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中的皇帝心腹破格參加科舉,常風是第一人。但不是最後一人。
數十年後,常風手下一個叫陸炳的年輕人也參加了科舉。但參加的不是文鄉試,而是武會試和武殿試,高中進士
自然,這些是後話。
常風伸了下懶腰。鄉試考了三場,每場三日。他已經在貢院裡待了整整九天了。
他的屬下錢寧、石文義身穿飛魚服,領著十幾名力士快步走向了常風。
一眾學子看到這一幕,紛紛驚愕:這位仁兄怎麼剛考完就招惹上了錦衣衛?彆是考試作弊了吧?他算完了,進了錦衣衛,不死也得脫層皮!
可是,他們沒有看到錦衣衛給常風拴上鐵鏈,帶上大枷。
那群如狼似虎的錦衣衛竟給他跪下磕頭。
這讓學子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錢寧跪地磕了個頭,笑道:“恭賀常爺鄉試高中!”
常風笑道:“都起來吧。彆胡說八道的。還沒放榜呢。讓其他學子們聽了去,還以為鄉試有貓膩呢!”
石文義道:“以咱們常爺的才學,高中舉人還不是手拿把掐的事兒?說不準能中個解元!”
“明年會試、殿試,常爺再一路考下來,金榜題名,當個狀元!嘿,那就給咱們錦衣衛長了大臉了!”
錢寧附和:“就是就是。也讓那些文官看看,錦衣衛裡不光有殺人如麻的莽夫,還有學富五車的狀元郎呢!”
常風哭笑不得:“你們倆彆替我吹了!讓旁人聽了笑話。你們以為鄉試是那麼好考的?會試、殿試是那麼好考的?”
“行了,少放羅圈屁。我不在這九日,衛裡還太平?咱們千戶所的各項差事辦的如何?”
錢寧道:“常爺,去抄兩淮巡鹽禦史的弟兄們已經回來了。抄出財物總計折色四萬多兩!”
“怪不得都說,巡鹽禦史是朝廷八大肥缺之一呢!一個正七品小官,一任三年能撈四萬多銀子!”
巡鹽禦史是監察禦史之一,職位隻有正七品。但實際地位、職權要高於從三品的都轉鹽運使。
常風道:“這應該是今年的貪賄第一大案了。姓徐的這廝,貪的銀子比成化末年的戶部侍郎蔡忠都多。”
錢寧道:“不過很奇怪。皇上隻讓三法司判了姓徐的流放,並未處斬。”
常風感歎:“皇上寬仁啊!”
弘治帝是個“自己活,也讓彆人活”的好皇帝。對於獲罪官員,能不殺則不殺。
不過話又說回來,那位徐禦史的貪賄劣行,錦衣衛這邊早在成化二十三年就上稟弘治帝了。
弘治帝卻一直隱而不發。直到弘治二年的六月才派人徹查。
天知道弘治帝是不是把徐禦史當成了一個替他搜刮鹽商錢財的存錢罐。
常風在一眾弟兄的簇擁下回了錦衣衛。
北鎮撫使孫欒一陣咳嗽:“咳,咳,常千戶,考完了?考的如何?”
常風微微一笑:“儘人事聽天命罷了。”
孫欒的咳嗽聲愈來愈大。常風連忙幫他揉著胸口。
孫欒道:“我的肺疾越來越重了。我已給皇上遞了告長假的奏折。以後北司這邊全靠你照應了。”
孫欒遞上去的是告假奏折,而非告老奏折。
權力是人世間最誘人的東西。不到死的那天,誰願意交出去呢?
常風道:“鎮撫使安心養病。我跟袍澤們一定儘心辦好差事。”
三日之後,沐休日。
常風在院子裡跟妻妾聊著天,哄著妹妹和兒子玩耍。
九夫人看出他有些心不在焉:“怎麼了?”
常風道:“今日鄉試放榜,我心緒不寧啊!進錦衣衛前,我也頭懸梁錐刺股過。”
“從二月到八月,每天夜裡我都苦讀兩個時辰備試。我挺想知道自己的學問到底如何。”
常風喝了口劉笑嫣遞過來的茶,又道:“應該是考不上的。可我是受了皇上破格恩典才能參加鄉試。”
“若考不上,豈不讓皇上顏麵無光?”
糖糖道:“哥哥整日用功,怎麼說考不上?”
常風道:“傻孩子。比哥哥用功的人多了去了!而且舉人比進士要難考的多!”
九夫人有些不解:“進士不是比舉人大嘛?怎麼說舉人比進士難考?”
常風侃侃而談:“大明科舉,有金舉人,銀進士的說法。”
“洪熙元年,朝廷定下每省固定的中舉員額。譬如咱北直隸每科的舉人是一百名。”
“上一科鄉試,北直隸應試的秀才共有三千多人。差不多是三十取一。”
“會試則不同。每科會試,參加的舉人大約在四千多人,能夠拔貢的有二三百人。拔了貢參加殿試,就能成為進士。”
“也就是說,取進士是二十取一。”
“考中舉人要比考中進士難。故有金舉人、銀進士之說。”
九夫人道:“哦,原來如此。”
常風又道:“跟我爭舉人名額的三千多個秀才,幾乎都是成年累月讀書備試。”
“我也就這六個月,每晚抽空讀書。能中才怪了。”
劉笑嫣道:“早跟你說了,北直隸學政是我爹的老屬下.”
常風連連擺手:“借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在鄉試上耍貓膩。滿朝文官都盯著我呢!”
“話說回來,我又不指著科舉入仕。何必走你爹的門子給自己惹上一身騷?”
“知道自己的學問到底如何也就罷了。”
一家人正聊著天,忽然間他們聽到了敲鑼打鼓的聲音。
北直隸學政衙門的報子到了府門前。
常風快步走了出去。
報子喊道:“可是常風常老爺?”
常風點頭:“是我。”
報子高喊:“恭喜常老爺高中弘治二年北直隸鄉試第九十八名!”
說完報子將大紅喜帖雙手奉上。
常風拿起喜帖,仔細看了看。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可北直隸學政的大印就蓋在上麵呢,由不得他不信。
常風狂笑:“噫!好!我中了!”
九十八名是個靠近榜尾的名次,差三人就名落孫山。
不過這足夠讓常風欣喜若狂了!
報子連忙提醒:“常老爺,大口呼氣,吸氣。仔細喜痰迷了心竅。”
常風笑道:“不至於,不至於。”
報子伸出了手。
常風一愣:“作什麼?”
報子道:“常老爺高中,總該”
常風一拍腦瓜:“咳!怎麼把這茬兒忘了!笑嫣,快去賬房拿二十兩銀子,賞給報子!”
乾清宮內。
弘治帝十分重視選拔人才。北直隸鄉試結束後,他親自接見了學政張鈺皓,查看中舉名單。
弘治帝在名單的末尾處看到了常風的名字。
弘治帝有些驚訝:“常風竟真的中舉了?張卿,你沒徇私吧?”
張學政叩頭:“皇上明鑒。臣不敢徇私。您若存疑,可調取常風的三份考卷禦覽。”
弘治帝將信將疑。他調取了常風的考卷,又找來了翰林院侍讀學士李東陽。
李東陽是翰林院裡出了名的大儒。
弘治帝將常風那三份考卷上的名字撕了去,隨後給了李東陽:“李卿,你看這三份考卷如何?”
李東陽仔細的看了看,隨後拱手:“經義上還欠火候。絕對當了不了解元,也進不了亞元。不過能定個榜尾的名次,八九十名的樣子吧。”
鄉試第一名曰解元,二到十名曰亞元。
有了李東陽這個權威大儒的評價,弘治帝確定常風中舉憑得是真才實學。。
他大笑道:“李卿,你可知你手上的卷子是誰的?”
李東陽拱手:“請皇上賜教。”
弘治帝道:“錦衣衛常風的!”
李東陽脫口而出:“那個屠夫?怎麼可能?”
常風在二月大破禿鷹會時,親手卸下了禿鷹會俘虜的一條胳膊。當時有一堆京營兵圍觀。此事京城中早就傳開了。常風的“屠夫”之名不脛而走。
李東陽自知失言:“啊,臣不是那個意思。臣是想說,沒想到錦衣衛內的武人也能中舉。”
弘治帝龍顏大悅:“說明朕有識人用人之明!常風果然是個可造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