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龍顏大怒,素質二連(五千字章(1 / 2)

第150章 龍顏大怒,素質二連(五千字章)

心病來的快,去的也快。

黃知縣第二天就能下床了。他先勸走了在縣衙外聚集的百姓。隨後主動找到了常風深談。

常風通過這件事又得到了一個教訓:不能以貌取人。

身型肥胖的官不一定是貪官。

體態清瘦的官不一定是清官。

用徐胖子的話說就是:“胖子怎麼了?胖子又沒吃你家大米。”

後衙客廳。常風與黃知縣對坐喝茶。

常風關切的問:“黃知縣身體如何了?”

黃知縣道:“老毛病了,無甚大礙。讓上差見笑了。下官小時候讓狗咬過。從幼年起膽子就小。”

片刻後,黃知縣知道自己失言了,連忙道:“啊,我不是那個意思.”

常風一笑置之:“無妨。錦衣衛本就是皇家豢養的惡犬。”

“黃世兄,有件事我還要請教你。為何各地的官倉都是滿的?”

黃知縣答:“各地官員從收購百姓存糧上已經能夠賺的盆滿缽滿,無需再打官倉的主意。”

“譬如說聖旨規定下等小縣應囤糧五千石。他們花了買五千石糧所需的官銀。實際收糧數應該在八千石左右。”

“黑心一點的可能實收一萬石。多收的糧,自然就流入了一層層的地方官、吏、役手中。”

常風若有所思:“也就是說,囤糧的聖旨得到了落實。官員們也賺得盆滿缽滿。唯一受損的就是百姓。”

黃知縣答:“正是如此。有句話說出來可能不太好聽。算了我還是彆說了。”

常風走到黃知縣麵前,親手給這位好官續了茶:“我們是親切的世兄弟。有什麼話是不能說的。”

黃知縣踟躇良久,這才壯著膽子說出了心裡話:“敢問上差,曆朝曆代的皇帝,怎樣才算得上是好皇帝?”

常風思索片刻後答:“建功立業。”

黃知縣搖頭。

常風又道:“開疆拓土。”

黃知縣繼續搖頭。

常風再道:“勤政愛民。”

黃知縣還是搖頭。

常風問:“還請黃世兄賜教。”

黃知縣的回答振聾發聵:“不折騰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常風一愣。隨後問:“何解?”

黃知縣道:“縱觀史書,大有為之帝王對於百姓來說不一定是好皇帝。”

“漢武帝時,大將衛青、霍去病封狼居胥,飲馬瀚海。大漢何等榮光?”

“代價呢?是數十年間大漢戶口減半!老百姓食不果腹。”

“漢武帝年老時才明白過來。發《輪台罪己詔》。可是.已經晚了!”

“唐玄宗前期開元盛世,大片西域、北庭土地成為大唐疆土。”

“然而,杜工部有詩曰: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啊!”

“我華夏泱泱數千年。數千年來,百姓一代又一代像牲口一樣活著。”

“一旦攤上什麼大有為的帝王,百姓想像牲口一樣混一口草料過活都是奢望!”

“有句老話說的好,悶聲發大貝才。”

“皇帝不折騰,官員、商人、地主們發大財。老百姓能夠跟著安安穩穩混上一口草料,彆被餓死。已經算得上真正的盛世了!”

“就比如皇上去年下的囤糧旨意。本意是想有所作為。結果呢?兩京一十三省的百姓全都遭了殃!”

黃知縣說完這席話就後悔起來。他說的是心裡話,也是實話。

但這樣的話,有大逆不道之嫌。

慫人也有三刻膽。黃知縣膽小怯懦了半輩子。今日卻當了一回勇士,將想說的話全說了出來。他仿佛抽乾了身上的力氣。直愣愣的坐在椅子上。

常風驚訝萬分:“黃世兄這番言論.著實新奇。我說不上讚同,但一時也想不出反駁的理由。”

“是非對錯。就留待後人評說吧。”

二人又聊了一會兒。常風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對了,北直隸糧價今年春暴跌。跟皇上囤糧的聖旨有關嘛?”

黃知縣點點頭:“息息相關。官員隻長了一張嘴,一天不過三頓飯。光吃能吃多少?”

“通過囤糧大政撈了那麼多糧食,自然要找路子換成銀子,再拿銀子置田產、房產,買歌兒舞女。”

“我聽說京城有個神通廣大的人。能把海量的糧食變成銀子。地方官都是找他出售壓榨百姓得來的糧食。”

“那麼多糧往市麵上一衝,糧價不跌才怪。”

常風想到了錦衣衛在洪武年間偵破的一件大案——郭桓案。

郭桓時任戶部侍郎,他與上千名大小官員勾結,貪墨田賦總數兩千四百萬石。

案發之後,太祖爺將六部侍郎及以下官員皆處死。

上至侍郎,下至糧長,總共殺了官員及家眷三萬餘人!

難道說,弘治朝也出了個郭桓?

常風問黃知縣:“黃世兄可知京城裡那個神通廣大的人是誰?”

黃知縣微微搖頭:“下官沒有貪墨過百姓的糧食。也沒出售過臟糧。故而不知。”

常風問:“黃知縣,你任期還有多久?”

黃知縣答:“還有一個多月。到時我會去吏部述職,候選新職。”

常風道:“這樣吧。伱先將縣裡的事務跟縣丞交接。隨時等候跟我回京。我會請求皇上召見你。”

“你是個好官。任職容城縣六年,造福桑梓。應該讓皇上知道天子腳下的北直隸有你這樣一個清官廉吏。”

“同時,你要將囤糧大政的弊病,親口說給皇上聽。”

黃知縣道:“好!其實下官去年接到囤糧的聖旨,就打算上折子給皇上提個醒的。”

“奈何下官隻是個縣令,沒有直接上折的權力。折子要經知府衙門、布政使衙門、巡撫衙門、通政司衙門一級級往上轉遞。”

“恐怕剛到知府衙門,折子就會被扣下、燒毀!下官也會身陷不測之地。”

“因為這樣的折子是在斷天下地方官的財路,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故而下官沒敢上這道折子。”

與黃知縣聊完,常風召集徐胖子、錢寧等人議事。

他將囤糧的秘密說給了眾人聽。

眾人個個目瞪口呆。

錢寧很興奮:“常爺,咱們立大功的時候到了!若真如黃伯仁所言,全天下的州縣官兒全要落在咱們錦衣衛手裡!”

“殺他個一兩千官員,咱們錦衣衛的威風算是抖足了!”

錢寧上回懲治兩京言官出儘了風頭。他算嘗到甜頭了。有什麼比整人更方便立威的?

他從衛裡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旗,一躍成為京城中出名掛號的人物,靠的就是整人。

徐胖子附和:“他娘的。那群地方官吃老百姓的肉,榨老百姓的油。應該好好懲治懲治。”

常風卻認為,單純的炮製大案、殺人解決不了問題。

洪武朝時的郭桓、空印、胡惟庸、藍玉四大案,生生把天下官員殺了幾茬兒。夠狠了吧?

到頭來呢?當官的該貪還是貪。根本沒有解決吏治腐敗的問題。

常風道:“這樣。咱們挑一個縣。嗯,就雄縣吧。查清雄縣囤糧五千五百石,實收百姓糧食到底多少石。”

“縣衙從上到下的官吏又貪墨了多少石。”

“查清雄縣的事,作為一個例子,給皇上做權衡和考量用。”

用後世的話說,本來常風出京的任務是驗收,現在任務變成了調研。

錦衣衛搞調研,可不會跟地方官促膝談心。大記性恢複術那可不是蓋的。

眾人商議好,出了容城縣,直奔雄縣。

十日之後,雄縣縣衙。

清瘦的程知縣正在後衙摟著兩個揚州瘦馬吃酒。

他的管家站在他的麵前,身旁是一個大木箱,箱子裡摞著整整齊齊的銀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