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正房裡上上下下的歡天喜地, 洪姨娘的溢香院裡可謂是愁雲慘淡。
崔二郎仍然昏迷不醒,崔父甚至請了好幾個太醫過來診脈,卻都無濟於事。
洪姨娘瘋了似的學著崔夫人, 不顧阻攔要將崔二郎拖到她院裡親自照看。
崔父看在崔二郎生死不明的份上沒同她計較,卻也勒令她在崔二郎沒好之前,不許出溢香院的門。
對於崔二郎落水一事,去接他的賈婆子等人直接被崔父派人將他們關押起來審問。
洪姨娘雖然也恨賈婆子等人不得力, 此次卻是一下子失了大半伺候她的親信, 她現在就有如驚弓之鳥, 怎麼都不肯再添置下人。
崔父聽了管家的回稟, 氣得乾脆不再管她,由她折騰去, 隻以後彆怪沒人伺候他們母子才是!
洪姨娘心中有鬼,怕得不行,又擔心崔二郎的安危,一時間整個人憔悴的像是老了十歲不止。
雪上加霜的是自打崔小郎身體恢複後,府裡漸漸就傳出流言,說是崔小郎之前癡傻,是被洪姨娘母子給克的。
要不然怎麼二郎這一落水,洪姨娘母子一失勢, 小郎君就好起來了呢?
對於這個流言, 崔父讓人去查,沒查到源頭,最後他也不管到底是不是崔夫人的手筆, 直接讓人將傳謠言最厲害的幾人,抓起來打板子發賣了出去。
這才勉強壓下府裡的流言蜚語和人心惶惶。
然而流言是壓下去了,可府外風聲卻是難以禁止的, 連溫國公夫人都打發人過來問究竟是怎麼回事。
崔夫人不想出門去,自打崔小郎好了以後,她就不錯眼的盯著他,不敢叫人離了眼前,清音隻能慢慢勸說。
娘家多番來信詢問,不回複不行。崔夫人就讓清音過去給舅父舅母分說一二,也是替她報個平安的意思。
清音想到前世時,溫國公府後來的遭遇,就點頭應下了。
正好也去看看溫國公府裡,有無異常之處。
如果她沒記錯的話,過不了幾日,崔淑音就會找機會回娘家來對崔父使用她的金手指。
目的嘛,當然是她需要崔家給她撐腰。
現在她正被韓王妃罰著,一刻不停的抄府規,手都快要抄斷了,韓王妃卻沒有要輕饒過她的意思。
真不知她是怎麼想的,前後活了三輩子,得了穿越又重生這般大的機緣,竟不知好好把握,不負光陰,一味隻知道追求那些不切實際虛妄的東西。
說到底還是起了不該有的貪|欲。
欲壑難平,自尋死路。
話說回來,眾皇子們之所以開始奪嫡,都是因為太子突然間暴斃,大家都有了平等的上位機會,這才開始你死我活的爭鬥不休。
而在最早的原著中,最後勝出的是作為近支宗室的韓王一脈,由此可見,奪嫡之爭有多殘酷。
說明皇帝這一脈都被乾翻了,所以皇位才會落到皇帝的侄子韓王世子的頭上。
這其中究竟摻雜多少陰謀詭計且不提,也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韓王府在這其中所起的作用,絕不如表麵所見那般簡單。
既然如此的話,那如果太子沒有死呢?
眾皇子們都活得好好的,韓王世子未來還有機會登基稱帝,成為最大贏家嗎?
這個時候的清音未曾料到,後麵還會有反轉。
她決定找機會先看一看太子究竟是怎麼回事再說。
從她穿來之後所收集到的訊息來看,太子其人,自幼聰慧過人,入朝聽政後也十分賢明,手腕心機都不缺,且政治理念也極合當今皇帝的心意,是皇帝心中認定的唯一合格繼承人。
這可不容易!要知道自古都有“一朝天子一朝臣,今朝不用前朝人”一說。
政通人和,可都要看繼任儲君是否願意延續上一任的政令。
要不然,人亡政息,對於一個追求要做盛世明君的皇帝而言,可不怎麼美妙。
當今皇帝與太子可以說是父慈子孝的典範,若不然其他皇子也不可能老實這麼多年沒動靜。
但太子卻突然暴斃了,這讓對他寄予厚望的皇帝怎麼能接受呢?
所以大受打擊的皇帝在其當政後期才會越來越昏聵,由著諸皇子作亂朝堂,差點毀掉祖宗基業,這才有韓王世子被宗室推舉出來撥亂反正,繼承大統之舉。
宮中。
皇帝見太子臉色不大好,便傳太醫前來診平安脈,可惜什麼都沒診出來。
皇帝臉色漆黑如墨,眼見就要發怒,太子忙勸道:“父皇容稟,兒臣可能就是最近沒有休息好。”
皇帝聽了,不僅沒安下心來,反而眉頭緊鎖,太子近來看著臉色青白,無精打采,要不是病了還能如何?
東宮的事他是清楚的,太子不是縱情酒色之人,內幃除了太子妃以外,隻有小貓三兩隻,還都是沒名分的侍妾之流。
所以太子現在這種情況,他能不擔心嗎?
“你這般豈是沒有休息好?”
太子其實也在心裡嘀咕,最近他明顯感覺自己精力不濟,總提不起什麼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