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清太大,你讓他們倆幫你這麼找人才,就如同大海撈針,或許能夠撈到一兩個,但所需時日實在太長,不劃算。”
“怎麼會呢?”胤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汗阿瑪,朝廷通過科舉選人才,我也可以用類似的辦法呀,比如頒布個招賢令,召集天底下有手藝的,會研究的。”
“招賢令”三個字,讓太子和梁九功的臉色為之一變。
這東西向來都是皇帝頒布的,太子都不敢,普通阿哥哪有這樣的權力?
六弟/六阿哥這麼說,怕是會惹來汗阿瑪/皇上的猜忌。
而胤祚半點沒有察覺,還在敘說自己的想法:“大清那麼大,肯定有些人和我一樣喜歡研究,我是運氣好,遇到了理解又支持我的家人,可那些人就不一定了。你看啊,我這研究玻璃、化肥、水泥的,前前後後花了那麼多錢,一般人家哪能撐得住?”
“每一樣新東西研究出來都需要無數的時間、精力、金錢,我已經在老爺爺那見過了很多東西,要想在大清做出來都費了這麼大的勁,其他人要想從無到有就更不用說了。”
胤祚的這些話裡沒有太明顯的彩虹屁,但康熙從裡麵摳出了不少,比如理解和支持他的家人,前前後後花了不少錢。
——這也就是他,滿大清都沒第二個願意支持三歲的兒子,將大把大把銀子砸下去的。
康熙的嘴角抑製不住地上揚,他原本以為明顯的彩虹屁聽起來舒服,沒想到還是自己摳出來的最好聽。
時刻關注著康熙神色的胤祚:?
他說什麼了?為什麼汗阿瑪突然就笑了起來?
完全不知道哪裡戳中了康熙的笑點,但趁著康熙心情好,胤祚趕緊央求道:“汗阿瑪就允許我發布一個吧!那麼多人才散落在大清的各個角落不用,卻要自己每天卷生卷死,卷成光頭,那不是找虐嗎?”
有道理!
康熙願意看索額圖和納蘭明珠卷生卷死變成光頭,但不願意自己變光頭,他臉上還有天花留下的斑點呢,再來個光頭,那不更醜了嗎?!
萬一臭小子哪天嫌他醜,不再親他了怎麼辦?
康熙:“可要朕幫你發?”
胤祚猶豫了一下,“我發和汗阿瑪發,誰發的效果更好?”
康熙:“如果是朕發布的招賢令,召集而來的人才都得給予相應的官職、俸祿。”
皇帝的號召力和普通阿哥的號召力一個天一個地,康熙的招賢令能來的人更多,不管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才華,還是以此為踏腳石當官。
而弊端也是有的:真正喜愛發明研究的人,不一定樂意進入官場,在康熙手下做事。
胤祚發布的招賢令則不同。
願意來他手底下做事的,基本都是為他的名聲而來,可能來的人不多,是否個個都是人才也不好說,不確定性太大。
康熙和太子仔仔細細地分析著利弊,之後還是覺得那些人到底是要在胤祚手底下做事的,由胤祚來發更好。
“好嘞!”胤祚一個鯉魚打挺,翻身而起,從康熙懷裡跳下去,噠噠噠跑去找太子,“太子哥哥,招賢令怎麼寫?”
康熙:“……”
太子:“……”
這小子/六弟連招賢令怎麼寫都不知道,就開口要發。
太子按了按抽疼的太陽穴,不知第幾次勸說道:“六弟,你真的得多讀點書了。”
胤祚眨巴眨巴眼睛,“太子哥哥幫我寫嘛!”
太子能怎麼辦?當然是寵他,再寵他!
執筆蘸墨,稍稍思慮,就寫下一篇文采斐然的招賢令。
“怎麼樣?”太子雖然是第一次寫招賢令,還是挺滿意自己寫下的內容。
康熙邁步而來,點了點頭:“不錯。”
胤祚:“……”
小家夥歪了歪腦袋,“太子哥哥能寫得更通俗易懂些嗎?像我們這樣愛研究手藝的,很可能看不太懂太深奧的話。”
太子笑容微僵,他第一次因為文采好被人嫌棄,“那你先舉個例子?”
胤祚:“比如我想要擅長發明的人才,你們快來,這樣的?”
康熙和太子的笑容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