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後年輕時是草原上的一顆明珠,跑馬逐日,放牧打獵,生活肆意,沒有她不會的,也沒有她不敢的。
要不是身上背負著大清和蒙古的雙重責任,早在福臨那不孝子變著花樣地忤逆她時就撂挑子不乾了,或許還會更早些?
嫁給皇太極,和姑姑哲哲、姐姐海蘭珠共事一夫,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排擠、針對,所有人都勸她忍,問她要是嫁給了彆人,哪還有如今錦衣玉食的生活?
兒子福臨年幼繼位,多爾袞攝政,做出一件又一件的荒唐事,他們依舊勸她忍,忍到多爾袞死,福臨登基,他們又問她兒子當了皇帝,能在皇宮頤養天年,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太皇太後有什麼不滿意的?
嫁入愛新覺羅家就是她最大的不滿。
一聽胤祚的想法和自己的不謀而合,太皇太後隻覺找到了知己,年邁卻精明的雙眸裡迸發出了旁人看不懂的光彩。
“小六,你是這麼想的?”
胤祚知道自己的想法和旁人有許多不同,見太皇太後沒反對,似乎還很支持的樣子,放心地說道:“合則來,不合則散嘛,沒必要非在一棵樹上吊死。”
太皇太後提醒道:“大清很少很少有女子和離,隻有男子休妻。”
兩個“很少”都還算是多的說法,事實上,在大清,女子提出和離的情況少得幾近於無。
“真的假的?”胤祚下意識去看康熙和太子,“是大清律例的規定,還是民間的風俗、潛規則?”
康熙:“大清律例規定女子犯七出,可休妻,七出指的是無子、通奸、不孝、多言、盜竊、妒忌、惡疾。”
胤祚小小的腦袋上冒出了大大的問號。
七出好像是古代都有的休妻理由,並不僅僅是大清獨有,但是……“生不出孩子又不是女人單方麵的問題,也可能是男人身體不行,這也要休妻?妒忌、病重也要休妻?”
是人都有占有欲,如果真的喜歡,誰願意和旁人一起分享自己的丈夫?
生重病這一點更令人無語,天災**,世事無常,誰能保證自己永遠不生病?病得重了就休妻,女子可真是弱勢。
皇家沒有和離,也沒有休妻,所以康熙沒什麼反應。
而這些對於目前十歲的太子而言,又太過遙遠,倒是有些好奇,“生不出孩子是雙方的問題嗎?”
胤祚:“當然,生不出孩子,男女都有問題,都得看大夫,包括生兒生女這一點,性彆是由父親決定的,所以說哪個女人命中無子這種話都是無稽之談。”
康熙數了數自己兒子的數量,再數數女兒的數量,有點樂。
“朕命中多子。”
胤祚:“……”
還真是,光是活下來的兒子就有二十多個,能不多嗎?
太皇太後十三歲進宮,二十六歲生下唯一的兒子福臨,十三年間被人明裡暗裡說過無數次“命中無子”,她不服氣,但暗地裡也曾懷疑過,自己是不是真的沒有生兒子的福氣。
萬萬沒想到,有朝一日,曾孫會告訴她,生男生女是由男人決定的,和女人無關。
這說法和以往的認知完全不同,卻讓太皇太後的心中燃起了一把火。
“這也是那個老爺爺告訴你的?”
胤祚稍稍考慮了一下,現在說什麼基因染色體的還太早,彆人也聽不懂。
“對的,簡單來說,就是決定性彆的因素在父親身上,一懷孕就定下了性彆,所以那種喝了什麼符水就能把女孩變成男孩,吃了藥就能生男孩,完完全全就是騙人的。”
太皇太後心虛地撇開視線,絕對不能讓胤祚知道自己也曾吃過那種據說能夠生兒子的藥,還吃得不少。
宮裡的皇子比公主地位高,後宮的嬪妃們都想生阿哥,所以康熙還真聽過什麼符水、生子藥。
太子就對此一無所知了,“那些東西對身體有害嗎?”
“單純的紙燒成灰喝下去,可能拉肚子,要是上麵畫點墨汁或者朱砂,那就說不好了。”胤祚搖了搖頭,“生子藥不在我的專業範圍內,應該問太醫。”
太子皺眉:“這樣的話,大清豈不是有許多女子都深受符水和生子藥之害?”
胤祚歎氣:“慢慢來吧。”
彆說大清了,哪怕在科學之光普及照耀的現代,還有愚昧無知的父母逼著孩子喝符水、神水,甚至為此丟掉性命。
太皇太後不想就這個問題繼續說下去,免得等會兒胤祚問她一句“烏庫媽媽聽說過嗎”,就得把火燒到自己身上來。
她已經知道在宮裡的前十三年裡沒有生出兒子,是皇太極的錯就可以了。
“你已經知道大清是什麼情況了,還堅持合則來,不合則散嗎?”
胤祚反問道:“為什麼不堅持?就算現實礙於種種原因做不到,但是每個人的想法是自由的。就算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和離對大清也是有很多好處的。”
康熙來了興致:“怎麼說?”
胤祚問:“汗阿瑪應該沒忘記後宮的女子帶給了你多少幫助吧?”
此處沒特意說嬪妃,自然是包括了幾個公主。
康熙矜持地點了點頭,他會忘記就怪了,畢竟是他想儘辦法薅過羊毛的,剛懷孕的嬪妃都不肯放過的那種。
知情的太子和太皇太後忍著笑意,就連一旁站著的蘇茉兒和梁九功也不例外。
胤祚接著道:“後宮的娘娘和幾個姐姐能夠幫忙,一是因為她們在閨中已經接受了相關教育,二則是因為後宮沒那麼多事。”
“這要是家裡天天為了點雞毛蒜皮的事吵架,雞飛狗跳的,誰有心思做生意啊?丈夫要是對妻子不好,動輒打罵,妻子不在你的飯菜裡放點毒藥就已經不錯了,憑什麼替你打理家中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