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宗室限妾令與延壽塔
在弘治朝後期,文官的勢力能夠壓宗室一頭.或幾頭。
皇帝是宗室最大的後台。文官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何況宗室乎?
弘治十七年,霜降日。
天氣驟然變冷,清晨的寒霜結滿了奉天門前廣庭。文武官員們已經換上了冬服。
饒是如此,凜冽的秋風還是吹得人脖頸發涼。
弘治帝坐著八人輿來到了前廣庭,百官跪迎。
一名人高馬大的大漢將軍跪倒在八人輿前。背起了弘治帝,走到龍椅前。
蕭敬跟幾名太監、少監,七手八腳的將弘治帝攙扶到了龍椅上。
武官班中的常風看到這一幕格外心酸。
弘治帝重複了一遍:“不要胡咳咳咳,不要胡說。”
常風笑道:“接下來我就要乾一件讓他們不高興的事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宗室限妾令可能讓大明王朝多延續了幾十年國祚。
“宗室製度,嫡長子襲爵。庶子降一等封爵。”
“內宮、軍中募捐銀子給皇上儘孝。我猜那些文官也不會在‘孝’字上有失,一定也會慷慨解囊捐銀子。”
常風是懷恩的乾孫,每當看到常風,弘治帝就想起自己的恩人懷恩.
常風主動請求去延壽塔工地當苦力,這讓弘治帝大為感動。
“常同知是明事理的,自然不會跟他們站到一起。”
劉健跟李東陽、謝遷商議此事。
要知道,皇上今年才三十五歲啊!比常風還小四歲。
一眾築商聽了此言,紛紛獻言獻策。隨後他們估算了下成本,大致需要白銀六萬兩左右。
弘治帝剛要誇讚常風幾句。內閣首輔劉健第一個出班。
常風一番話,引起了三閣老的共鳴。
皇後帶了頭,內宦、太妃們自然踴躍捐銀。
他做出了一個決定,一定要幫弘治帝將佛塔修成。
謝遷破天荒的誇讚常風:“常風,你還是有幾分見識的。”
謝遷亦道:“這樣吧。內閣下道文書,命在京文官立即募捐銀兩。”
修的是佛塔,又不是阿房宮。撐死也就花個幾萬兩銀子。且用的還是內帑。
幾日之後,內閣領銜,朝中兩百多名文官聯名上奏疏。
劉龍一言不發,轉身就走。對常風毫無尊重可言。
皇帝親軍的統領,什麼時候成了內閣的僚屬?
劉瑾略一思索,伸出了大拇指:“高!實在是高!小叔叔高見!”
常風抓住了要點:“大明的宗室製度有漏洞。宗室正妻、妾室所生,皆為龍子龍孫,可襲爵。宗室正妻隻有一位,妾卻可以廣納。”
劉健眉頭一皺:“這麼說,你是要袒護藩王宗室了?”
“命”,還他娘“立即”?這是上司對僚屬的言詞。
謝遷道:“算你識時務。”
李東陽打圓場:“常同知心裡一向裝著黎民百姓。藩王宗室供養,百年間占去了朝廷財政支出的兩成還多.”
常風道:“實話告訴你們。這座佛塔是給皇上修的。規格要遠超一般佛塔。”
常風微微一笑:“我不太好說。我是朱明皇族的家奴,那些藩王宗室亦是我的主人。”
為首的築商問:“那要看如何用料。規模幾何。”
弘治帝打斷了朱厚照:“不要胡說!”
常風道:“我說過了,我是不敢跟他們站到一起。”
“李先生、謝先生,你們不是整日教導孤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嘛?你們的孝在哪裡?伱們的忠在哪裡?”
李東陽道:“若貿然斷了宗室供養,恐怕會生變。為了大局,暫時不能這麼乾。”
常風開門見山:“我打算幫皇上把延壽塔修成。”
“修建佛塔之事,朕不會再提了。”
不得不說,弘治帝是一位勤勉的天子。即便病成這樣,依舊不缺席每日早朝、午朝。
張采問:“那內閣您還去嘛?”
太祖、太宗泉下有知,恐怕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早朝散後,憋了一肚子氣的常風回到了錦衣衛。
“再過個百年,恐怕宗室數量會變成幾十萬上百萬人!朝廷財政遠遠不夠供養宗室。”
常風聽了這話,為仁慈敦厚軟弱的皇帝感到悲哀。
奏疏建議弘治帝下旨“各處藩王除正妃外,妾媵多不過四人;鎮國、輔國將軍除正夫人,奉國將軍除正淑人外,妾媵各不過三人;鎮國中尉除恭人,輔國中尉除宜人,奉國中尉除安人外,妾媵各不過二人。”
常風對這些築商以禮相待,大家喝了幾盞茶,常風開始說正題:“若建一座九層佛塔,需多少銀子?”
“若能控製宗室妾室的數量,便能控製宗室庶子的人數。”
常風道:“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一下子斷了宗室供養,顯然不可能。”
常風這回在表麵上站到了內閣一邊。他積極為內閣對付宗室獻言獻策。
劉健道:“捐資修延壽塔,是在為皇上儘孝。咱們不能輸給那些閹人和丘八。”
常風一臉平靜,忍常人所不能忍,方為大丈夫:“哦?劉首輔沒說什麼事?”
奉天門前廣庭形成了一邊倒的局麵。一眾文官齊齊反對弘治帝修建佛塔。
幾百文官聯名的奏疏,弘治帝是一定會恩準的。
常風第一個出班:“皇上敬天愛民。上天一定會降下福報,佑我大明天子長命萬歲!”
“這還不算公主、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郡及其儀賓。”
一個病入膏肓的皇帝,為祈求上天給他延壽,修一座佛塔祈福,這並不過分。
劉健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常風。他心中暗道:常風能在弘治朝做了近二十年寵臣,果然有能力。看事情能抓住關鍵。
“如此一來,修延壽塔的銀子便有了!”
一旁的千戶張采道:“常爺,要不要查劉龍的底?我很想看看,這個牛鼻子庶吉士有沒有做過什麼不法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