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帝王之術(2 / 2)

當然,將作少府這個職位是潘啟和秦王政商量之後,嬴政這個秦國新王任命的,雖說呂不韋掌管國內大大小小的事務,但他終究不是秦王,何況潘啟還是秦王政的老師。如此,潘啟領將作少府之職,掌皇宮等公共建築事務,本署有兩丞,左右中侯。屬官有石室令、東園主章令、主章長、左校令、右校令、前校令、後校令、中校令。石室掌建築石料、東園主章令掌木匠、主章長掌伐大木、五校掌營建。

嬴政對於讓秦軍開著各種機關獸從天空大地橫推諸國可是念念不忘的,而讓潘啟總領將作少府之職就是為了製作機關獸,也是為了培養機關術師,就等舉行冠禮之後開始攻略諸國了。

至於禦史的職位,那是秦莊襄王留下的遺詔,當然,這個禦史的職位並沒有多大實權,是列國普遍設置的負責記錄與檔案管理的禦史,就是能伴君左右,簡單來說就是當秦王的秘書,這倒是符合潘啟作為秦王政老師的職位。而不是秦創置的禦史大夫,有掌監察百官,為左丞相的禦史。

當然,相比於在政治仕途順利無比,位極人臣,總領國事的呂不韋,潘啟的官職變換就就普普通通了。不過隻要有腦子的人都會明白,等秦王長大及冠親政之後潘啟的地位絕對會水漲船高。

不過對於朝政之事潘啟基本不會去參合,任由呂不韋掌管,潘啟忙著呢。

除了因為嬴政的身份成為秦王之後,不合適再去潘啟府邸接受教導,潘啟要來到鹹陽宮教導嬴政,還要對將作少府所轄進行改製。

……

早上,沒有朝會,潘啟乘坐馬車來到鹹陽宮,到給嬴政授課的時間了。

下車,瞥了一眼旁邊停放的馬車,潘啟知道那是呂不韋的。

“真是取死之道。”搖搖頭,潘啟輕車熟路的進入宮殿群內,往嬴政的書房走去。

“見過大王。”雖然說是嬴政的老師,但該有的禮節不能少。

“老師勉禮”嬴政將手中的《論:法》放下,“不知道今天我們要學習什麼。”

“帝王之術。”

“帝王之術?”嬴政愣了一下。

“沒錯。其實帝王之術不外乎知人善任而已。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帝王之術什麼的,說的神秘,但在現代隻要在網絡上搜索一下,無視掉那些天花亂墜的騙子廣告,其實說穿了就是兩個字:用人。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連書本已經走入千家萬戶的現代人才都如此重要,更彆說這個百姓基本目不識丁的戰國時代了。

人才可是很重要的,由人才可用,這是用人的前提。

就說劉邦,他在謀略方麵,他比不上張良、陳平;在打仗方麵,他比不上韓信、彭越;在治理國家上,他不及蕭何。然而,劉邦能夠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最合適的位置,由此他打敗了勇武的項羽,建立了漢王朝。

人儘其才,物儘其用,什麼事都要大包大攬的話那可是要累死的,就像諸葛亮,他在當權期間,反劉備依靠大族的政策,開始實行法治,大力打擊益洲派的豪強,收益不錯,但由於由於川中戰亂沒中原那嚴重,加上劉焉父子縱容大族,所以豪強勢力還是十分強大,為後來的李嚴不供糧草埋下伏筆。

當然這裡不是說諸葛亮不會用人,反而諸葛亮很善於發現、培養、利用人才,如蔣琬、費文偉、董允等,諸葛亮的識人方麵,楊洪、何詆的例子一直為後人所樂道;諸葛亮也注意提拔敵方投降過來的人才,如薑維、王平。

但是諸葛亮大力起用荊洲派人才,在選拔人才和使用人才方麵過分強調以“奉職循理”作為衡量優劣、取舍的標準,因而忽略了人才的多樣性,尤其是開拓型人才的培養和造就。如街亭用的馬謖、四相中的蔣琬、費文偉、董允都是荊洲派。由於這些諸葛亮的人才政策局限,加上劉蜀中生代人才大部分在夷陵之戰中消亡,無奈後來隻好“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悲慘局麵。

由此可見正確用人之道是多麼重要,而且正確使用人才那可是大到創千古之偉業,小到發家致富,無處不在。

“總之帝王之術就是用人之道,為帝王者治國無外乎要群臣輔佐,對群臣的正確任用就是最成功的的最強的帝王之術。言簡意賅的說就是知人善任、不拘一格、不計前嫌、坦誠相待、用人不疑、論功行賞。”

“當然,要發揮帝王之術的作用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有人才可用。”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了。大王可有所得?”說完用人之道潘啟笑著問道。

“這我大概明白了,就像秦國的招賢令那樣,不問出身,隻要有真才實學都可以在秦國某得一席之地,得到重用,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強秦對吧。老師?”

“沒錯,帝王之術你算入門了,下次我跟說說人才與機關術是強國之源,是第一生產力的因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