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孔家的糧,讀書人配吃,老百姓(2 / 2)

然而,這批糧食卻被燒了!

放火的人,是孔家的上千族人!

孔家族人反對孔宏泰捐糧。理由很充分:曆代皇家賜田,乃是學田。供山東的讀書人進學所用。

我們孔家的糧,讀書人配吃,老百姓不配吃。

孔宏泰這個家主,跟上千族人發生了激烈的矛盾。

族人們認為:你雖是孔家家主。但糧食不是你自己的。屬於全族。

族人們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囤糧的糧倉放了火。

就算燒了,孔家的糧食也不給那些泥腿子吃!

一千六百萬斤糧著火。大火整整燒了兩天一夜。

這幫孔聖人的孝子賢孫,狠起來連供奉祖宗牌位的孔廟都敢燒(弘治十二年),何況糧食?

陽穀縣大堂。

石文義火急火燎的跑了進來,向劉大夏和常風稟報了這個消息。

常風聞言先是吃驚不已:“燒了?孔家這幫族人是冷血的畜生嘛?他們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嘛?”

石文義道:“孔家大倉被燒了個乾淨。衍聖公也無計可施。”

徐胖子插話:“吊!敢燒老百姓的救命糧,我帶人去曲阜,抓他幾百人。”

劉大夏卻擺手:“他們燒的是自家私糧,不是官糧。且這是孔家內訌。錦衣衛雖是皇帝家奴,卻不能介入孔家族務。”

常風陷入了迷茫:“劉都院。事情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山東當地官員把老百姓當成牛馬。任他們自生自滅。”

“孔聖子孫也把老百姓當成牛馬。糧食寧肯燒了都不給災民吃。”

“山東的士紳宛如鐵公雞。趁著災年賤價買災民的田當作私產,買災民家的女兒當作玩物。就是不肯開捐放賑。”

“這他娘是在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發生的事啊!”

“孔子、孟子的書讀了又有何用?該燒的不是糧食,而是四書五經!”

“大明朝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啊!”

劉大夏寬慰常風:“普天下總有些良心未泯的官員、讀書人。也不能一概而論。”

就在此時,錢寧火急火燎的跑了進來:“常爺,萊州知府黃伯仁進陽穀縣了!”

常風問:“他是來給他弟弟黃仲仁收屍的嘛?把屍體還他吧。我始終跟他有幾分交情。”

錢寧卻道:“常爺,黃伯仁是來送糧的!運糧的車隊足足排出去兩裡地!他還運來了上百車海鹽!”

常風驚訝:“走。咱們去城門口迎接!”

眾人來到了城門口。

常風見到了身體肥胖臃腫,氣喘籲籲的黃伯仁。

黃伯仁沒穿官服,而是穿著一身布衣。

常風握住了黃伯仁的手:“黃兄!”

黃伯仁道:“上差,這回萊州府運來了官糧七萬石、官鹽三千石,賑濟魯西災民。”

“另外我跟金礦監管太監高鳳高公公商量了下。上個月萊州焦家、金城兩座金礦產金六百兩,暫時不上交朝廷。一並帶來賑濟災民。”

萊州是魚米之鄉,還有漁鹽之利,盛產黃金,是山東有名的富府。

黃伯仁在任期間為官清正廉潔,將萊州府經營得勃勃生機、萬物競發。

萊州府糧滿倉,鹽滿囤。有能力救濟魯西災區。

但山東巡撫聶誠嚴令魯東各府不得調糧到魯西。聶巡撫是黃伯仁的頂頭上司。黃伯仁這麼乾是要丟烏紗的。

大明金礦監管極為嚴格。挪用金礦產金,黃伯仁跟太監高鳳都要掉腦袋。

為了賑濟嗷嗷待哺的災民,大胖子黃伯仁豁出去了!

黃伯仁天生膽子小,當初見到錦衣衛直接嚇出胸痹之症。

但這回為了百姓,他生出了吞天之膽!

劉大夏感慨:“黃知府,你這是在拿自己的命換災民的活路啊!”

黃伯仁的回答振聾發聵:“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乃為官之人的本分。即便被斬首、淩遲又有何憾?”

常風感慨:“如果大明的官員、讀書人都似黃兄一般的胸襟,天下何愁不安定!又怎會生出易子而食的慘劇?”

一旁的錢寧有些愧疚:“黃知府。我殺了您二弟”

黃伯仁一擺手:“此事不要提了!這是他咎由自取。我沒他這樣的弟弟!”

“我聽說山東巡撫、三司聯名參劾錦衣衛濫殺。這封信可以替你們洗脫罪名。”

說完黃伯仁拿出了一封信。

這封信是他弟弟黃仲仁寫給他的。

信的內容是,當弟弟的嘲笑哥哥迂腐。守著萊州那個富庶之地過苦日子。

黃仲仁頗為得意的向哥哥傳授生財之道。

稅捐分為朝廷正稅和地方雜捐。類似於後世的國稅和地稅。

黃仲仁說,自己在陽穀縣開了鬥船捐、栗行捐、出縣捐、山貨捐、興學捐、皮貨捐、藥捐、戲捐、宰牲捐、榨油捐、炭秤捐、糞捐、尿捐.整整三十八鐘雜捐。賺的盆滿缽滿。

他讓兄長學學他,在萊州知府任上撈他個幾萬兩雪花銀。

常風接過信,大體看了看。

黃伯仁道:“把那畜生寫給我的信交給朝廷,便能證明他該殺!可以為錦衣衛洗脫濫殺地方官的罪名。”

名震京華的常屠,此刻感動的流出了眼淚。

大義滅親,清廉自守,為救百姓不惜性命。這樣的官要是多幾個就好了!

眾人進了陽穀縣大堂。

劉大夏道:“萊州雖運來七萬石官糧。但賑災糧的缺口還差十八萬石。”

“朝廷賑糧調派還需時日。我看這樣吧,先從治水專款中拿出十五萬兩,在臨近省份購糧。”

黃伯仁接話:“我帶來的六百兩金子也一並用作購糧!”

錢寧提出異議:“劉大人,據我所知朝廷撥款一向是專款專用。治水專款挪用作賑災,恐怕.”

劉大夏道:“為解救災民不惜掉腦袋的官員,不止黃知府一位!還有我劉大夏!”

常風正色道:“還有我!”

錦衣衛的袍澤紛紛附和:“還有在下!”

劉大夏寫了一道稟明挪用治水專款原因的折子,常風、徐胖子、錢寧、石文義還有一眾錦衣衛袍澤都在折子上署上了名字。

幾百個署名寫完,常風道:“諸位,這次賑災治水,咱們共進退,共患難!”

“朝廷裡的人都說錦衣衛是一群隻知殺人的屠夫。這回,咱們得讓他們看看,錦衣衛的屠夫比滿口仁義道德的他們有良心!”

當日眾人便行動了起來。

錦衣衛新設司賬百戶所的賬房先生們,被常風安排去各省購糧。

另一方麵,常風將萊州官糧調派到了災區的各個粥場。煮厚可插筷的麥粥賑濟災民。

力士們在各粥場來回巡視。隻要發現糧長、棚長、糧役有貪墨情事,立即斬首。

乾清宮大殿。

弘治帝當著內閣三閣老的麵,看了常風等人送上來的兩封奏折。

看完之後,弘治帝龍顏大怒。直接將銅罄狠狠砸在了地上!

這回不是摔,而是砸!

“易子而食,不應出現在弘治盛世。”

“盛世之下,魯西餓殍遍野,乃代天牧民者聶誠之過也!”

這兩行字像是兩把刀,插在了弘治帝的心口上。

弘治帝將兩封奏折拋到了地上:“你們看看吧!”

徐浦、劉健、丘濬三人撿起折子傳閱。

丘濬吞吞吐吐:“這,這。皇上,常風竟敢在折子末尾寫下大逆不道之言。論罪當斬!”

“劉大夏挪用治水專款,亦應革職查辦。”

弘治帝大怒道:“放屁!常、劉二人有何罪?罪在聶誠!”

“丘濬,這就是你給朕推薦的山東巡撫嘛?”

“內閣擬旨,山東巡撫聶誠視黎民百姓如草芥,賑災不利導致餓殍遍地,斬立決!”

“好在山東還有個好官!命萊州知府黃伯仁,代行巡撫職權!領兵部侍郎銜!”

“都說朕是仁慈之君!朕這回要開殺戒!”

“傳朕口諭給常風。此番凡阻撓賑災、治水,貪墨賑糧、河工銀者,上至三司,下至吏役,常風皆可先斬後奏!”

“另命戶部立即調撥錢糧,運往魯西災區!”

月底三天優點懶惰。但這個月更新了28萬字啊。勉強算得上勤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