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11年,江南擁立李星雲在太原登基,複建大唐,年號元平。
元平一年!
因擁立之功,因江南已貴親王爵位,李星雲授江南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讚拜不名、加九錫特權。大唐複建,諸侯恐之, 紛紛上表新帝以臣居之。同年,沙陀族於河東發動叛亂,江南親領八甲軍平之,沙陀族人儘數被處死。
元平二年!
李星雲斥責中原藩鎮相互征伐,以至於中原百姓民不聊生,令其停止爭鬥,中原藩鎮不從。李星雲命江南討伐, 江南領命,點兵點將十萬晉軍攻入中原, 中原藩鎮儘數被掃滅。同年,岐王上表稱病,已無法節製隴右關中地帶,交出岐國儘數軍政大權,北方一統。
元平三年!
蜀王楚王吳王斥責李星雲為江南傀儡,質疑李星雲龍脈血統, 稱大唐為偽唐。江南大怒,興兵三十萬討之,兵分三路,一路征伐巴蜀蜀王, 二路征伐荊楚楚王,三路由幽州水師從水路進攻吳國。三王遂聯合對抗晉國。楚國率先集結二十萬兵馬攻入中原, 晉軍潰敗,中原大半地淪陷楚國。
楚軍進攻睢陽之時, 江南親率八甲之玄朱紫三甲士突然殺出,楚軍倉皇迎戰, 然八甲之士勇猛異常,楚軍大敗,楚軍慌忙撤離,撞上趕來八萬晉軍,被前後夾擊,楚軍覆滅。三甲與八萬晉軍二路軍直撲楚國。
元平四年!
楚軍主力儘喪中原,二路晉軍直搗黃龍,楚軍無力所阻,二路晉軍疾速南下,四月楚國國都城破,楚國滅亡。隨即二路晉軍迅速向吳國轉進,吳軍主力正與三路晉軍水師會戰,吳王慌忙抽調部分主力阻擋二路晉軍,因兵力不夠,被八甲之黑藍甲士身披重甲突破防線,三路晉軍迅速湧入,吳軍防線崩潰。
年末,三路晉軍與二路晉軍會師吳國國都下,近二十萬晉軍圍困吳國國都。
一秒記住m.
元平五年!
年初1月,吳王開城門向江南投降, 吳國滅亡。同月7日,因幾位朱甲士醉酒,闖入吳王所宅,想要獸性大發,吳王阻止,竟被醉酒朱甲士所殺,事後清醒過來驚懼無比,竟狂性大發,將吳王一門儘數殺死,想要掩人耳目。江南聞訊震怒無比,所犯之士被以軍法處置。
吳楚滅亡,江南繼續南下嶺南地區,欲要徹底掃滅南方。誰知一路晉軍傳來噩耗,晉軍進攻遭遇不明不怕生死之人襲擊,八甲另外兩甲一萬餘人全軍覆滅,九萬晉軍折損大半,被迫退回漢中,所攻之蜀地全部丟失。
得知是兵神怪壇所為。
江南大驚大怒!
遂留下晉軍十五萬留於吳楚收拾掃清餘孽,其餘兵馬與他進入蜀地。
同年四月至蜀地,江南命令一路晉軍與之蜀地會師,江南以武功突入蜀王宮,蜀王一家儘數被殺,旋即殺戮蜀國官員,蜀國大亂,迅速滅亡,江南未見兵神之蹤跡。
元平六年!
晉軍掃滅嶺南,天下再次一統。李星雲以無功無德之由禪讓帝位,三辭三讓,江南承襲帝位,立國夏,國號夏,廢年號,以夏一年算起。蕭應天為皇後,嫡長子江墨武為太子。設立兩京製,以幽州北平為國都京師,洛陽為二京。雖洛陽為二京,然帝長居洛陽,隻因西北西南均有大患。
大夏一年!
因數十年兵荒馬亂,人口銳減,男少女多,天下殘破,新朝初立,窮苦至極,江南不得不馬放南山,刀放兵庫,除了八甲軍以外,夏軍撤其一半,開始與民休息,效仿漢初時無為而治,以寬仁治天下。
大夏二年!
江南擴大科舉名額降低難度,改革科舉考中既授予官銜,將科舉真正下方到了民間,世家士族再無死灰複燃可能。吸取唐朝教訓,以及後世經驗,廢宰相,設內閣管政事,設軍機掌軍事,設密折授八甲予特權,扶持為軍事貴族集團;貶八甲其地位,為皇帝之家奴。
大夏三年!
嬈疆再用兵神襲饒蜀地消息再次傳來,江南鐵青將奏折摔至地下。
輝煌富麗皇宮殿內,群臣居於帝下。
這是大唐的宮殿,江南沒那本錢修。
頭戴冕冠,十二旒白玉串珠垂落,一身印著日月山河龍袍在身,江南不喜歡金色,沒有莊嚴厚重的氣感,因此龍袍以黑居多,黑中又以火紅色點綴,腰間懸掛帝劍,表明他的武功,極具威嚴。
江南沒有立國號為炎,當時袁天罡問他都沒想好,隻是隨口答之
立夏為國號意喻很簡單,漢家因夏開啟家天下,他以夏結束之。
要麼千秋萬代,要麼這就是最後一個朝代。
“三年前,嬈疆讓朕兩甲之士全軍覆沒,數萬將士死傷,朕還沒有找他們算賬,他們又來,當朕是可欺的嗎?”
江南右手摁在劍柄上,臉色鐵青,冕冠旒珠震亂,怒聲斥道。
三年前進攻蜀地,八甲直接被嬈疆兵神搞廢了兩甲,嫡係力量損失四分之一,又不是說補就能補的,他可以說損失極其慘重。
他立刻親率大軍親征,結果嬈疆又躲了起來。
要不是嬈疆那破地方山林瘴氣多,毒蟲一大堆,他非要舉舉國之力鏟除嬈疆不可。
本來江南是打算親自去嬈疆一趟殺個底朝天的。
隻是他實在太忙了,處理朝政,還要練武功。
去嬈疆也不知道要多久,就一直沒去。
如今再次見到相關奏折,江南臉都青了。
動用兵神。
來殺他的兵,殺他的將,殺他的官,特麼以為行俠仗義啊!
他鮮少用朕自稱,沒那習慣,可一旦用了,說明他要下決定乾剛獨斷了!
“嬈疆一帶山林多是吧,瘴氣多是吧,毒蟲多是吧!傳朕的旨意,以後隻要是天晴,就給我放火,一天燒一個裡之地,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裡。一年燒不完,就燒十年,百年,給朕燒下去,直至嬈疆萬物化為灰燼。”
江南恐怖的話語讓下麵大臣不寒而栗。
“陛下!先不說辦不辦得到,就說此舉有傷天和,也傷陛下之聖名啊!”
“是啊!陛下!若是大火向其他地方蔓延,我大夏子民也會受到天火之威呀!”
已經貴為禮部尚書兼內閣大臣的馮道與其他幾名大臣紛紛站出來道。
“陛下,臣願率大軍親討嬈疆,為陛下除憂,為大夏除患。”
兵部尚書兼軍機大臣的郭崇韜也站出來道。
“自古以來,開疆擴土最具聖名,也最具惡名,一將功成萬骨枯,無數百姓與士卒的鮮血化作血墨,書寫帝王將相的功績。”
江南冷淡道:“動用大軍難道就不會死人了嗎?即使成功攻取嬈疆,那個破地方又能呆多久呢?直接除之其疾,再無天然屏障,嬈疆也將徹底並入漢土。不就是罵名嗎!朕一人擔待!”
動用大軍,那他得要多少士卒命才能拚掉了一個兵神。
“陛下!正是陛下懂的民間疾苦,拆撤軍備,減輕百姓負擔,興盛文治,行仁政,寬刑法,讓百姓休養生息,是為漢文在世。陛下,臣等不願陛下背負此等罵名啊!陛下,肯定還有其他辦法的,陛下,請陛下收回成命啊!”
馮道趴在地上哀嚎道。
“你哭什麼,有什麼好哭的?朕是死了嗎?”江南見他痛哭流涕,也是十分無語。
“臣是為可能受到牽連百姓所傷,是為陛下賢名受損所傷啊。”
馮道大哭道:“請陛下息怒啊!一定還有其他辦法的。”
江南見他鼻涕都沾到胡須上麵去了,不由捂住額頭,想笑又不想笑。
“幾年了,蜀地百姓因為嬈疆,都已經不得安生了。愛卿你明白嗎?”江南語重心長對他道。
兵將官老是橫死,地方肯定是亂了的,不知道多少匪患。
死了也不知道多少人。
也不等馮道繼續說話,江南站起身來,直接走向後殿。
“此事朕意已決!”
江南突然頓住腳步,又道:“直接昭告天下,闡明朕為什麼這麼做的原因。”
仁君當了這麼多年,江南也不想仁名白白廢掉。
把原因說一下,他不得不為之。
他的這個決定最多隻會是爭議。
說罷,他就進入後殿。
蕭應天坐在位置上,皺著眉頭盯著他。
江南想要讓她當呂後,但是也不想學二聖臨朝,便讓她再後殿旁聽。
“你有什麼想法?”
江南拿下帝冕脫下帝袍,又再宮女們幫助下,換上便服。
“陛下何不請貴妃來一趟,她是嬈疆人,還是嬈疆的聖女,嬈疆屢屢與大夏對抗,也許是因為她?”蕭應天說道。
“我早就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