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王守仁登場(1 / 2)

贛州已經淪陷。亞聖王守仁登場!

王守仁並未選擇跟江西巡撫孫燧一樣,死在治地。他乘坐小舟離開了贛州。

他這樣做絕非因為膽怯。寧王叛亂必須儘快平息,江南百姓才能少遭一點罪。

整個江南惟一有能力儘快平息叛亂的人,唯有我王守仁而已!

所以,我要活著!

他乘坐一艘船,與十個隨從向東而去。船在江麵航行了一整夜。

第二天清晨,隨從走進了他的船艙。發現滿地都是紙,每一張紙上都寫著力透紙背的四個大字“誓死報國”。

王守仁將一眾隨從召集在了船艙。他道:“一回兒船會在臨江府靠岸。靠岸時你們各自逃命去吧。”

一個老長隨問:“那撫台大人您呢?”

王守仁道:“你們勿管。”

臨江府是寧王叛軍向應天進發的必經之路。

老長隨第一反應:主家剛從贛州脫險,怎麼又去臨江找死?

老長隨提醒道:“撫台,您手裡沒有一兵一卒。”

王守仁凝視著老長隨,說出了一句振聾發聵,載入史冊的話:“吾一人足矣。”

船在當天於臨江靠岸。王守仁的隨從們四散而逃,卷入了逃難的人群。

整個臨江府,到處都是攜家帶口,四散奔逃的老百姓。城內城外亂成了一鍋粥。

王守仁換上了正三品官服,大步走進了臨江城。

他在人群之中看到了一個衙役。叛軍將至,彆說老百姓了,平日裡耀武揚威的衙門公差也混進了逃難隊伍。

寧王叛軍可不是當年的靖難燕軍。靖難燕軍大都屬邊軍之列。雖軍紀不敢恭維,但起碼不會搞劊子手成吉思汗式的大規模屠殺。

寧王叛軍構成大部分都是江西的地痞、盜賊、土匪。這幫人每攻克一城,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見女人就往上撲。已經在十幾座府城、縣城釀成了血案。

叛軍嗜殺殘暴的名聲在外。城中百姓、公差四散奔逃也就不奇怪了。

王守仁拽住了那個衙役,問:“戴德孺呢?”

戴德孺是臨江知府。

衙役看了看王守仁的官服,答:“我往外跑時我們戴府尊在後衙收拾細軟準備跑呢!”

王守仁鬆開了衙役,徑直前往臨江府衙。

臨江府衙大門口,戴德孺一大家子十幾口人正在匆忙往馬車上抬東西。

公差、隨從們已經跑的差不多了。平日養尊處優的知府大人隻能親自動手。

一個小妾喊道:“我娘家陪嫁的那三個楠木大箱還在臥房裡。”

戴德孺罵道:“命都快沒了,要幾個破箱子有啥用!”

就在此時,戴德孺的耳邊響起一個熟悉的聲音:“戴德孺!”

戴德孺轉頭,看到了王守仁。

此刻他看到王守仁,有如大旱之年望見了雲霓。

亞聖、兵仙王守仁在整個江南可謂威名赫赫。四年前贛、閩兩地的大規模匪亂,人家王聖人隻用數月便輕鬆平定。

如今臨江府失陷在即,王兵仙來啦,臨江就太平啦!王兵仙來啦,青天就有啦!

戴德孺快步走到了王守仁麵前,倒頭便拜:“下官臨江知府戴德孺,見過王撫台。”

王守仁道:“情勢危急,不必多禮。”

戴德孺起身。王守仁看了看三輛馬車和戴家人。

王守仁道:“找一個可靠的人,把你的家人送走。你留在臨江,助我平叛!”

戴德孺其實並不是個沒骨氣的人。隻是自己力量有限,與十幾萬叛軍拚死相鬥無異於飛蛾撲火,這才想腳底抹油。

如今王兵仙來了,他的膽氣大了三分:“下官願誓死追隨撫台大人!”

戴德孺吩咐自己的長子,領著娘親和一群小娘上車逃難。

家人離開後,戴德孺問王守仁:“不知王撫台此來臨江,帶了多少人平叛?”

王守仁豎起了一根手指。

戴德孺問:“一萬人?”

戴德孺心想:一萬對十萬,還是略有劣勢。

但聖人曰過,兵不在多而在精。若這一萬人是精銳之師,對付十萬烏合之眾組成的叛軍還是綽綽有餘的。要知道,這一萬精兵的統帥是王陽明!王陽明!

王守仁微微搖了下頭。

戴德孺剛剛燃起的希望瞬間熄滅。他結結巴巴的問:“一,一千人?”

王守仁繼續搖頭。

戴德孺已麵如死灰,後悔剛才答應追隨王守仁:“該不會隻有一百人吧?”

王守仁終於說出了真實數字:“唯有我一人而已。”

戴德孺就差拿腦袋撞南牆了。他苦笑一聲:“王撫台,就我們兩個人,能夠平定叛亂嘛?”

王守仁答:“能。”

戴德孺追問:“憑什麼這麼肯定?”

王守仁鏗鏘有力的答了一句話。這句話日後被載入了史書。

“吾在此地,叛亂必平。”

不知為何,戴德孺竟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千軍萬馬也難帶來的信心。

戴德孺正色道:“請撫台大人吩咐行事。”

王守仁問:“臨江可有駐軍?”

戴德孺答:“有一個千戶所。但不受地方官節製。”

王守仁指了指自己的官服。他的官服裡鼓鼓囊囊的:“我有王命旗牌在身。可調動江西全部衛所軍。”

王命旗牌是兩樣東西。一樣是方旗,一樣是圓牌。平時掛在兩柄長槍上。

這東西相當於戲文裡的尚方寶劍加調兵虎符的合體。

之前地方督撫可憑皇帝賜予的王命旗牌便宜行事,還可調動當地駐軍。

王守仁是在撒謊。

正德帝為了打壓文官勢力,早就將頒給各地督撫的王命旗牌收回了。他懷中揣著的,不過是剛才在大街上撿的一塊茶樓木幌子。

戴德孺卻絲毫沒有懷疑:“有王命旗牌在就好調兵了!我立即去告知臨江駐軍!”

臨江駐軍有一個千戶所。按名冊乃應有一千一百二十人。

但吃空餉是明軍的傳統藝能。臨江千戶所實有人數也就七百。

這七百人中,又有四百人已經腳底板抹油溜了。剩下三百人還沒來得及跑。

這三百人選擇留下來追隨王守仁。王守仁在江西,屬於戲文中諸葛孔明一類的人物。所有人都相信,跟著他打不了敗仗。

三百人在府衙門前集結完畢。

戴德孺問王守仁:“下官這就安排弟兄們上城守衛?”

王守仁的話卻讓戴德孺驚訝萬分:“不,我們撤退,離開臨江府。”

戴德孺目瞪口呆:“王撫台讓我們跑?”

王守仁卻道:“不是跑,而是轉移。我的確要平叛。但平叛之處不在臨江,而在吉安。”

江西吉安,一個民風淳樸的地方。說句題外話,五五大授銜,吉安出了四十六位將軍,是當之無愧的革命聖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