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海家也正因為是世家大族,富貴了百餘年而盤根錯節,錯綜複雜。
海氏家族的亂,同平陽侯府這樣的勳貴家族還有所不同。
平陽侯府雖然講究父母在,不分家,但府中最多也就隻有四世血親同堂,再多不可能了,因為古人的平均年齡在那了,像平陽侯如今這般年紀,已經算是很高壽了。
平陽侯容氏一族當然也有族人,但這些族人與嫡枝侯府的聯係,並不似世家大族那般聯係緊密,平時沒事也不會有過多牽扯,族中事務自有族長和族老主持,平陽侯府從不過多乾涉。
而世家則又不同,世家之所以稱世家,是因為他們的底蘊和傳承。
傳承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血脈,是人,是家族姓氏這一個整體。
即是整體,便分割不開,數代相連。他們更講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譬如海家,不說其他,隻單說家族內部矛盾,一代代愈積愈厚,各房之間的明爭暗鬥不斷,積怨甚多。
太子妃海氏海八娘就是嫡支大房的嫡女。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清音查出,當初皇帝在給太子選太子妃時,定下的並非這個海八娘。
因為海八娘雖也與太子年紀相當,但彼時她身上早有婚約。
皇帝想指的是海家三房的嫡長女,海七娘,這海七娘名聲極好,傳言她通詩書,知禮儀,腹有詩書氣自華,曾被譽為京中閨秀第一人。
她與太子年紀相當,又頗有美名,皇後親自宣見過她,覺得她賢良淑德,名符其實,當得太子妃。
皇後滿意,皇帝也沒意見,隻是還不等他下旨賜婚,海七娘卻突然失蹤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這事簡直匪夷所思,便是還未曾下旨賜婚,但知情的差不多都默認了海七娘就是未來的太子妃,怎麼人就突然失蹤了呢?
之後,皇家那邊對此事一直未有明確表態,但對世家大族海家來說,海七娘失蹤,不管是生是死,她都不能再回來了。
在他們眼中,名聲大過天!一個沒了名聲的女子,彆說還沒被賜婚了,就是被賜了婚,海家也沒那個顏麵將她嫁入皇室!
就這樣,在皇家的一直不表態中,海家很快就對外宣布,海七娘病重身亡。
至於失蹤?沒有的事,七娘隻是病了,她沒福氣嫁入皇室,無福薄命,海家愧對皇家。
海家退了這一步,叫皇室看到了他們的“忠心”和識時務,於是在長房海八娘的未婚夫因“意外”故去之後,海八娘便被下旨賜婚給了太子,成了太子妃。
若說這其中沒有貓膩,恐怕三歲小兒都不信罷。
海八娘做了太子妃後,將曾經海七娘身上所謂的“賢良淑德”做到了極致,朝堂上下,宗室內外,無不誇讚她這個太子妃做得好,做得稱職。
就這樣,誰人還記得失蹤後未知生死的海七娘?連她的親生父母也都漸漸忘記了她。
海家這種世家大族,縱是家族內部有再多的矛盾,也隻會選擇在內部悄悄解決,對外,都隻作笑臉回應,太子妃做的越好,海七娘便被襯托的越發無福。
後來,東宮沒了,太子死後,海氏族長進宮求見,不知是如何說的,出宮後,海家仍是忠臣,仍受重用。
這便是他們的厲害之處了。
隻要皇帝信任海家,不追究海家,那麼海家就能穩穩當當的做著他這忠臣。
實際肯定還是會有影響的,因為現在的這個皇帝並不是個胸襟開闊的,他不管是基於什麼原因沒牽連到海家,但到底也不會真將信重之事交托在海家人之手了。
所以這些年來,海家過得並不如想像中的那般艱難,卻也沒有多麼好。
太子身上一日背著謀逆的罪名,太子妃的娘家便一日惶惶不可終日。
海家如履薄冰,漸收了從前的肆意,開始小心謹慎的為人處事,漸漸也就沒人再刻意提及他們與先太子之間的那層關係了。
可惜啊,總會有那麼一些人不甘心,不甘心被遺忘,想要出來攪風攪雨,趁機報私怨。
樹欲靜而風不止,更何況是樹不欲靜呢。
……
清音趕回平陽侯府時,天色已經微亮,她先換好衣服躺下。
自她來後,屋子裡已經不再留人守夜了。
她想著都接連兩次失利了,對方怎麼也得狗急跳牆了吧?再不濟也會尋上門來試探。
不過轉念又一想,也可能對方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精力派人來了。
蜀王不是個能吃虧的人,他最喜歡叫彆人吃虧。
這一點,才是她暫且留他一命的最大原因。
真的很期待他接下來的表現。
好了,她可算能先睡個安穩的懶覺了。
清音想的沒錯,蜀王很快就將太子遺孤的事散播出去了,當然目前還僅限於他的諸位皇兄弟們之間。
若是結果叫他不滿意,那他就不能保證還會有多少人知曉這個所謂的“秘密”了。
蜀王不怕對方知道了會早作防備,他就是要讓對方懼,要讓對方慌,要讓他們膽戰心驚的過剩下的日子。
他們不想讓他好好過日子,那他就讓他們過得更加慘!
對,他就是這樣睚眥必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