中經營自己私下的勢力。
其中後宮兩個貴妃所出的豫王和奕王,兩大勢力最是強盛,也鬥的最凶。
二人母妃身份相同,母族和妻族勢力也相當,數年來,鬥的是旗鼓相當。
但近一年來,奕王明顯略勝一籌,不僅如此,奕王在老皇帝跟前也更能說得上話了。
從前老皇帝對他那些兒子幾乎一視同仁的仇視,平時除了挑撥兒子們的關係,其他時候,幾乎不會單獨召見諸皇子。
奕王得了老皇帝的青眼,其他皇子說不在乎肯定是假的,本來他們全將矛頭對準奕王,應該能將奕王給打壓下去的。
但誰都沒有想到,老皇帝竟破天荒的出手護著奕王,不讓其他皇子動他分毫。
這可捅了馬蜂窩,這不就是偏心眼嗎?
奕王憑什麼能獨得聖寵?憑什麼都是兒子,我們都是仇人,就奕王成了親兒子?
要是對他們一視同仁的差,他們也認了,憑本事去爭就是了!可是憑什麼獨獨奕王得了父皇另眼相看?
憑什麼啊?!
所有皇子都不服,但顯然他們都忘了,天子禦極數十年,權柄在手,手掌生殺大權,想護一個人,或是想殺一個人,全都在他的一念之間。
根本不需要向誰交待。
殺了兩個鬨得最凶的兒子,圈禁了幾個年長皇子,又罰了幾個上躥下跳的,竟真震懾住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