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賜常青雲入大本堂讀書(1 / 2)

常風和李東陽進得大廳,叩首問安。

正德帝是屬狗臉的,說變就變。他橫眉瞪眼:“安,安,安什麼安!朕堂堂天子,九五之尊,萬乘之軀,竟被一小小七品知縣軟禁!”

“縱覽史書,這樣的事亙古未聞!此等膽大包天的知縣,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要知道。軟禁皇帝不是意圖謀反,而是現行謀反!”

常破奴叩首:“臣萬死!”

常風見正德帝龍顏大怒。心中暗道“不好”。連忙求情:“皇上,破奴年少輕狂。臣絕不徇私!臣會將他關進詔獄,嚴加審問!”

常風這是在替兒子行“小杖受,大杖走”之計。

要知道,不管以什麼理由軟禁皇帝都是死罪。

詔獄是常家的地盤。進了詔獄常破奴受不了什麼苦。到時候再找張太後、夏皇後為常破奴求求情。等正德帝氣兒消了,最多革常破奴的職。

侍立在正德帝旁邊的江彬卻心知肚明,他的“父皇”根本沒有懲治常破奴的意圖。這樣的好官,‘父皇’重用還來不及呢。剛才那番話,也隻是嚇唬嚇唬常家人罷了。

江彬多會做人啊,此時不給常帥爺賣好更待何時?

江彬開口,為常破奴求情:“稟皇上。今夜之事並非‘軟禁天子’。而是常縣尊對皇上一片忠心,怕皇上在宮外出差池。”

正德帝怒道:“把朕關在縣衙客廳三個時辰,這還不是軟禁!”

“常破奴罪大惡極!不嚴懲何以正綱紀?若日後朕的臣子人人都學常破奴,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聖人禮法何在?”

“常破奴,聽旨!”

常破奴叩首:“臣悉聽皇上處置。”

正德帝正色道:“你囚禁天子,罪大惡極!念常家兩代侍主,頗有功勞。朕免你一死。”

“然而,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常風腦門上的汗“唰”一下子出來了。他猜測,正德帝至少要判常破奴一個革職流放充軍。

千萬彆充軍兩廣,充軍西北便好。西北新貴仇鉞是常家至交,常破奴到了西北不會受任何苦。

萬萬沒想到,正德帝的所謂“處罰”.更像是一種獎賞。

正德帝咬牙切齒的說:“常破奴,你生於京城,長於京城。如今外放做官,是在離京隻有區區五十裡的大興。跟在自家為官沒什麼兩樣,隨時可以抽空回京裡的家。”

“朕就罰伱.去河間府做府同知,讓你嘗嘗離家四百裡當遊子的滋味兒!”

正德帝此言一出,常風父子都愣住了!

這哪兒是懲罰啊?!

知縣正七品,府同知正五品。這等於是連升三級!

常破奴最近這一年,稱得上大起大落四個字。先從正三品順天府尹,自請降為正七品知縣。借以從劉瑾案中抽身。

這馬上又升正五品府同知了。河間雖比不上順天,但亦是北直隸大府。

常風父子愣了半晌。

還是李東陽學著常風的腔調,高呼一聲:“皇上,聖明啊!破奴,還不快領旨謝恩!”

常破奴這才反應過來:“臣,領旨謝恩!”

正德帝笑道:“行了,少來這套。哪個王八蛋剛才對朕的青雲小侄說,朕名朱壽、字無譜、號野驢的?”

“你來大興縣不及一年。大興縣境內肅然,頗有盛世太平光景。到了河間,你亦要像在大興一樣勤勉治理地方。”

“你雖是封疆大吏的苗子,但劉瑾對你那種破格的提拔乃是揠苗助長。”

“朕希望你能踏踏實實在地方曆練。河間府同知一任三年,若乾得好,三年後朕升你知府。知府三年乾得好,朕升你做三司!”

“你千萬不要辜負朕的期望!”

常破奴叩首:“是,臣一定不辜負皇上的期望,勤勉為官,為皇上結草銜環。”

正德帝又道:“另外,常青雲那孩子頗為靈秀。準其入大本堂讀書。朕要給他請最好的老師。常破奴,你舍得嗎?”

大本堂是洪武元年,太祖爺欽定的藏書所、皇子學肆。

到了如今,正德帝無子。大本堂雖還保留著,但隻剩下了藏書功能,失去了教導皇子的功能。

正德帝讓常青雲入大本堂讀書,這是皇子的教育待遇。

常破奴怎麼會舍不得?他連忙喊出了祖傳口號:“皇上,聖明啊!謝皇上恩典!”

正德帝笑道:“好,那就這樣說定了!”

常風聽了正德帝的這道旨意,激動的要命!

劉瑾沒有子嗣,將常恬當成親生女兒一般疼愛。

皇上、皇後膝下無子,張太後無孫。常家嫡孫進了宮裡讀書.還不得被當成皇宮團寵!

以後若皇上誕子,常家嫡孫便是妥妥的太子伴讀郎!等皇上百年之後,太子即位。常家富貴可以延之於第三代。

常風不是算命先生,自然想不到也不敢想,大明的下一位皇帝非正德帝血脈,而是正德帝的大宗堂弟。

正德帝道:“此番出宮,朕雖未吃到心心相念的河間驢肉火燒。但朕卻不是一無所獲!”

“朕有一感想。地方官代天子牧民。若正堂主官是清官廉吏,就沒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假若叛匪劉六、劉七是大興縣人。就算他們想造反,大興百姓也不會放著太平日子不過,跟著他們謀反!”

常破奴卻打斷了正德帝:“稟皇上,臣以為‘地方官代天子牧民’的說法,是不折不扣的胡說八道!”

“‘牧’者,放養牲畜也。說地方官是代天子牧民,豈不將百姓當成了牲畜?會說話的兩腳羊?”

“百姓絕非牲畜,而是官員衣食父母。非‘牧’也,應‘贍’也。”

李東陽連忙道:“破奴,不要胡說。‘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語出《周禮》。明禮承於周禮.”

正德帝卻擺了擺手:“李先生迂腐了不是。朕覺得你女婿說得很對。”

“為何吏治從未清過?貪官汙吏年年殺,永遠殺不儘?就是因為他們以牧人自詡,將百姓視為牲畜!予取予奪!”

“百姓更是有民諺曰,滅門的知府,破家的知縣。”

“若每個官員都有常破奴這樣的看法,百姓是官員衣食父母。那朕這個皇帝就好當多了!”

常風高呼:“皇上,聖明啊!”

正德帝道:“罷了。天色晚了。朕進了海清河晏的大興縣,豈能不留宿一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