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翌日,李東陽、謝遷、劉大夏如約來到了錦衣衛查賬。
作為指揮使,牟斌自然要出麵,與常風共同迎接三位查賬的欽差。
李東陽道:“牟指揮使,常同知。我們也是奉旨行事。還請你們不要記恨。”
牟斌為人和善,在京中口碑一直不錯。他道:“我們都是為皇上辦差,有什麼記恨不記恨的。三位公事公辦即可。”
常風附和:“指揮使說的是。我們巴不得三位欽差來好好查查賬,省得下麵的人中飽私囊呢。”
這三人說是來查賬,連賬目都不看。坐在指揮使值房裡,與牟斌、常風有一搭無一搭的聊著閒天。
他們隻是派了幾個戶部書吏與錦衣衛司賬百戶核對錦衣衛的收支。
常風心中暗道:看來之前的判斷是正確的。這老三位上折子查錦衣衛的賬,隻是為了向文官們表達一個態度。
一個與廠衛勢不兩立的態度。
文官們哪有不恨廠衛的?李東陽、謝遷找錦衣衛的茬兒,可以在入閣的關鍵時刻贏得大部分文官的好感,為自己加分。
這玩意兒用後世的話說叫爭取群眾基礎。
李東陽喝著茶,隨口問:“常同知,明年春闈準備的如何了?”
常風笑答:“慚愧。恐怕這次又要差好多個圈。”
劉大夏笑道:“常小友過謙了。你沒事兒可以寫幾篇應試文章,讓賓之(李東陽字賓之)看一看,指點一番。”
“他可是金榜的二甲第一。”
李東陽自謙的說:“我可不敢在謝兄麵前拿二甲第一的名次吹噓。”
說完李東陽指了指謝遷:“謝兄是正兒八經的一甲第一狀元及第!”
後世總有些人鼓吹什麼考試名次無用論,分數無用論。
其實,對於學生來說不比分數、名次比什麼?難道比誰更能喝酒,誰遊戲玩得更六,誰更會吹牛逼?
分數高、考試名次靠前,代表著智商超群。
縱觀史書,大明的大部分名臣經曆都是相似的:從小就是神童,十幾歲就中鄉試解元、亞元。沒幾年殿試位列一甲或二甲前十。
也隻有這樣頂尖的智商,才能夠躋身帝國的最高權力層。
謝遷善侃侃,開口必忽悠:“當初我殿試時在文中取巧,忝列一甲第一而已。要說八股製藝,還得看賓之。”
“他常年在翰林院任職,又做過鄉試、會試的主考.話說回來,以常同知的才學,即便無高人指點,也足夠金榜題名。”
“到時候常同知既有從龍的資曆,又有曆年來立下的大功,還有進士出身。來日位列部堂,甚至入閣都有可能。”
謝侃侃名不虛傳。
三人在臥房中閒聊了整整一個時辰。謝遷吐沫星子橫飛,把眾人說的一愣一愣的。
戶部書吏稟報:“稟三位欽差。錦衣衛賬目收支清楚,並無虛造賬目、截留銀錢等事。”
有點扯淡了。錦衣衛這麼多年的賬目,幾個書吏哪能一個時辰內就核查清楚?
分明李東陽等人想敷衍了事。
查賬是他們提出的,敷衍了事也是他們授意的。果然隻為做個與錦衣衛相惡的姿態。
李東陽朝著牟斌、常風一拱手:“二位,差事辦完了。我們告辭!”
牟斌和常風將三人一直送到了衙門外。
三人走後,牟斌低聲說了句:“這事莫名其妙。”
常風微微一笑:“您以為他們是莫名其妙。他們可不是莫名其妙!”
“官兒當到他們這個份兒上,做任何事都有目的。”
真實情況正如常風所料。李東陽、謝遷找錦衣衛的茬兒,是為了贏得文官的支持。
劉大夏則是為二人抬轎子的。
不過常風並不記恨他們三個。李東陽、謝遷的為人,他這個錦衣衛大掌櫃最清楚。
二人都是高潔之士,錦衣衛的耳目從未在他們身上挖出過黑料。且他們還都有理政大才。
他們二人中若有一個最終進入內閣,乃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過了三日,禦門早朝。
內閣首輔徐溥首先出班奏事:“稟皇上。內閣缺員已有半月。臣恭請皇上速定內閣人選。”
弘治帝道:“朕最近正在慎重考慮。三五天內便會有旨意。”
就在此時,禮科給事中孫春斌稟奏:“稟皇上。臣要參劾兩人。”
孫春斌,六十來歲。一生官運不怎麼亨通。老了老了,竟學會了攀附太監。
從去年起,他就成了李廣的黨羽。
弘治帝問:“哦?參劾誰?”
孫春斌朗聲道:“參劾禮部右侍郎李東陽、詹事謝遷!”
武官班中的常風暗自驚訝:好一個七品給事中。早不參劾,晚不參劾。偏偏在入閣的關鍵時刻參劾李、謝。
我倒要聽聽你參劾他們什麼。連我們錦衣衛都挖不到他們的黑料。
孫春斌拿出一份奏折:“稟皇上。李東陽、謝遷在成化朝時,攀附權宦尚銘。”
“成化十六年尚銘做壽。李東陽竟作了一篇《內相賦》。此賦極儘溜須拍馬之能事。文中多有大逆不道之言。”
“謝遷則奉上了一尊玉馬當壽禮。取尚銘在朝中‘一馬當先’之意。玉馬座下還刻了一行小字‘門下走狗謝遷敬贈內相’。”
孫春斌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弘治帝登基後,尚銘已經成了臭狗屎!誰沾上誰一身臭。
若孫春斌所參是事實。那李東陽、謝遷的名聲算是毀了。彆說入閣,現在的官位能否保得住都兩說。
常風忍不住輕蔑的冷笑了一聲:“嗬。”
弘治帝問:“常風,你為何發笑?”
常風打算為李東陽、謝遷說幾句公道話。
常風道:“稟皇上,孫春斌所言,連風聞言事都算不上!是紅口白牙的誣陷!”
“據臣所知,成化十六年時,李東陽隻是經筵侍班。謝遷隻是翰林修撰。”
“彆說他們二位風骨高潔,絕不會巴結尚銘了。就算他們想巴結,以他們當時的地位,也進不了尚銘壽宴!”
弘治帝道:“有理。”
孫春斌爭鋒相對:“常同知錯矣!李東陽是二甲第一傳臚出身。謝遷是一甲第一狀元及第。”
“以他們的科甲出身。即便官職低微,尚銘也會看重他們!”
“稟皇上,臣絕不是風聞言事!錦衣衛的密檔中,既有李東陽給尚銘獻《內相賦》的記錄,也有謝遷給尚銘獻玉馬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