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再次獲勝(2 / 2)

正德帝道:“朕登基不滿一年,收到的參劾常風的奏疏堆成了山。這一份有何稀奇,能被你稱為‘急奏’?”

正德帝道:“這份奏疏,內閣已經給出了票擬,建議朕按‘八議’對常風從輕發落。朕決定按照內閣票擬批紅,罰常風俸祿一年。”

在常風與劉健、謝遷的交鋒中,常風再次獲勝。坑是死的,人是活的。朝堂老油條常風,又怎麼會找不出避坑的辦法?

當日晚間,常府飯廳。

石文義這人,即便當上顯赫的右同知高位,還是不改“大夥計”本色。天天跑來常風值房掃地。

謝遷出班:“皇上,嚴嵩的參劾奏疏,內閣並未給出票擬!內閣根本沒見過這份奏疏!”

張永兩句話,讓正德帝恍然大悟、醍醐灌餅。

張永指了指自己寬大的袍袖:“在袖管裡呢。我這就回宮,將兩份奏疏交給皇上。”

這.常風好手段啊!

老馬已經八十歲了,依舊步履穩健,健步如飛。他轉身快步離開。

張永笑道:“皇上您怎麼忘了?大明襲爵製度載有明文,犯罪之人不得襲爵。”

徐光祚是當朝公爵,上奏疏無需經通政司。他早就寫好了奏疏交給了張永。

李東陽笑道:“你跟我是天順八年殿試的同年。我二甲第一,你二甲第十三。瓊林宴上,咱倆坐同一席。同年之間不必如此多禮。”

一眾文官紛紛跪倒:“臣等恭請皇上下旨,賜功臣常風承襲興安侯爵位。”

李府之中,李東陽的嗣子李兆蕃正陪著司禮監秉筆、禦馬監掌印張永喝茶閒聊。

隨後劉瑾又宣讀了徐光祚的求情奏疏。

徐胖子一飲而儘:“他娘的,我說老常,我以前是不是得罪過你?醉仙樓那一巴掌,你下了死手啊!扇得老子眼冒金星。”

正德帝更加一頭霧水:“他還是常家的乾親?怎麼會對常風捅刀子?”

正德帝轉頭看向劉健:“劉先生。既然常風襲爵違背祖製,你們就不要搞什麼跪諫逼迫朕違背祖製了!”

劉健第一個出班:“臣恭請皇上下旨,賜功臣常風承襲興安侯爵位!”

常風咋舌:“成化二十二年,我抄戶部左侍郎蔡忠府邸,抄出三萬兩贓銀都算是驚天巨財了!”

正德帝笑道:“妙!妙啊!常風這隻老狐狸.票擬是李東陽單獨寫的。看來李東陽也跟常風打了勾手。還有徐光祚的求情奏疏,恰到好處!”

李東陽翻了翻,確認無誤後道:“找到了。張公公再稍等下。我行票擬。”

議賢,即德行高尚者。

劉健隻得拱手:“是,皇上。”

常風並不在值房。石文義在值房中掃地呢。

馬文升有些發急:“這都什麼時候了!他還管這等小事。他的權力都要保不住了!”

常風跪倒,一副如喪考妣的表情:“臣在.哦不,罪臣在。”

石文義道:“這是自然。”

八議中占了五議,從輕從輕再從輕。再加上苦主求情(類似於後世的受害人出具諒解書),杖責、降職重罪便成了罰俸一年的輕罪。

雖是同年,楊通政卻比李東陽要大十多歲。誰讓李東陽高中二甲第一時年僅十八歲呢。

議賓,即前朝後裔被本朝尊為國賓者。

八議包含議親,即皇親國戚。

這幫人,是聰明人中的聰明人,精英中的精英。

常風舉起酒杯:“來來來,國公爺,這杯酒我給你賠禮了。”

說句題外話。明代能夠坐上內閣交椅的人沒有蠢貨。仔細翻他們的履曆,會發現他們幾乎都是幼年神童,少年中舉,青年榮登金榜前列。

馬文升問石文義:“常風呢?”

常風問尤敬武:“哦對了,接西洋使者入京的事辦的怎麼樣了?”

石文義笑道:“馬老部堂,我知道您跟我們常帥爺是忘年交,您記掛著他。您老放心,我們常帥爺那麼多大風大浪都過來了,還會在襲爵的小陰溝裡翻船?”

翌日禦門早朝。

劉健皺眉:“敢問皇上,常風襲爵哪裡違背祖製了?”

錢寧道:“這回多虧了國公爺挨扇、嚴庶吉參劾、王主事作證、李次輔票擬。”

一個時辰後,乾清宮大殿。

張永答:“回皇上。嚴嵩是常風義子尤敬武之妻的大哥。”

常風在先皇龍潛東宮時,便是貼身的大漢將軍。此乃議故範疇。

“你不要在國書上哇哇叫!你以為聲音大就能嚇到朕啊!你草原韃子吃的肉比朕好啊?!”

正德帝看完了奏折,眉頭緊蹙:“怪哉。徐光祚那人恐怕常風說屎是香的,他都會附和‘我吃過,我吃過,真他娘香’。二人好得穿一條褲子。常風怎麼會扇徐光祚的耳光?”

言歸正傳。

尤敬武道:“是,義父。”

議貴,即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及伯爵以上爵位者。

嚴嵩要是在後世當個網絡寫手,絕對能靠著優秀的文字畫麵感大賣影視版權。

有的甚至少年時期便高中進士。

一眾文臣武將聽著奏疏,仿佛置身常風的行凶現場醉仙樓。文字畫麵感沒治了。

尤敬武答:“剛接到飛鴿傳書。弟兄們已經護著西洋使者到了山東地麵。再有幾日便能到京。”

嚴嵩官職低微。雖跟常家結親,結的卻是常風義子的姻親,屬乾親之列。正德帝對他沒印象不奇怪。

且說錦衣衛那邊。

李東陽先跟楊通政追憶了一番似水年華。閒聊過後,他拿起疏箱中的一份奏疏,隨口問:“哪些是翰林院那邊的奏疏啊?”

張永道:“皇上一看便知。”

“再有。翰林院一個小小庶吉士,剛金榜題名才幾個月。怎麼有膽量參錦衣衛的常屠夫?難道背後有人指使?”

正德帝問:“哦?什麼急奏?”

所謂“八議”,指的是明代對八種犯人從輕處罰的特權製度。源於西周“八辟”。

常風道:“此事皇上很是關心。不要怠慢。”

張永答:“一份是翰林院庶吉士嚴嵩參劾常風的奏疏。一份是定國公徐光祚為常風求情的奏疏。”

議能,即才能卓越者。

“大明真是有錢了啊!連貪官斂財的手筆都大了幾十倍。”

“抄出的贓銀直接送內承運庫。不要搭理戶部派過來催贓解部的司官。”

錢寧道:“這真是鹽案出,內庫足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